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 | 会上树的猪 1每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射击孔照进暗堡的时候,我都会准时地醒来。然后,打开那台古老的电唱机,把唱针搭在那张唯一的唱片上,让那首雄壮激昂的歌曲通过山头电线杆上那只嘶哑的大喇叭传遍整片山坡。我丝毫不用担心
中篇小说 | 通往蜂巢的路 开过学校门口,往南开,再往南开,停在梅江路上步行回来,下了车,一头汗,还有些轻飘飘的。她第一次独自开车,手忙脚乱,身后一片喇叭响。拿到驾照不短了,可她没摸过方向盘,更没开过这种路段。跟着人走不会错,这
中篇小说 | 风不知道雨知道 一“别催老子!”胡子拉碴、满脸浮肿的普德格,冲着今天第六次到病房来催他转科室的泌尿科护士长吼道,“当初既然是你们把我收进来的,你们现在就得负责把我转到肾内科,这才是负责任的行为,这才是人道主义!否则老
短篇小说 | 罗德镇上的乡贤 一罗德镇路边的土沟,让初夏的天气烫了一下,竟挤挤挨挨顺沟沿歪斜出许多花来。大多我不认识。只有一种别人叫熟季花、我们叫黑花的花我知道。那种花比人强,繁殖力惊人。只要种子落在一块地方,以后就无法清除。花期
短篇小说 | 谈波短小说五题 地震棚测绘大队家属最牛,每户一顶银色军用帐篷。大孩子们说,不仅雪地伪装,还能防核辐射。武装部没有这个条件,只领到些木棍和篷布。我爸刚好从红旗公社训练民兵回来,抄起铁锹来到前院,咔咔几下挖了一个机枪掩体
短篇小说 | 在大雨中奔跑 晚上,豆豆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一个叫杨曼的女人,在电话里约她见面。杨曼是谁?她压根儿不认识。她把黏糊糊的抹布往水兜里一扔,粗着嗓门说,你是不是打错了?对方说,豆豆,你是豆豆吧?豆豆说我是豆豆。对方
短篇小说 | 相 鼠 她又见到了,两扇黄木掩盖的柜子角落,细黠的一双两点白光,长须抖抖,便又躲回阴暗地带。家中闹鼠不是一两天的事,女人下意识去看墙上的钟,转头又忘记了时间,十点一刻,还是二十五了。她沿着床板踱步一周后坐下来
短篇小说 | 母亲的旅程 当母亲第三次说起那辆火车的时候,我们决定认真对待了。第一次是半夜。母亲说:“我听见火车叫了,呜呜响。”第二次是吃早饭时,母亲停住我送到她唇边的饭,说:“吃过饭我就坐火车走了。”第三次是黎明时分,母亲看
散文 | 白马湖记 1俞平伯弯腰从后门进入教室,坐在一个学生旁边的空位上。那学生侧过身,对这穿长衫的陌生人点头微笑,又扭头沉浸于讲台上那个先生的授课之中。“我们春晖的校舍里最多的就是湖水,三面潺潺地流着。其次是草地,我从
散文 | 黎明柱础 我搬动的那把椅子是空的我寄望于在表皮之下展开行动。在血液里,骨缝间。我并不直接地追求书写,我不愿意赋予文章实在的“意义”。我搬动的那把椅子是空的。因为这些恣意的行为,被我用无法判别的时间介入,所以我才
散文 | 蓝袖套、腊梅花与舌尖味 母亲,而今虽八十有八,但在同类型人中间,她的身体还算康健。那满头的银发,不过是岁月沧桑留下的串串生动符号;那脸颊的皱纹,正是精神犁铧开掘的条条人生通衢;那颤巍的步履,则是她豁达心境挥洒的款款深情华章。
诗歌 | 诗译唐诗 作者简介:梁晓明,生于1963年,出版过诗集《披发赤足而行》《用小号把冬天全身吹亮》《印迹——梁晓明组诗与长诗》《忆长安——诗译唐诗集》。曾获《人民文学》建国四十五周年诗歌奖,《2017年中国诗歌排行
诗歌 | 译或写都是动词,诗则是名词 梁晓明始终是一个自带气场的人,与之讨论、听其发言、看他文章,从不在细枝末节上引经据典,而是整体性、语境化地直呈话题的在场感,把独出机杼的一片开阔地指给你看。没错,他有一种直取要核的话语能力——这是黄灿
年代与轨迹 | 邮电巷,排箫,幽暗的走廊 作者简介:马叙,1959年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十月》《当代》《中国作家》《天涯》《作家》等刊物,入选多种选本。出版有《倾斜》(诗集,2000年)、《浮世集》(诗集,2013年)
异域风 | 皮萨尔尼克诗选 译者简介:董继平,1962年生于重庆,早年获“国际加拿大研究奖”,参加过美国艾奥瓦大学国际作家班并获“艾奥瓦大学荣誉作家”,后担任美国《国际季刊》编委。译著有外国诗集《帕斯诗选》《勃莱诗选》《默温诗选
沉默或低语 | 写作是自我解放之途 作者简介:傅小平,1978年生,祖籍浙江磐安,现居上海。著有对话集《四分之三的沉默》《时代的低语》,随笔集《普鲁斯特的凝视》,文论集《角度与风景》。曾获新闻类、文学类奖项若干。盛可以,上世纪七十年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