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头条 | 八十回首,感念不已 再过一个多月,我就整八十岁了,恰好是应该回首往事的时间节点。无论此生有多少失误、多少遗憾、多少欠缺、多少愧悔,都值得写一写作为自我救赎的津梁和人间正道的佐证。1942年2月,我的生父在莒县和日酋畑俊六
本期头条 | 刘增人学术年表 刘增人,山东潍坊人,曾用名孙醒汉、舒汉。1942年农历六月初十日出生(公历7月22日)。1953至1959年,就读于潍坊一中。1959至1963年,就读于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1963至1987年,任教
本期头条 | 《刘增人学术年表》补阙 刘增人先生是文献史料大家,敢给他写的学术年表做许多补充,不是我狂妄,实在是因为刘先生年表中许多重要的内容写得过于简单,甚至遗漏了一些在我看来特别珍贵的东西 我能做补充,还因为有些事情我比他本人更清楚。
本期头条 | 业师刘增人先生侧影 一退休前,突然萌生了回顾四十年从教生涯的想法。于是从前年春天开始写,到今年开春写完,且编成了一本超过二十万字的书。把书稿发给编辑朋友,像是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一身轻松地踏上了南下两湖两广的旅途。在旅途
本期头条 | 那瘦削而伟岸的身影 夜已深了,并且落了雨……鲁迅先生非要送到铁门外不可。我想为什么他一定要送呢?对于这样年轻的客人,这样的送是应该的吗?雨不会打湿了头发,受了寒伤风不又要继续下去吗?站在铁门外边,鲁迅先生说,并且指着隔壁
《名作》视野 | 刘熙载《艺概》对楚汉文学范式的接受研究 关键词:刘熙载 楚汉文学 范式 梦幻 诡谲楚汉艺术指战国时期以楚国为中心的楚地文学和艺术,以及楚艺术特征在西汉的持续发展。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以屈原、宋玉为代表的楚辞,以枚乘、司马相如、贾谊为代
《名作》视野 | 阐释、理解与文本 关键词:阐释 接受 理解 自得 文本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中国阐释学的呼声日渐高涨,并由此启发了关于中国古典学术之阐释学重构的研究热点。学者们集中精力整理中国古代的阐释思想与实践,而一种“面向传统
大家讲谭 | 行者一直醒着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暖场的歌好熟悉呀,我发现在座的小朋友也有跟着唱的。每到假期,电视上就会循环播放电视剧《西游记》。我们都能感觉到,《西游记》在各艺术形式下的衍生能力非常强,这在我国
大家讲谭 | 编学相济:从自卑走向自信 赵伯陶,1948年生,北京市人。1964—1978年,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机械处工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先后供职于中华书局、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艺术出版社、《文艺研究》编辑部。从
大家讲谭 | “困得睡着”又“睁开眼睛”,感受辽阔的江面和风 金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文学史视野中的现代“名教”批判》《从兰社到〈现代〉》《青春梦与文学记忆》等,编有《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中国当代文学60年》、TheBookofShangHai等。
经典重读 | 《养生主》:“缘督以为经”(上) 关键词:养生 缘督 精神“养生主”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历代说法有很多,总的来说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养“生主”,“生主”两个字是“养”的宾语,二者是动宾关系。另一种解释是养生之主,是偏正关系,“养生”是定语
作家作品 | 贫瘠荒原里迸放的生命之花 关键词:路遥曹谷溪诗歌《山花》引言追索路遥早年的创作道路,“山花”时期(1970年至1973年)是至关重要的人生起步和创作发轫阶段。这一时期,路遥有幸得遇伯乐、陕北著名诗人曹谷溪,并且融入以陕北延川本
作家作品 | 从现实关怀到哲性思辨的自反式书写 关键词:田耳 底层 理想 元叙述 自反式书写经过多年的书写积累,田耳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风格。田耳以自由写作者的身份出道,在获得文学大奖之后进入体制内,并在高校任教,田耳的身份标签很多,从自由写作
语文讲堂 | 《察今》如何察今? 关键词:《察今》《吕氏春秋》认识方法《察今》是《吕氏春秋》中的代表性篇章,又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不乏各类解读文章,但都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到底应该怎样来考察当今社会形势以拟定法令制度。我们不妨结合文章
语文讲堂 | 西湖七月半的“风景” 关键词:张岱 西湖 七月半 风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富于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即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的序言中所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
百家茶座 | 暧暧空中灭,何时见余晖 陶渊明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慈父。根据他的《责子》诗序,他有五个儿子:“舒俨、宣俟、雍份、端佚、通佟,凡五人。舒、宣、雍、端、通,皆小名。”可谓记载详实。《责子》《命子》二诗以及《与子俨等疏》,都表达了
百家茶座 | 陶文鹏《稼轩词艺术探胜》序 陶文鹏先生大著《稼轩词艺术探胜》即将出版,命我作序,令我惶恐而不能辞。陶老师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当今诗词鉴赏方面的泰山北斗,且年长我十余岁,说亦师亦友或不免托大之嫌,但陶老师于我,确实既是良
百家茶座 | “云中谁寄锦书来” 又逢人间四月天。莺飞草长,杂花争秀。室内的蝴蝶兰还未全部凋谢,推窗已可见身姿婆娑的金黄色迎春花。路边的街心花园,白色的樱花已绽满枝头,还有梨花、桃花、海棠、丁香、二月兰,在陪伴着绵绵春雨。北京已停止供
百家茶座 | 当代作家书信的可读性及其保存与彰显 古远清教授所编注的《当代作家书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年版)是一部重要的文学史料与学术史料,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文学史研究和学术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其一次性收录当代作家与学者书信之
百家茶座 | 徐志摩致胡适“千字信”写作时间及其他 四川龚明德先生是著名的现代文学史料研究专家,我几乎拜读过他所发表的每篇文章,包括《随笔》2022年第2期上的《徐志摩致胡适的千字信》。徐志摩写给胡适的“千字信”,已收入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4月版《
百家茶座 | 新的收获与更大的期待 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的黄乔生所著近50万字《鲁迅年谱》,是自许寿裳1937年编撰的《鲁迅先生年谱》以来的第九个鲁迅年谱,是以曹聚仁的《鲁迅年谱》和李何林主持的《鲁迅年谱》(四卷本)为重要
百家茶座 | 作家的美学小品 现当代作家中能画几笔的人不少。台静农擅梅,从多枝繁花直画到老干疏萼,画了四十几年。叶公超长于兰竹,他甚至给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竹影婆娑室”“友多闻斋”“寒之友斋”“影婆娑斋”,想必这书房是兼做了画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