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头条 | 探寻美学创新路 我成长于新中国,亲历美学风云七十年,深切感受到,美学的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促进美学的中国化、现代化和具体化,回答中国现代化实践中出现的美学问题。一我和我的一些同道,行走在新中国的美学
本期头条 | 灿若星座,香溢学海 从北京又一次南来深圳,探望敬爱的恩师胡经之先生,忍不住思绪连绵。前不久我收到《中国文艺评论》杂志2023 年第3 期,惊喜地看到拙文跟在先生新作《现代化创新艺境》后面发表,深感荣幸。感慨的是,已到鲐背
本期头条 | 从文艺美学到人生美学 关键词:胡经之 美学中国化 文艺美学 文化美学 自然美学 人生美学自1750 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美学概念,美学一直作为哲学内的学科而存在。但从美学传播介绍到中国后,开始了美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本期头条 | 我的老师九十岁 再过一个多月,荔枝成熟的时候,我的老师胡经之先生就满九十岁了。荔枝是胡老师最喜欢的岭南水果,他曾经“日啖荔枝三百颗”,满足了一千多年前苏轼“长作岭南人”的条件。因此,胡老师成了岭南人。荔枝在老师生日的
本期头条 | 贯通中西,连接南北 关键词:胡经之 桥梁 时代际遇 谦逊包容在恩师胡经之先生望海书斋窗外的海面上,横卧着一座雄伟俊逸的大桥——深圳湾跨海大桥。这是深圳连接香港、走向世界的西部通道,是先生每天极目远眺的风景焦点,同时也是他
本期头条 | 胡经之学术年谱 1952年1933年出生在苏州与无锡之交的梅村(江南第一古镇),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潜心于美学和文艺学。1953年全力攻读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现代美学著作,准备写毕业论文《美学初起半世纪》。1
大家讲谭 | 《儒林外史》中的科举 未曾深夜痛哭过,不足以谈科举杨早、秋水好:昨天密云的对谈真圆满。天格外蓝,云格外白,木质礼堂格外别致,我们一如既往抢话筒,话题早飘到了爪哇国。谈着谈着外面突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我的位置正冲着门,刚好
大家讲谭 | 写青藏高原,一生就做这一件事 王宗仁,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1958 年应征入伍,历任汽车七十六团政治处见习干事、书记,青藏兵部宣传处新闻干事,总后勤部宣传部新闻干事、宣传组组长,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创
青年在场 | 批评家需要不断增强自己的主体性 李德南,哲学硕士、文学博士,现为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青年学者、专业作家,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等。著有《为思想寻找词语》《“我”与“世界”的现象学——史铁生及其生命
青年在场 | 如何加入项狄社 关键词:《 便携式文学简史》 项狄社 《 项狄传》20 世纪20 年代,领时代之先的艺术家、哲学家和作家马塞尔·杜尚、瓦尔特·本雅明、乔治·安太尔、司各特·菲茨杰拉德、乔治亚·欧姬芙、曼·雷、保罗·克
青年在场 | 菲利普·罗斯与“狂欢节” 成为一个善于制造话题的人也许并非菲利普·罗斯最初的愿望,然而作为20 世纪最重要的犹太裔美国作家,他的写作成就似乎与其本人所引发的道德争议一样夺人眼目,虽然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但很少有人会因此而感
经典重读 | 嵇康被杀的原因卷宗 关键词: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被杀,离现在已经有一千七百五十多年了。为什么还要回溯他?因为嵇康是醉酒和被杀时,姿势最优美的男子,是当时的知识人对抗政治强人和军事强人最具象征意义的高标。其实,回到
经典重读 | 《世说新语》的五大美誉 关键词:《世说新语》 美誉度在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中,《世说新语》无疑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其虽然算不上“大经大典”,却是一部颇具文化精神、历史价值和思想深度的文学名著——在古今读书人的心目中,《世说新
经典重读 | 谢灵运《登池上楼》:受陶渊明之影响与独创 谢灵运《登池上楼》(423 年):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薄霄愧云浮,栖川怍渊沉。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禄反穷海,卧痾对空林。衾枕昧节候,褰开暂窥临。倾耳聆波澜,举目眺岖嵚。初景革绪风,新阳改故阴
作家作品 | 路遥生活、创作年谱(二) 1971年路遥二十二岁。本年,路遥挂名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春天,路遥首次以“路遥”为笔名,发表诗歌《车过南京桥》。这首诗先由延川县文化馆油印小报《革命文化》刊发,后被陕西省工农兵艺术馆《群众艺术》杂志
作家作品 | 多维度的艺术珍品 关键词:张炜 《橘颂》 艺术魅力 抗挥发性一个故事,多个维度写大自然、动物、老人、儿童和寂寞的生活,是作家张炜的拿手好戏。一部《寻找鱼王》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它赢得了从9 岁到99 岁的读者的喜爱,好
作家作品 | 作为社会学标本的一名出租车司机 关键词:薛忆沩 《出租车司机》 悲剧 冰山薛忆沩的短篇小说名作《出租车司机》流布极广,而它在文学史上,也早已经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俨然是极个别的教科书式的当代经典。《出租车司机》其实有两个版本,这一点
精神肖像 | 私见与琐闻(外一篇) 查旧日记,我初见丁玲是1980年11月6日上午,原因是约她为《鲁迅百年纪念文集》写稿。她住在北京西城区木樨地22号楼5单元9层18号。“木樨地”,原称“苜蓿地”,因养马的苜蓿草不雅,故改为桂花树的别名
精神肖像 | “恶之为花,绽开在地狱的边缘” 2023 年1 月16 日上午10 点21 分,中国著名法语文学翻译家和批评家郭宏安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9 岁。郭先生生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
精神肖像 | 陕师大啊,这个春晖初漾的校园 接新生的校车从西安火车站驶出半小时后到吴家坟,往左一拐,两排高大的梧桐树让闷热在车里许久的我们立刻感到了一股凉意,再穿过一段幽长的林荫大道,校新生接待处——陕师大老西门就到了。我与同学们依次下车,抬眼
百家茶座 | 纪念王富仁先生:从生命体验出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2年12月隆重推出了由刘勇、李春雨两位教授合作的专著——《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一书,这是国内第一本系统阐述并研究王富仁先生学术贡献的著作。这本
百家茶座 | 思想如何进入文学 大多数人在阅读王富仁著述的时候,往往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无论他的长篇系列文章还是短篇随笔,读起来都并不轻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王富仁在字里行间倾注的那种沉重的、痛苦的,甚至有些压得人透不过气的思考
百家茶座 | 苏轼与黄庭坚 苏轼这个人,有政治水平,有文学能力,有人格魅力,既有经国济世的一等才华,更是一朝一代的文学领袖,甚至放到整个文学史上,也是一等一的顶尖高手,是一个比较难找到缺点的人。千百年来,虽然古代的一流名人在后代
百家茶座 | 独辟蹊径,寻找新诗经典化的秘密 7 月21 日,收到神交多年却未曾谋面的郭勇寄来的《百年新诗选本与中国新诗的经典化研究》一书,该著2022 年4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他题字说“师兄雅正”。只读了绪论,便觉得酷暑不再那么难耐。
百家茶座 | 《当代作家书简》絮谈 当我们谈论一本书的时候,往往是谈一本书的作者。其实,一本书有父也有母。也就是说,一本书既有作者,也有出版者。以古远清先生编注的《当代作家书简》为例,从编辑出版的角度看,古远清是编注者,也就是作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