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初夏时节又逢君 又要见面了,老朋友。此刻,我不知再见到你时,会怀揣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是激动?是喜悦?抑或是无以言说的、错繁交织的复杂情思?我伸出颤抖的手,隔着玻璃轻轻地、一遍又一遍地描摹你的轮廓。不知展柜内久久静坐的
诗歌苑 | 春风吻上我的脸(外一首) 树梢跳跃的嫩绿杨柳摆动着柔软的腰肢于山水间写下诗意  满园春色流金的花蕾莞尔一笑  瞬间久违的温柔  向我袭来你轻启朱唇还有那青春气息玫瑰香味我已沦陷  打开了心扉这如
诗歌苑 | 父亲 小时候  父亲是一座火山山谷里时而传来惊雷他那挺拔伟岸的身板里藏着使不完的劲儿和爆性子小时候  父亲是一座远山天涯不知何处寻得踪影回家探亲的日子屈指可数唯一期盼的是城里那新奇的玩具如今
诗歌苑 | 我把思念挂在飘移的云朵上驾驶一船的月光远航(外十四首) 像三月的雨淅淅沥沥淋湿《回乡偶书》似车窗的雨刷反复地诵读《诗经》《楚辞》窗棂漏出埙的声音和清凉的月影一如涛声漂洗的夜色一滴泪珠便可浸出鸟语花香我不知道你从哪里来你这月光的过客是谁的一双脚踏响晚风谁在为
诗歌苑 | 青春魔力巧克力 十六岁时我自认为是未来清北的学霸但天意难违我只进了一所普通的职高我自认为天资卓越把遗世独立的少年孤傲写在脸上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却让我日夜与睡神畅谈与无聊空虚作困兽之斗为所谓的少年意气肆意任性十七岁我长
诗歌苑 | 我只是一片土地(外二首) 花以各种名义在我的地盘肆意草亦极尽所能疯长我不过是一片土地占有与伤害都阻挡不了我的宽厚和容纳所有的尽管来吧路是我的附属山是我的附属房是我的附属乡村城市生生不息这世上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湖一山一海都让我看到
诗歌苑 | 梦境里的乡愁(组诗) 老家的泡菜坛那是奶奶的陪嫁品经百年腌制浓郁至今泡南北东西季节时令泡家长里短黄昏黎明一瓢盐水酸辣了乡村一坛美味滋润着四邻老家的泡菜坛泡出一个个美好年景那是母亲的“聚宝盆”经岁月陈酿芬芳至今泡春夏秋冬日月
小说林 | 北疆之恋 一个有理想的人是不会消沉的,一个有强大动力的人是不会停止不前的,虽然在艰难的旅途中难免会步履蹒跚,但他到底是蹒跚着坚持向前的。—题记一王石当新兵的时候,指导员给他上的第一堂课就是铁道兵的军史和中国铁路
小说林 | 红云飘过秋里塔格 啤酒撸小串儿,大裤衩儿,人字拖,二人的小聚,怎么舒服怎么来。武成艺拿出手机,翻出一个女孩儿的照片,轻描淡写地来了句:“新谈的,帮助瞅瞅,给把把关。”“可以啊,不显山不露水的,啥时候谈上的?”文成功一把
小说林 | 松鼠说 “兔子,兔子!想什么呢?”都大半天了,它一直不说话。我抱怨着。望着渐渐血红的天,家里的松子也还没收整好,我变得烦躁起来。它还是一声不吭。“你说……”“嗯?”“我四处建巢穴,这村庄都有我的住处,大大小小
小说林 | 刘老汉与牛 刘老汉家的牛算起来有三十多个年头儿了,这归功于刘老汉的精心照顾。刘老汉微闭着双眼躺在牛车上,斜阳照在他的身上,他很享受这样的生活。老黄牛老了,刘老汉也老了。自打分地起,老黄牛就跟着刘老汉上山犁地、耙地
小说林 | 惬事 文友聚会,方志雄得知《人类简史》值得一读。适逢市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开展赠书“从动物到上帝—《人类简史》”活动。方志雄这才得知该书的作者是以色列人,名叫尤瓦尔·赫拉利,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
散文馆 | 六月的风,沁凉而熨帖 我被一阵风迷住。晚饭后去散步,拐过村边的小池塘。池塘边的菖蒲,挤挤挨挨,葳蕤繁祉,这些小家伙们放肆地绿着呢,那架势想要霸占了池塘。这还嫌不够闹腾,又开出星点般的黄色小花朵,好美呀!点睛之笔,有青蛙躲藏
散文馆 | 挺拔的杉 在云霄大茂山,福建省茶树优异种植资源保护区里,有一片杉树林,它们挺立在山坡上,那神态,很像舞台上芭蕾舞演员们,叫人刮目相看。我问:“在这高山顶上,它们表演给谁看啊?”阿山说,“不管有没有观众,它们都在
散文馆 | 又是一年麦收时 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爱过的地方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吹向我脸庞想起你轻柔的话语曾打湿我眼眶……清华才子李健创作的这首《风吹麦浪》,歌词意境唯美,加上孙俪的深情演唱,更是让人回
散文馆 | 修行,并生根盛开 人生旅程中的每次抉择都是未来的序章。大学不是目的,留学也不是,适应时代才是重要的,历史总是被一代代青年人接续书写。我虽平凡,却一直在路上。——题记记得大学刚毕业时,面对就业或继续求学的迷惘与焦躁,因为
散文馆 | 六叔 我不知道六叔的名字,永福巷上的人都叫他六叔,我也就跟着叫。六叔只有六十几岁,但头发全白了。六叔从来都是干枯的,走起来只盯着地面,就好像一具穿着蓝衬衣和棕裤子移动着的骨架。陷进去的浑浊的眼,凸出来暗黄的
散文馆 | 杯茶素心 品一杯清茗,洗涤我心 读一本好书,静定我心 寻一方庭院,安驻我心 等一朵荷开,沁染我心。都说人生如茶,饮茶之人,拿起、放下,看茶或浓或淡,或沉或浮。沉时坦然,浮时淡然。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茶香中,
散文馆 | 方向不对,怎样都是徒劳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的社会风貌。其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连缀成篇,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散文馆 | 文字的魅力 数千年以来,语言和文字都是人们交流的主要渠道,如果说,其他的动物也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自成一套体系的语言的话,那么文字便是人类独一无二的伟大创举了。从古以来,文字都在不断地发展,它有着各式各样的形式,
散文馆 | 老井 距我家二里之遥的井台庄,有一口老井。井深十多米,呈圆筒状,是一眼直径二米多的大口井。井壁完全用石块垒砌,石块上长满了苔藓,站在井台上俯瞰井里,满井筒子绿油油的,把井水都染绿了。井口上用来汲水的辘轳,横
散文馆 | 永恒的吟唱 今天早读时,我和孩子们一起赏析了唐代诗人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这首诗。在和学生们一起诵读这首诗时,我不知不觉仿佛又回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看到老师踱步在教室里,为我们深情解读这首诗的情景。那时,我分明看见
散文馆 | 又是一年麦子黄 惊悉石婶儿去世的消息已是她下葬之后,虽是预料之中但还是惊骇,心痛。人生苦短,真的是又苦又短吗?只有六十五岁,身体一向康健的她怎么会说走就走了呢?去年麦收以后,石婶儿得了恶病。起初以为只是传言,后来证实
散文馆 | 素朴的善终难免产生悲剧 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边城》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讲述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小说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致和人事风俗,展现了人性美、人情美。
散文馆 | 这一路 抬头望窗外,又是阴天,他也阴沉了脸。打点好了,走出门,又忿忿转身去拿上草帽,这不是阴天,而是雨天啊!虽然雨小得看不见,但那路已泥泞,雨下得久了。每个雨天都是如此,背着军绿色的单肩包,黑色的衬衣多多少少
散文馆 | 寻絮 四月的一个黄昏,我坐在图书馆砚湖旁的木椅上,落日余晖透过竹叶的缝隙滴在草地上,流动成一团光影。远处悠悠地传来树叶悸动的声音,像袭袭晚风带来充满盐汽的海浪声。不知道为什么,在记忆的最深处,我又想起了那个
散文馆 | 中秋之后 刚落在九月的尾上,我便应着家中老先生们的叨念,在拥堵的路上艰难前行,又回到了家乡的新居。匆匆地在这间空白的房子里虚度了数日,正值佳节同庆,往来的亲友晏酬,搅得我头昏脑涨,不得不提前告假回南京。临行前,
散文馆 | 童年的美好回忆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幸福的童年可以用来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我大概属于前者那个幸运的人。童年是一个人一生最美好的财富。因为它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是简单、美好让人留恋的。提到童年会让我情
文学评论 | 基于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美研究 在文学界中,英美文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研究西方文学,不可不谈英美文学。现如今,英美文学研究已然成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对英美文学作品中语言的研究更具研究价值。本文
文学评论 | 金代王庭筠前后期诗歌比较 一、王庭筠生平及诗歌创作王庭筠是金代有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字子端,自号“黄华世主”,世称“王黄华”。他生活在金世宗、章宗时期,这一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金朝的鼎盛时期。王庭筠出身渤海世家熊岳王氏,
文学评论 | 曹植五言诗研究 身处汉魏时期的曹植因为曾参与立嗣之争,即便才华横溢,才高八斗,在晚期却也有壮志难酬的无可奈何。随着皇位更迭,曹植受到上位者的压制,他只得用五言诗歌一次又一次抒发报国热情,宣泄不得志的苦闷,其中很多都成
文学评论 | 论雷平阳诗歌中的原乡情结 雷平阳是当代诗人,其诗歌以浓烈的生命意识、精神空间、山仙情结和乡土想象构成浓郁的、厚重的、朴实的地域审美风格。在雷平阳的诗歌创作中,“原乡”成为他诗歌创作所展现的地域空间,同时也是诗人精神空间的存在依
文学评论 | 论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抒情特 格非的《江南三部曲》中体现了先锋与传统的融合。《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小说中都继承了格非一贯使用的先锋叙事手法。在“三部曲”中格非尝试着走向传统的复归之路,就像莫言在《檀香刑》后记中所
文学评论 | 唐弢杂文风格探析 唐弢是我国著名的杂文家,是“鲁迅风”的追随者。除了对鲁迅风格的继承和发扬,唐弢的杂文艺术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本文主要对唐弢杂文创造性的写作技巧、强烈的表达方式、独特的修辞手法以及对唐弢杂文的风格和开拓
文学评论 | 超脱·沉思·悲悯 冯至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璀璨的明星,新时期以来对作家作品的重新审视为研究冯至的诗歌提供了新的阐释空间。由此,本文将从宇宙自然、个体生存和社会关怀等角度展开对冯至《十四行集》的研究,在研究中阐述冯至在20
文学评论 | 概念隐喻理论下的罗伯特·弗罗斯特作品分析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追求自然与真实,将个人的情感与经历倾注其中,因此质朴自然的语言下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在论及诗歌时曾说道:“诗始于普通的隐喻、巧妙的
文学评论 | 高岑边塞诗异同比较 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即以边塞为核心,以军旅、征战、戍卒、边景等为主题的诗歌,大多充斥豪迈悲壮之风,或展现国家军威,或贬斥无端征战,或思乡,或怀人,不一而足。边塞诗从诞生到成熟是一个连续的、积累的过程
文学评论 | 《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的女性形象赏析 汉朝的《孔雀东南飞》和南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这两首诗都是叙事长诗,都表达了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孔雀东南飞》通过描写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故事,歌颂了刘兰芝夫妇为了爱情敢于
文学评论 | 评价理论视域下《老人与海》的文本话语分析 海明威是“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代表作家,他的写作风格一向被誉为“文坛硬汉”,他用尖锐的字眼描写了其所处年代的社会现实,其文章风格的“简洁”性受人称赞,也是美国文学和20世纪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圣地亚哥
文学评论 | 论王安忆《考工记》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存在主义哲学主要讨论的是世界虚无与个体如何在世界中存在的问题。《考工记》围绕着陈书玉与老宅三十多年的命运浮沉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存在”的思考。小说中陈书玉挥之不去的孤独感,老宅里空间与时间的错乱以及人与
文学评论 | 论艾丽丝·门罗小说的叙事艺术 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的叙述篇幅为读者制造了层出不穷的阅读感受,其所构建的复杂的叙事结构与多变的叙事视角不仅在形式上有所突破,而且倾注了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哲理性思索。独特的空间美学的创造更使其完成了对自
文学评论 | 以“道”观之:老子平等思想的三重维度 老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国家把大部分财力、物力都投入到无休止的战争里,百姓为了躲避战乱,不得不放弃耕种,背井离乡,频繁的战争使得当时的人们长期处于饥荒之中,整个国家也处于一片荒芜的境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
文学评论 | 关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探讨 文学自诞生以来,始终作为满足人们情感和内心双需求的伴生物而存在,围绕不同特定群体的需求,而产生丰富的文学类型。其中,儿童文学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逐渐演变为儿童教育、儿童成长指南的角色,在新媒体时代中受到
文学评论 | 王阳明与湛若水的“心学”比较 在明代儒学的发展中,王阳明无疑是影响力最为显著的一个儒者,同时期的湛若水为其同辈友人,正德元年,二人一见定交 湛若水四十五岁,与之“相与订终身共学之盟”,此后二人也多有书信、著作往来,互论儒释之道、论
文学评论 | 文学地理学视域下迟子建小说《烟火漫卷》的空间建构 有关文学地理学的学科定位曾大兴曾在《文学地理学概论》中阐释:“文学地理学虽然要借鉴地理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但是它的目的还是为了解决文学的问题,而不是地理学的问题。”梅新林在《中国文学地理学导论》一文中
文学评论 | 从合作原则看《世说新语·言语》的语言艺术 近年来的文学研究越来越重视对“文学”基本概念的重新审视,吴相洲在《古代文学研究的理论困难与解脱之法》一文中反思了已有文学概念的局限,并对“文学”进行新的定义,认为“文学是艺术的言说”。《世说新语》是一
文学评论 | 浅析《论语》中礼仪的文化特性 礼让的品格正是现今国人所越来越稀缺的。孔子特别强调敬老尊贤、长幼有序,他同样也是礼仪践行者。敬老尊贤顾名思义除了尊重老人还包含着敬重前辈、上级领导和有知识学问、有成就的人。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文学评论 | 《论语》在日本中世纪后期以来的传播与影响 一、《论语》的地位中国文化的支柱是儒学,儒家的十三部经典(即“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支柱,《论语》是“十三经”中最具特色的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记载孔子言行的书。孔子是儒家的开创者,他的生平和思想被后世一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中的积极探索精神分析 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经济文化全面提升的背景下,美国作家温斯顿·格鲁姆创作了具有荒诞意味的长篇小说《阿甘正传》,这部小说在英美文学史的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阿甘正传》
文学评论 | 白日苦短行 生命的三个维度:自然生命、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自然生命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生理需求 社会生命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精神生命指人的思想和精神方面,决定人的生命和其他物种生命之间的不同,是人生命意义的支撑点
文学评论 | 从《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看卡佛的简约派小说 雷蒙德·卡佛是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也是简约派代表人物。他的作品抛弃了传统的跌宕起伏的描写,崇尚简约,以极简的语言风格和淡化的情节表现出了一种低调、平淡的生活。这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是截然不同
文学评论 | 看似寻常最奇崛 六年时间弹指一挥,却足够梁遇春在中国散文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中国的伊利亚”在其短暂的创作生涯里,以纯真的性灵观照万物,在反叛性书写中打造了凝视自我与社会的全新视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学评论 | 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中的双重视角叙事 萧红在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深切地怀念了呼兰这座小城的风土人情、社会百态。这份童年记忆,掺杂了作家个体的复杂情感,既想要忘却又愿意温习,这种矛盾心态表现为两种视角叙事的运用。一是儿童视角的回忆,表现
文学评论 | 论珂月词中的民歌化特征 卓人月(1606-1636),字珂月,号蕊渊,是明末重要文人。张仲谋《明词史》中评他“词有俊语而少精工”,可见其词学成就是不容忽视的。明代词学衰微,而民歌却发展到了巅峰时期。这一时期的民歌主要分为两个
文学评论 | 《边城》的悲剧诗学解读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最为重要的一部作品,小说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而在这一部作品当中,美丽的背后有着一抹淡淡
文学评论 | 浅论《论积贮疏》和《论贵粟疏》文章结构的异同 文章结构是一篇文章材料的组织和安排方式,是作者思路的外露和写作风格的展现。通过对文章外在结构的研究和分析,读者不仅能把握其内容安排、逻辑轨迹以及作者的语言风格和认知维度,而且能顺藤摸瓜、逐层深入,挖掘
文学评论 | 黄鹤楼的四季与故事 黄鹤楼众多的文学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对象。本文着眼于表现黄鹤楼四季的诗文,选择其中的代表性文本,展现黄鹤楼中的风景人情。读者不仅能欣赏到文人墨客笔下黄鹤楼的四季风景,了解当时黄鹤楼中发生的事件,
文学评论 | 挣扎与摆脱之进路 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是加拿大当代文学著名女作家,其短篇小说在当代国际文坛上也享有盛誉。门罗于2013年力压村上春树和阿特伍德等著名文坛巨匠将诺贝尔文学奖收入囊中。她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
文学评论 | 生命史诗巨作《活着》品鉴 余华的《活着》,每捧读一次,都让我潸然泪下,悲从中来,不能断绝。但往往也有悲痛之后的淡然与洒脱。这部伟大的作品,让我感悟生命,理解自身的存在。我试着从几个方面对这部伟大的作品作以注解,仅是一家之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