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专论 | 16世纪50年代初巴利亚多利德辩论及其影响 摘 要: 研究西班牙王室对美洲的征服与殖民化进程,巴利亚多利德辩论是个绕不开的重要事件。这场辩论反映出基督教框架下西班牙精英阶层对印第安人认知的两种对立观念,涉及当时西班牙王室征服美洲是否具有合法性基
明清史研究 | 出入理学与佛教之间: 论明代中期“理学名臣”丘濬的佛教观 主持人语(南炳文):本期推出的第一篇文章《出入理学与佛教之间:论明代中期“理学名臣”丘濬的佛教观》,是明史与佛教史专家何孝荣教授等二人关于明代中期思想史甚有创新意义的力作,文章简练而深入地分析了明代高
明清史研究 | 嘉靖朝《军政事例》性质新探 摘 要: 明宣德四年国家首次颁行《军政条例》,之后,正统、弘治和万历年间又有续修,并颁布通行。但嘉靖朝有无国家军政条例,学界至今未有明确定论。嘉靖时期,因北虏南倭的局势,各地官员纂辑刊行有关军队法律较
儒学传承研究 | 论皇侃经学思想的主体与本质 摘 要: 皇侃《论语义疏》加入了很多玄学和佛道思想。尽管如此,儒家思想在《论语义疏》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儒家思想主体表现出越来越开放包容的趋势,玄学和佛道思想被主动引进,而又没有改变儒家体系,这是儒家
儒学传承研究 | 儒户、生员与元明社会管理模式变迁 摘 要: 元明易代后,元代实行的儒户制度与生员制度皆得以延续,但前者已经失去了圈定优免对象的功能,后者在明初扩大发展,成为基层儒士获得优免权的主要渠道。之所以出现这种转变,是因为蒙元时期将儒学视为一种
专题研究 | 重新解读清中前期欧洲来华使团与外交礼仪之争 摘 要: 清中前期,葡萄牙、荷兰、沙俄和英国使团陆续来华。其间,葡、俄、英使臣均与清朝发生过礼仪争执和冲突,主要体现在国书格式和内容与清朝典制不符,使臣觐见皇帝时拒行跪拜礼,使臣坚持亲自呈递国书和方物
专题研究 | 掌理沦陷区工作: 战地党政委员会研究(1939.3—1943.2) 摘 要: 战地党政委员会是抗战时期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掌理沦陷区工作的党政军联合机构,成立的初衷是为了抗衡日本的殖民统治和协调战地国共两党两军的关系。战地党政委员会于1939年3月正式成立,到1
专题研究 | “饻”的历史:战争与革命时期华北解放区工人的 生活状况与阶级意识 摘 要: “饻”作为工资计算单位是华北解放区军事工业由军事管理转变为企业化管理、军工企业由供给制改为工资制的产物,同时也是为应对经济困难而采取的一种战时财政管理措施。饻工资的推行,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战时
专题研究 | 古代埃及文献《人与灵魂之辩》的文本解读 摘 要: 古埃及第十二王朝时期的草纸文献《人与灵魂之辩》中罕见地出现了“与灵魂辩论”的现象,文中讲述了“人”与其“灵魂”围绕死亡主题展开的一系列辩论,“人”内心消极甚至有轻生的想法,“灵魂”则处世积极
专题研究 | 19世纪初期的留德学生与美国文化独立的先声 摘 要: 19世纪初期到德国留学的美国学生,有感于德意志知识精英推动的知识传播、公众道德的提升对民族文化振兴和统一的德意志精神的塑造,学成归国后在美国引入了现代大学精神,倡导对古希腊经典文献的研究,从
专题研究 | 追求冷战利益:美国对朝鲜半岛普韦布洛危机的应对 摘 要:1968年1月,美国普韦布洛号情报船被朝鲜海军俘获而引发危机,以约翰逊总统为首的华盛顿决策层深受冷战对抗思维的影响,判断该危机的爆发与越南战事密切相关。这导致约翰逊政府放弃军事报复选项,采用和
博士论坛 | 中世纪晚期英国商栈构建与治理的法治进程 摘 要: 商栈是中世纪晚期英国政府管制商业的产物。商栈的建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商人贸易地点的安全问题,还使得国家得以集中贸易活动并进行管理,从中获得可观的税收。在商栈的构建过程中,英国颁布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