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档案 | 论唐人五绝的雄伟气象和高远境界 从汉魏南北朝的《子夜歌》《长干曲》《采莲曲》等乐府民歌脱胎而出的唐人五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体制很小,语短意促,要写出节短韵长、包蕴丰富、扣人心弦并令人长久品味的诗,洵非易事。而唐代诗人竟能迎难而上
学者档案 | 建立诗词艺术研究的新范式 20 世纪来的宋词研究包括整个宋代文学研究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直是重内容分析,轻艺术探讨。我们搜集了1900—2021 年间国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宋代文学研究著作目录7840 种,其中专题研究宋
学者档案 | 陶文鹏先生古典诗词研究的三个维度 关键词:陶文鹏 诗词研究 情感 新变 理论陶文鹏先生是古典诗词研究的大家,其撰写或主编的著作大致分为三类:一类侧重文本细读,擅长分析作品的情感内容和表现技巧,包括《传世经典鉴赏丛书·唐诗鉴赏》《中外散
学者档案 | 在诗心的指引下探索学术胜境 陶文鹏先生在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上,取得了深受瞩目的卓越成就。从我初次向《文学遗产》投稿得到先生亲切指导到今天,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三十年间,我有幸可以经常向陶先生问学,得到他许多耐心的指教。我深深
学者档案 | 乐把金针度后生 业师陶文鹏先生1988 年10 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代文学研究室调入《文学遗产》编辑部工作,历任副主任、主任、副主编、主编,2011 年1 月正式从编辑部退休,共担任编辑工作二十二年有余。这
学者档案 | 拈花微笑 人生有涯,而知却无涯。如何在有涯之生,尽可能多地获得无涯之知,良师益友的引领至关重要。在我的学术生涯中,有幸遇到很多指点迷津的师友,陶文鹏老师是影响至深的一位。陶老师教我做学问第一次见陶老师,是199
学者档案 | 陶文鹏先生学术年表 1941年9月1日,出生于广西桂林。1959年1月15日,《评〈悬崖上的歌声〉》发表于《广西日报》。(注:《悬崖上的歌声》是海雁的诗集,广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出版。)9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
《名作》视野 | 三晋文化视野中的王瑶 举办众多活动,纪念王瑶先生诞辰110周年,当然是别有幽怀。除了出书、写文章、开研讨会,还希望将此话题推向大众,于是精心筹划了三个学术文献展。这些年,我在大学课堂之外,特别关注博物馆、美术馆、公园等文化
《名作》视野 | 把时代还给时代,把中国还给中国 “魏晋风度与五四精神——作为山西学者的王瑶先生”顺利在山西大学开展,我首先代表山西大学文学院对北京大学中文系、校史馆、中国现当代文学馆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文学院师生对王瑶先生有着特殊的情感,我们都
《名作》视野 | 人文学者的“归档”艺术 今年上半年,为纪念王瑶先生诞辰110周年,陈平原老师策划并带领筹办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两本书、两个展,还有两个研讨会。据我所知,这些活动最初的倡议都来自陈老师个人,并没有任何官方的推手。借助文字、图像、
《名作》视野 | 迫近的诗意 王瑶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学科的奠基人,但其人生经验的意义要大于这个学科本身。《王瑶画传》(陈平原、袁一丹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版;以下简称《画传》)不仅回顾了王瑶的治学成就,还试图呈现他作为
《名作》视野 | 展馀剩谈 1989年王瑶先生因病逝世,其后,夫人杜琇先生将遗物捐赠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其中包括王先生与现代文学研究有关的手稿、藏书,部分生前使用或未使用过的物品,以及很可能是全部的照片。这些捐赠品形成了以“王瑶
《名作》视野 | 在地文献展的视觉、叙事与空间生成 王瑶先生诞辰110 周年之际,由多家单位共同组织的纪念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北京大学、山西大学相继开展。自1989 年先生逝世以来,以出版、会议为主要形式的纪念工作从未间断,举办展览确是首次。展览所搜集
大家讲谭 | 最美的诗歌模特儿 《青青河畔草》是怎样的一首诗《古诗十九首》第一首《行行重行行》写游子出家,于是,有了以后相应爱情的诗篇。在《古诗十九首》中,能够对应、匹配《行行重行行》离别相思的诗有好几首,譬如花草意象的《涉江采芙蓉
大家讲谭 | 传奇性与日常化 关键词:唐宋视野宋代文学日常化传奇性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宋代可以被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时段,所谓“宋代文学”就是这一时段内的文学。但实际上,只有专谈政权兴亡史的时候,可以限定在这样的时段,若涉及社
经典重读 | 钟惺、谭元春的月光诗 明代诗坛竟陵派领袖钟惺和谭元春写了不少关于月光的诗。除了诗本身写得有意思,值得赏析外,还比较充分地体现了他们追求以诗表达“幽情单绪”的风格。要深入了解竟陵派诗风,这个功课恐怕得做。一钟惺有两首《竹月》
经典重读 | 古董商人冷子兴 他是个八卦男,用演绎演说,传播着四大家族的林林总总。他是个古董商,用买进卖出,敏感着四大家族的兴衰荣辱。他是个局外人,用第三只眼,旁观着四大家族的浮华转空。他就是冷子兴,《红楼梦》中外围的外围、边缘的
经典重读 | 绝望实为表象,虚无乃是深根 在鲁迅创造的文本中有两个最为独特的:其一,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微小说、现代哲学小说的《示众》(1925)a;其二,可能是中国最早、最短的现代哲学诗剧(我们都承认《野草》的24个组成部分皆为散文诗)《过客》
经典重读 | “反迷信”的限度与民间文化的潜能 关键词:赵树理《万象楼》反迷信民间文化纵观赵树理一生的创作,自然以小说的成就为最大。但熟悉赵树理的读者都知道,他同时又酷爱戏曲,尤其是他家乡的地方戏上党梆子。事实上,在他的创作生涯中,能够始终坚持并伴
语文讲堂 | 一场赊账举办的饯行 众所周知,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浪漫的诗神,是盛唐时代的精神偶像,在他名声大噪的高光时刻,他所到之处一定是众星拱月,比如,他在皖南泾县桃花潭游玩,汪伦就精心策划了一场特别的送行仪式——岸上踏歌,令李白感
语文讲堂 | 理解无为:隐遁于《庄子·逍遥游》中的思想脉络 关键词:《逍遥游》 理解 无为 思想脉络刘笑敢先生说:“庄子之所以为庄子,主要不在于他的安命论,而在于他的逍遥论,逍遥论大致相当于今天所说的自由论。”刘先生的意见代表了绝大部分研究者的观点b,而张松辉
百家茶座 | 苏轼与苏辙 说起苏轼,如果不说到苏辙,几乎说不透苏轼。大概可以这样说,苏轼与苏辙是亲兄弟,这是从血缘关系上来说的;即便从他们的人生轨迹来说,他们两人也是患难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嘉祐四年(1059)到元丰二年
百家茶座 | 孙荃和郁达夫的情书相思、诗词唱和(下) 郁达夫的雪夜沉沦1917年12月19日是旧历十一月初六,郁达夫和孙树祺上午10时乘坐铁路客车前往东京,午后3时15分抵达静冈。他们本来打算在静冈过夜,因不能安眠,于深夜12时继续赶往东京。郁达夫在日记
百家茶座 | 当代女性诗歌八人读札 女性意识的多维呈现当代诗歌界普遍认为,四川诗人翟永明1984年创作、1986年发表的组诗《女人》,为女性意识诗歌的起点。我曾在《诗刊》社第6届青春诗会与她有过一面之交,未料到那双大眼睛后竟然隐伏着惊雷
百家茶座 | 快乐,也需要一双发现的眼睛 一这是一本关于快乐的书,而且是从古书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享受快乐和传递快乐。在这个快乐不一定多过焦虑、忧郁和伤痛的时代,这样一本书,应该对读者有着某种治愈和抚慰的效果。说到快乐,我们难免会想到幸福。
百家茶座 | 人、偶然性与文学经典 这是我26年前写的学位论文,2000年以《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为书名,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后来重印过几次。今天能够重版,要感谢陕西人民出版社的宝贵支持。26年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来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