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 面向文化治理的大学人文教育:何以与何为 摘 要:作为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方向,文化治理显现出国家、社会、公民三种话语力量的动态博弈过程。但随着当代中国文化治理格局中的结构性问题逐渐暴露,对文化治理的主体追问使大学人文教育应需而入场。大学人文教
高等教育 | 知情意行视域下高校师范生使命感的培养路径 摘 要:高校师范生使命感培养是高校师范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增强高校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内在认同的重要途径,也是完善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一般而言,高校师范生肩负着当下学生使命感与未来教师使命感的双重角色责
高等教育 | 我国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研究回溯与展望 摘 要: 相较于中小学教材,高等学校各学科教材的建设自主性较大,我国对高校教材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高校教材质量有待提高。高校教材是国家建构意识形态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也是高等教育知识选择的理念和逻辑
高等教育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综述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极大地推进了教育现代化进程。本文以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类北大核心期刊刊发文献为基础,利用Cite Space软件分析出思想政治教育
刘佛年教育思想 | 刘佛年的全面发展教育观 摘 要:全面发展是教育学最基本的规律,是不可回避的教育基本问题。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发展的目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刘佛年
刘佛年教育思想 | 刘佛年的“知识·能力·创造”型教师 培养思想及其当代传承 摘 要:   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工作实践中,刘佛年先生逐步探索出“知识·能力·创造”型的教师培养目标:知识素养包括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素养包括育智、育德和育美能力等,创造素养包括
思想政治教育 | 长征精神融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 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 摘 要: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篇章,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铸就的长征精神是激励红军不怕牺牲、奋勇前进、夺取长征胜利的精神法宝,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思想政治教育 | 地方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摘 要:    革命文化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创造的革命精神和文化底 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地方革命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对传承地方
思想政治教育 |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基础 摘 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世界发展新问题提出新方案、新理论,这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践行这一目标的具体举措。在体现人类共有利益诉求和共同价值观念
教育评价 | 社会资本分布失衡对弱势教师群体教研绩效的影响 摘 要: 社会资本分布失衡是指个体或群体在进行相应的社会活动中,社会资本存量与摄取在社会网络、社团网络、摄取路径上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对1 248名中小学教师社会资本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中小学教师群体整
教育评价 | 教学评价的时间正义及其实现 摘 要: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一定的社会时空结构中运行,任何教学评价活动都具有时间性。从时间正义角度审视教学评价,能够为反思教学评价改革打开一个新的研究向度,促进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在教学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