专题 | 政策工具视角下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量化研究 [摘要]基于20份由地方政府颁布的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文本,研究构建了以产教融合型城市政策工具为X轴、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要素为Y轴的“政策工具·要素链”二维框架。研究显示,产教融合型城市建设政策
专题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执行偏差与破解之道 [摘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现依赖政策的有效执行。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政策本身有待完善、执行机构协同性有待加强、目标群体观念有待转变及外部环境薄弱,是影响相关主体在政策执行过
专题 | 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产教深度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培养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地方政府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基于政策文本、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现状进行系统分析
研究与探索 | 职业教育助力县域振兴的时代嬗变、现实审视和路径展望 [摘要]县域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从资源依赖理论视角出发,县域振兴与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密切相关,二者围绕“人”这一核心资源相互依存。职业教育一方面依赖县域为其带来生源,另一方面产出技术技能人才为推动
研究与探索 | 高职院校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的存续价值、现实痛点与破局之策 [摘要]推动高职院校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源”,是破解教师队伍根本性问题的“特效药”,是实现校企深层次合作的“助推器”,是吻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当前校企人才双向流动
研究与探索 | 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的缘起逻辑、现实境遇与实践理路 [摘要]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估在我国的兴起和发展是行政性政府评估制度降能与第三方评估价值赋能的时代赓续。源于政府层面的制度供给与有效监管的双重缺失、职业院校层面评估理念与评估信息的双重封闭以及第三方评
教育管理 | 高职院校服务贡献的场域特征、评价指标与提升策略 [摘要]服务贡献是评价高职院校办学竞争力的核心指标,高职院校的服务贡献是一个综合场域,可分为人才供给场域、科技服务场域、社会培训场域三个子场域,且与多维利益相关者密切相关。基于服务贡献的场域特征,利用
教育管理 | 高职产学研协同育人的意蕴、演进及趋势 [摘要]高职产学研协同育人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深入挖掘高职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内涵及意义基础上,可以总结归纳我国高职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特点,进而探索高职产学研协同育
教育管理 | 政校企协同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研究 [摘要]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通过梳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在产教资源、组织治理、人才培养、服务产业及保障体系方面的建设原则,发现各参与主体在工作实施中的现实困境,
教育管理 |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摘要]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和系统性工程。随着我国数字化建设向各领域纵深推进,“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业态。产业数字化和教育新生态使高职教育数字化发
教师与学生 | 职教本科视域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摘要]教师队伍是发展职教本科的第一资源。当前我国职教本科由探索试点阶段进入稳步发展的新阶段,为适应人才培养规格上移,满足服务企业技术升级,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与学生 | 高职院校教师知识产权交易的机制、保障与反思 [摘要]当前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正处于高质量发展期,高职院校教师知识产权交易的活力和潜力需要进一步激发。交易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依赖于教师知识产权供给和交易中的产业对接机制、校企协同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等多种
教育技术 | 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人工智能:ChatGPT赋能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摘要]作为当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典型代表,ChatGPT对人类学习方式和教育发展所产生的变革效应备受关注。职业教育是与技术连接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职教教师作为职业教育的关键主体,其专业发展过程势必会受
教育技术 | 学分银行数据聚集:愿景、模型及其技术实现 [摘要]通过学分银行聚集学习者学习成果信息,进而构筑一个服务个体、组织和政府决策的学分银行数据体系,是大数据时代教育类型数据来源拓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分银行发挥其社会期待功能的重要方式。学分银行的数据
交流平台 | 从理论到实践:人才引领视域下的职业教育强国建设 [摘要]人才是我国的第一资源,对于深入推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刻意涵。梳理人才引领与职业教育历史发现,我国职业教育强国建设经历了从“助力”到“引领”、从“定位”到“赋能”、从“适
交流平台 | 日本专门职大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职业本科教育的启示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日本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2019年,日本专门职大学这一新型高等院校应运而生,具有招生灵活度大、办学规模小、专业特色鲜明、教师实践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