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文学家2025年第2期

青年文学家

青年文学家2025年第2期

旬刊 文学小说

简介

文学刊物。旨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主要篇幅发表小说,以一定篇幅发表报告文学、纪实文学、诗歌、散文佳作,适时编发小说专号、诗歌专号和思想性、艺术性较高的适于青年阅读的通俗文学专号。

目录

卷首语 | 故乡的月光

故乡的月光你是童年的欢笑在夏夜的星空下你带着我的梦奔跑故乡的月光你是青春的迷茫似云雾般缭绕依偎在我的枕畔倾听我昨日的忧伤故乡的月光你是永恒的牵挂漂洋过海而去你在寂静的夜里落下如同母亲慈爱的目光照亮我回

诗歌苑 | 最美的凋零(外三首)

天凉了&nbsp 雨也凉了夏风吹过好久&nbsp 终走向深秋秋风孕育着她的儿女辣椒红了&nbsp 石榴也红了高粱红了&nbsp 苹果也红了赤红装点了秋姿墨绿色的叶片泛起点点黄斑秋阳加持金光万道总想留下

诗歌苑 | 春来了(外三首)

春天在冰雪消融的黎明中醒来在燕儿呢喃的笑语中降临听春的声音在阳光里跳荡&nbsp 在春风里徜徉在泥土的芳香里歌唱梦在这里醒来情在这里飞扬春的声音在花瓣上微笑在高山&nbsp 在河流&nbsp 在原野在

诗歌苑 | 渴望喊出身体里的灯盏(外二首)

每到重阳&nbsp 秋水就明静起来水面的许多倒影更加清晰只是&nbsp 我们开始变老走得越来越远&nbsp 远到看不清彼此的样子这时节&nbsp 我也学王维登高望远望一朵菊花用寂寥怎样打湿双眼望一株茱

诗歌苑 | 迷路的孩子(外三首)

走在陌生的街头风景同样锦绣每个十字路口都不知该往哪儿走心中对母爱的渴求坚定绝不放手掩饰着幼时的印记假装忘记所有我是个迷路的孩子不敢向路人伸手怕那陌生的手把我再次带走妈妈&nbsp 姆妈&nbsp 妈咪

诗歌苑 | 一日之晨(外一首)

清晨&nbsp 似乎天然被偏爱清晨是东方朝阳少年蓬勃昂扬&nbsp 意气风发清晨是林间水露早起鸟婉转啼叫&nbsp 争相奋发清晨是芬芳四溢挑灯者停笔收思&nbsp 闭眼放空挑灯者不是天然喜欢清晨的他喜

诗歌苑 | 稻田的呼吸

晨雾轻轻笼罩着稻田露珠在叶尖跳跃晶莹剔透微风穿过稻田带来泥土的芬芳唤醒了沉睡的村庄农夫的身影在田间劳作弯腰&nbsp 挥锄&nbsp 与大地对话秧苗在泥土中扎根绿意盎然每一株都承载着希望的重量绿色的波

诗歌苑 | 重返舞台

多年前一群热爱艺术的青年在歌舞团一起工作排练厅里我们一起流汗一起哭泣一起欢笑舞台上我们的舞步轻盈如风我们的歌声穿越云霄岁月流逝我们各自奔向不同的人生道路但那份对艺术的热爱以及彼此间的情谊却成了一生抹不

诗歌苑 | 一碗荞麦面

荞麦面热气缭绕黑瓷碗中藏着北方冬日的温婉黄昏时分&nbsp 雾色如轻纱温卷故事向心苑洪流&nbsp 滔滔不绝尽诉往昔情缘白鹿原上&nbsp 银角梅花鹿的传说悠扬古老而神秘&nbsp 牵动人心&nbsp

诗歌苑 | 爱与光(外三首)

当我认识了你们&nbsp 我便觉得我是这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们让我远离孤独让我在爱的路上自由地奔走欢呼当我认识了你们&nbsp 我便觉得有无数双眼睛在关爱着我的成长像阳光一样照亮我的前行那目光真诚而又善

小说林 | 姆妈是“菩萨”

都庞岭下,蜿蜒盘旋的那条河叫梅溪。溪边有个拐弯的村子三道弯,夜深了,小三的声音在村子上空荡漾:“姆妈(方言,母亲),菩萨,您在哪儿?”村里人晓得,小三的姆妈黄奶奶在过完八十岁大寿的几天后过世了,被埋在

小说林 | 十三能挖柴

《瓜地》一文在“家在山河间”公众平台刊发之后,好多读者立马与原主人对上了号,纷纷给我提供看瓜老汉尤十三的传闻逸事。外地读者则来电追问,十三到底有啥能耐。盛情难却,我干脆再把尤十三扒出来,接着为大家“晒

小说林 | 那是俺拣的日子

跟我同处一室办公的周全自学成才,不经意间迈入了“择日师”的行列。我们农林协会在编一共十来号人,半数以上同事不按单位任命的职务叫他,而是直呼其为“周大师”。他呢,也乐意接受这个称谓。这一点,从大家叫唤“

小说林 | 一起走过的日子·如愿

一抹晨光穿过纱帘落在雅莲脸上,她慢慢睁开眼,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刻的安暖。这个清晨,她比平时起得稍早些,坐在梳妆台前化了个精致的妆,特意挑了件白色亚麻绣花连衣裙。白色是她的幸运色。数分钟后,雅莲的红色MI

小说林 | 老孔

老孔在县文化馆、县文联工作了一辈子,都是与文化人打交道,结交了不少文朋诗友。长年在文化系统工作的老孔,自称是孔夫子的后人,一直爱读书,勤写作,也养成了一个藏书的嗜好。老孔是地道的县城人,住在城东一条偏

小说林 | 卖玉米的小女孩

“叔叔,您买玉米吗?自家种的,可甜可糯了。”我抬起头来,看着眼前发出声音的小孩子。这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瘦瘦的,穿着一件白色的胸前是米老鼠图案的短袖,很旧,还有修补过的痕迹,但是很干净;留着一头乌

小说林 | 骄傲

七月流火,空气中没有一丝风。老严一直呆坐在书房。天渐渐黑了,他没有开灯。香烟夹在他粗长的指间燃烧,时明时暗的光点仿佛在与黑夜抗争。老严是妻子的骄傲,女儿珍珍是他的骄傲。此刻,他的骄傲却如同盘旋在头顶的

小说林 | 春风沉醉的夜晚

一我是一所美术学院的美术教授,今年42岁。28岁博士毕业后,我就来到南阳美术学院站讲台,一直站到现在,整整14年了。我始终是忠于讲台,忠于自己的职业的。每到阳春三月,我一定要带着我的学生们去校外写生,

小说林 | 心灵共鸣:城市中的温情瞬间

具体的经过我也记不清了,模糊中记得是一个叫顺子的男人和一些街邻之间的故事,就着炉火旁的炸响,可以与你娓娓道来……顺子是一个称号,其实他的本名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听说是闯关东过来的,有把子力气,胆识过人

散文馆 | 我在大运河畔等你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运河从我的家乡河南省滑县流过,它蜿蜒曲折、澎湃纵横、滔滔奔流。它不但诉说着滑县的沧桑巨变,承载着滑县的历史文化,而且还吟唱着滑县的发展变化……来吧,我在大运河畔等你,欢迎你来我们这

散文馆 | 游赏古南池

初见古南池,源于一次美丽的邂逅。几年前的一个暑假,我乘坐城际公交到达济宁南站,时间还早。出了济宁南站大门,我顺着面前延伸的道路向西漫无目的地行走。没走多久,道路南侧出现一个飞檐翘角、古朴华美的建筑,匾

散文馆 | 我眼中的薛宝琴(外一篇)

在《红楼梦》中,有人喜欢才华横溢的林黛玉,有人喜欢优雅端庄的薛宝钗,有人喜欢活泼可爱的史湘云,我却独独偏爱那携梅立雪的美人—薛宝琴。薛宝琴无论在哪儿,都有人赞叹她的美貌。还记得在第四十九回中,薛宝琴同

散文馆 | 海的彼岸

大海是我的家乡。每逢海浪怒吼、汽笛轰鸣之时,渔夫阿公总是叼着烟,提着热茶,与伙计远航。而我,总是在码头目送他离开。“阿公,你要去哪里呀?”小小的我,躲在阿公身后,怯怯地问。“去海的彼岸!”阿公爽朗大笑

散文馆 | 她的天空是低的

她的一生,可用“凄凉”一词来概括。她红透了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天空,可命运却似乎对她过于残酷:她身世迷茫,情路坎坷。因为敬重她,一直以来我都不敢提笔写她,怕自己拙劣的文字不小心拨动她那根敏感的神经

散文馆 | 家乡的节日

这一天放眼望去时,远方的天际稍显灰沉,迎面吹来习习微风。门前的“老神榆”上落了一大群麻雀,叽叽喳喳的像是在举行一场盛会。这种情形,可以说是大自然或大千世界最具生命力的景象所在吧!今天是药师佛节,无意间

散文馆 | 赶集

二沟渠村在半山腰,要去一趟柳镇农贸市场不容易。各个村的人实在太少了,于是,大家就约定着每月逢二、五、八开市。今天初二,凌晨四点多,陈大爷家开始忙活了。因为他们家昨天刚杀了猪,所以,陈大爷今天赶集的主要

散文馆 | 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

韩愈曾在《师说》中深刻揭示了“众人”与“圣人”之间因学习态度差异而逐渐拉大的鸿沟:“众人”耻于学师,所以故步自封、难有进益,最终泯然众人矣,而“圣人”却勇于求教,故能日有所长、勤学不辍,最终成就一番事

散文馆 | 远山的回响

晨光熹微,薄雾如轻纱般笼罩着远山,远远望去,它像一位蒙面而立的智者,静静伫立在天地之间。那绵延的山脉、隐约的轮廓,仿佛一幅未经雕琢的画,承载着时间的痕迹,也藏匿着岁月的秘密。微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仿

散文馆 | 慎用网络流行语

互联网时代,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媒介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人人都可以拿着麦克风,自由表达,畅所欲言;人人都可以及时浏览国内外的时事动态,抑或倾听陌生人的独白。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生活囧事,一旦有

散文馆 | 春风拂过青春

每个人的青春都独具风采、回忆无穷,而我的青春岁月中则多了一位奇妙的见证者—春风。春风,启迪智慧春天对于高中生而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学年的第二学期,意味着期待已久的春游,意味着难得放松的运动会,还意

散文馆 | 走近新疆

我曾有过为期两年的驻村工作经历,朝夕相处的第一书记毕业于石河子大学。他不止一次念叨自己人生最有意义的两个阶段,一是大学期间在新疆的喀什支教,二是此刻驻村工作。那时我还没去过新疆,对那片新的疆域充满好奇

散文馆 | 人生路远

鲁北平原上的惠民县,有一个名叫桑落墅的小镇,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乡。说起桑落墅,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秦始皇嬴政在平定六国后,听说人间有一种长生不老之药,他立誓要找到此药的炼制方法。东巡途中,途

散文馆 | 续航

“续”,接续;“航”,航行。“续航”,本义指船只的连续航行,引申为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即在前一段航程将尽时,持续注入动力,使之再次启程,接续远航,抵达理想的终点。深思之,它不是从零开始的“启航”,人来

散文馆 | 知古察今,学史力行

青春谓之“青年之春天”,是最富激情和斗志,最具干劲和张力,最有前途和希望的一段美好时光和峥嵘岁月;是人的一生当中最为宝贵的阶段,最为珍视的年华,最为美好的回忆,代表着活力和魅力、能力和实力、创新力和创

散文馆 | “松弛感”是最小单位的英雄主义

何谓“松弛感”?它不是消极“躺平”,也不是“佛系”遁世,而是身心放松、舒适、自由,生活慢节奏,从内而外解放自我,这是一种有弹性的体验认知、生活方式,内含一种积极的探索精神。它频繁出现在大众的认知中,用

散文馆 | 一棵树的风景

在我家老宅的院子中央,伫立着一棵粗壮的老树。它的枝丫盘曲如虬龙,叶片繁密如云盖,春夏秋冬,它都在岁月的长河中守护着这片安宁的小天地。或许,在许多人眼中,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树;然而,在我看来,它不仅是院落

散文馆 | 朋友是彼此的救赎

《绿皮书》这部电影是关于尊严与友情的赞歌。影片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部地区。一群黑人穿着劣质工作服,弯腰扛锄,耕耘种植园。而黑人钢琴家、博士唐·雪利,从小受过高等教育,凡事讲究规则,

散文馆 | 何以立命

世间万物,唯有人类学会了直立行走,抬头仰望天际,追求更高的智慧与远方。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从草丛中挺直了脊背,立于天地之间。站立,象征着人类的尊严与地位。正如古人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散文馆 | 驰骋旷野以致远,因循轨道入精深

近日,“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的理念流行于社交平台。“旷野”象征着人们想象中所要抵达的美好、自由、未知、不确定、有无限可能的地方,是一种丰富而多元的活法,充满了包容与活力;“轨道”寓意人们走上一条被现

散文馆 | 探索未知之境

从只知月球正面,到“嫦娥四号”抵达月球背面,再到“天问一号”着陆火星表面,太空的先驱者们不断拓展宇宙的边疆,从无知变成有知,从未知抵达已知。我们每个人亦如此,虽然无法实现全知,但是能不断突破既有的认知

散文馆 | 岁月如酒,父爱留香

“绿酒红梅迎旭日,黄莺紫燕舞春风。”早春二月,春和景明,一路花开,酒旗飘香。我从西安乘车向北走了三个小时到黄陵县轩辕酒业公司,它地处黄陵县店头镇,是我的出生地,故乡一直牵引着我的情思。在发小儿李宝军与

散文馆 | 以时间,证价值

曾有人说:“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我深以为然,正如“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时间,正以它无影无形的大手,淘洗、筛选和存留。我们唯有立于时代之巅,才能仰望传世之宝藏。恰如雕梁

散文馆 | 石头记

现白沙河东南七里处原有一小山,名叫七里山,大概是由距镇驻地的距离而得名,就像古岘的一里和四里。从我记事儿起那里就有水泥厂,高大的砖砌烟囱直插云霄,在我生活的村子都能看得见。父亲从部队复员以后就在这水泥

散文馆 | 晚霞似景

冬日的寒风,如冰冷的刃,割破了家的宁静。父亲因脚痛住院归来,便在家中小住。那间不大的屋子,仿佛被阴霾紧紧锁住。客厅的火桶旁,父亲蜷缩着身躯,眉头紧锁,目光中透着无奈与痛楚。他时而喃喃怨天,抱怨命运的不

散文馆 | 舞,舞

秋风轻拂,金黄的落叶在舞蹈教室的窗外翩翩起舞,仿佛大自然为即将到来的新季节准备的前奏。我站在教室的一角,目光追随着孩子们脚下的步伐。看着这些稚嫩的身影,我不禁回想起自己与舞蹈结缘的时候。在光影交错的国

散文馆 | 书页翻动时光浅,师道传承写华章

在时光的轻抚下,书页悠然翻动,每一声响动都似是历史的低吟,浅唱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智慧与师道文化。教育家精神,即师道这株根植于深厚土壤的古老大树,其根脉深深扎进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土壤中,历经千年的风霜雨雪

散文馆 | 黄土里的阳光

云淡,风轻。田野里是低低飞着的蜻蜓。像是要下雨了。我叼着一根枯黄的狗尾草,踢开一颗石子开始往村子里走,身后是再也回不去的记忆。我的老家在一个小村庄,那里还用着较为原始的农具,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散文馆 | 保姆的儿子

我的母亲陈文昭,生于1933年3月20日,逝于2022年7月4日。她生前常说起当年她家保姆娘儿俩的一些事情给我听。当年我姥爷在开滦煤矿做买办,家境殷实,我大姨一出生,家里就聘请了一个不知姓氏的保姆。保

散文馆 | 从手机里“夺”回温暖的时光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最近几年,面对朱自清先生在《

散文馆 | 我写我的父亲

继《父亲放羊》发表后,我接连写了八篇有关父亲的文章。有文友建议我出本父亲系列文集,我也有此意。我为何执笔写父亲,固然受怀念、感恩之情所触动,关键在于值得书写。父亲虽是农民,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闪光点

散文馆 | 起步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人类羡慕鸟儿在高空自由翱翔,却不知它们脱巢一跃时的艰难。1903年以前,人类在空中自由飞翔还只是个遥不可及

散文馆 | 胡杨路

几乎所有人对胡杨的第一印象便是其生命力了,在额济纳旗,人们赞扬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这么多年来,人们为胡杨谱画出的精神体系是近乎完美的—坚

散文馆 | 我与鸡西地域文化

2024年6月,第十四届工银融e行“挑战杯”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终审决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我主持的项目“凤鸣肃慎—非遗研学助力乡村振兴”有幸入围省级终审决赛,并取得了黑龙江省金奖的好成绩。看

文学评论 | 康德与叔本华天才理论的比较分析

18世纪的德国,天才理论成为哲学与美学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康德与叔本华两位大哲学家在他们的艺术理论中都对天才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论述。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详细地阐述了艺术的本质和天才的特

文学评论 | 《夏洛特的网》中爱与承诺的编织解析

《夏洛特的网》又名《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的代表作品,是儿童文学的集大成者。作品中构建出了一个理想世界,体现出了爱与承诺的重要性,讲述了友情力量、牺牲与成长。读者在阅读此作品后,能够感受到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作品《海浪》中的人物塑造研究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作为英美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与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无数读者与学者的关注。作品通过六个中心人物的内心独白与相互交织的生活片段,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多维度的

文学评论 | 《鲁滨孙漂流记》中的比喻修辞格赏析

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是我国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一,故事主要讲述了鲁滨孙因航海事故在荒岛上被困二十八年的经历。鲁滨孙不仅在荒岛中成功生存,还创造了相对安逸的环境。他在岛上建造住所、寻找食物、制造工具,面对

文学评论 | 谢灵运:山水与乱世之间的“独行侠”

本文首先结合《宋书·谢灵运传》所体现的生活时代底蕴,分析谢灵运分别在自然山水、人生哲理两方面所体现出的“庄子气质”;然后书写庄子、谢灵运身为异代知音的两人,在共同面临易代之际、仕途坎坷时的无言之痛;接

文学评论 | 美国华裔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叙事研究

美国华裔文学是美国亚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华裔文学批评研究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多元文化运动,自诞生之日起便带有浓重的族裔色彩。美国华裔文学中蕴含着明显的空间叙事特征,它不仅涉及了文学文本解

文学评论 | 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一直是在相当固定的地域、相对封闭的环境内使用,因此粤语的声调、音律和中古时代较为接近,较完整地保存了古代汉语的语音、词汇、句法,堪称古代汉语的活化石。粤语系中保有大量的古入声字

文学评论 | 宋代文化中的牡丹与梅

牡丹与梅是两种广受欢迎的花,也是两种曾被选为国花的花,更是古代文人墨客在诗歌和文章中经常提及和描写的花。牡丹的富丽堂皇与宋代社会经济繁荣相呼应,而梅的高洁独立则反映了文人雅士对理想人格的追求。牡丹与梅

文学评论 | 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庄浪高抬

文化生态是指文化如同生物一样,其生存和发展也依赖于特定的生态环境。庄浪高抬作为庄浪地区独特的民俗文化活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研究庄浪高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

文学评论 | 莫言小说的史传意味研究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司马迁《报任安书》)的《史记》以纪传体书写奠定了中华民族的书写传统,其本纪、世家、列传的模式更是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为中国文学的发展确立了基本的模式,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文学

文学评论 | 传统故事与国风动画电影的新潮碰撞

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我国立足于世界并站稳脚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而我国的传统故事就像是一名记录者,描绘着历史的痕迹。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动画电影的创新也更加大胆,传统故事与国风动画的碰撞在故事改编、视觉风

文学评论 | 结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下的《蝴蝶梦》

英国小说《蝴蝶梦》的作者达芙妮·杜穆里埃(1907—1989)出生于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著名演员杰拉尔德·杜穆里埃,祖父乔治·杜穆里埃是讽刺画家和小说家。家庭文化的熏陶对她的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的

文学评论 | 独立与自由:中西方小说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在这片浩瀚的文学海洋中,女性角色或随波逐流,或挺立风雨,奏响了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欧洲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作为挪威现实主义戏剧代表之作,其最后一幕中娜拉的谈话曾被誉为“妇女独立宣言”。面对

文学评论 | 《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意、情意与深意的分析

《唐诗三百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更是唐代诗歌艺术的集大成者。本文摘选经典篇目,对其中所蕴含的诗意、情意与深意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这一研究,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唐诗的美学特质与文化意蕴,进而为读者提

文学评论 | 逃离困境,追求自由

艾丽丝·门罗(1931—2024),是当代举世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之一,被赞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和“当代短篇小说大师”,曾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2009年布克国际奖及三次加拿大总督奖等诸多荣誉奖项

文学评论 | 乱世中的重逢

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重逢这一拨动心弦的时刻写下诗篇。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时期的杜甫也有不少这样的诗歌。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离别与重逢的发生,何况身处安史之乱这样乱离时代的古人。这种相别之后的重逢是十

文学评论 | 新兴短剧的语言特色

“随着技术的发展,如今手机成了人们的第一必备物品,人们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通过移动智能手机设备浏览和接收碎片化的信息,各种App和信息充斥在指尖的滑动中。”(李丹《跨媒介视域下网络微短剧的审美特征及叙事

文学评论 |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演变与传播研究

中国传统的用香文化源远流长,香料作为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物品,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民俗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辐射到了周边的地区与国家。传统香文化在古代同茶文化、酒文化一样兴盛,但在

文学评论 | 邗沟与明清诗歌互动关系研究

邗沟,又名邗江、邗溟沟、渠水、中渎水,是中国最早有文献记载明确开凿年代的人工运河。《左传》记载:“吴城邗沟,通江、淮。”邗沟作为大运河最早开凿的一段河道,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在这漫长的历史

文学评论 | 沈宜修与徐灿词中的“燕子”意象

《全明词》序言:“千年词史,鼎盛于宋,中兴于清。”清词中兴,实始于明末,明词继往开来之功诚不可没。妇女诗词的创作数量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后大幅增加,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辑录的数目来看,有

文学评论 | 海明威小说对话中的女性形象与“他者”身份

海明威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独树一帜。这些男性形象强硬而不失风度,面对压力仍然优雅体面。但也要看到,男性形象声音的凸显伴随着女性形象的失语,女性形象是海明威作品中永恒的“绿叶”,始终以“他者”的身份存在。小

文学评论 | 网络新媒体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与启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网络新媒体逐渐成为文学创作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打破了地域、文化、语言的界限,使得世界各地的文学元素得以自由交融,催生出许多新颖独特的文学题材

文学评论 | 论孟浩然山水诗中风景描写方法探析

孟浩然作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在诗坛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诗作犹如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以意境优美而著称于世。在其山水诗中,风景描写细腻生动,每一处景色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跃然纸上,无论是

文学评论 | 论《素食者》中的荒诞与反抗

2024年10月10日,韩国作家韩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韩江的中文译作中,最广为人知的是于2021年出版的《素食者》。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平凡的女子英惠,在做了一个噩梦后,再也没有办法食用肉

文学评论 |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永恒的孤独与异化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由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所著,出版于1951年,距今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该小说以青春期的困惑与孤独吸引了大量青年读者的注意,给了他们以强烈的情感共鸣。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部

文学评论 | 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小说中的中国文化书写

邝丽莎作为当代活跃于美国华裔文坛的著名女作家,虽然只有八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华裔身份,书写中国故事,探寻中华文化。她在小说创作中始终坚持把中国历史事实与文学虚构相结合,这为美国华裔文学

文学评论 | 当代文学经典化的前提、途径与反思

栉风沐雨七十多年,当代文学的概念日益明晰,经典化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并成为学者们密切关注的问题。随着当代文学疆场的不断扩大,其经典化势必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毋庸置疑,当代文学的经典化既有时间进行的筛选,也

文学评论 | 十二年来现代汉语位移句研究综述

现代汉语位移句“是指在空间占有一定位置的物体相对于物体运动的处所来说是运动着的,而且运动是有方向的‘位置’”(齐沪扬《现代汉语空间问题研究》)。这一定义自1998年被提出以来,二十余年里受到了众多语法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