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头条 | 鲁迅的“立人”与新文学价值起点 1908年,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提出“立人”的思想主张之后,就一直把如何“立人”的问题,置于他思考世界、思考人生的中心,因为这才是建立“人国”的关键。不过,在他看来,所要“立”的“人”,并不是泛泛而
本期头条 | “自下而上”的关怀与“自上而下”的追寻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以“从天上降到地上”和“从地上升到天上”概括德国新旧哲学的思路差异,以此得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的铁律。无疑,这一铁律构成了哲学社会科学认识的两条路径:
本期头条 | “经典鲁迅”之塑像 马克思·韦伯基于西方社会民族精神气质与社会发展间的内在关联,考察新教伦理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约束力。作为新时期以来较早进行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实力学者—黄健老师的学术研究,尤其是他的鲁迅研
本期头条 | 黄健学术年谱 1977年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入江西师范学院(现江西师范大学),为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1982年1月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82年9月考入山东大学,为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史专业硕士研究
《名作》视野 | 现代“杂文”概念的历史语义 散文的领域广阔,其定义和分类之难是有名的。而体类概念的研究是散文理论建设和批评的基础工程,制约着对现代散文的认识和评价。定义和分类虽难,但并不意味着对分类的认知不可以推进。鉴于很难对这些体类概念进行准
《名作》视野 | 当代作家年谱编纂刍议 在《〈刘忠介公年谱〉叙》中,章学诚曾感慨道:“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以谱证人,则必阅乎一代风教,而后可以为谱。盖学者能读前人之书,不能设身处境,而论前人之得失,则其说未易得当也。好
《名作》视野 | 20世纪以来海内外宋代诗经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关键词:诗经学 文学阐释 淫诗说 时代思想宋代诗经学是我国诗经学史上继汉唐之后的又一高峰,研究人员之众多,著述之丰硕,观点之新颖,尤其以偏离汉唐传统、以《诗》言《诗》、重人情义理及风土说、“淫诗说”为
《名作》视野 | 编学相济:从自卑走向自信 杨阿敏:请您谈谈小时候的家庭生活情况及中小学学习经历。赵伯陶:我祖籍山西文水,但生于北平,长于北京,且从未回过原籍,因而就常以“北京人”自居了。父亲原为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语文教师,母亲在该
《名作》视野 | 怀中国文学复兴之志 “我文学研究的‘根’一直都在珞珈山”周明全(以下简称周):我翻看《南方文坛》张燕玲和张萍主编的《我的批评观》和《批评家印象记》两本书,发现从1998 年开始迄今,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批评家,都被《南方文
经典重读 | 《野有死麕》:山村恋歌 在《诗经》三百篇中,最具有社会学价值的恐怕要数《召南·野有死麕》了,这也是最早进入现代史学家研究视野的一首诗,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古史辨》第三册中,就有一组文章专门对此诗进行了讨论。这首诗的原文
作家作品 | 路遥短篇小说遗作《刷牙》 关键词:路遥 小说 甘泉 新时期引言路遥是以小说创作名世的卓越作家,小说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根据《路遥全集》(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收录,路遥现存短篇小说16篇(时间跨度:1
作家作品 | 带着闪电奔走人间 大卫的诗集《荡漾》辑录了他数年诗作八十余首。相较于当今多数诗人的诗集来说,这样一个体量未免略显单薄。但这部“单薄”的集子却耸立着寻常诗写者难以企及的高度,几乎首首经典。他的许多诗作都广为传诵。不由得使
作家作品 | 内心的火焰静如流水 拒绝庸俗,最好的选择是读诗或写诗。读诗要读能触动灵魂的好诗。希尼在评价彭斯的《小麻雀》时写下:“再次用约瑟夫.布罗茨基的话说——好诗歌是一种精神振奋和防卫,对抗那最后的敌人,也即‘人心的粗俗’。”如果
作家作品 | 荒原上的花朵 编者按:王继红先生的《轨迹》(北岳文艺出版社2021年版)是一部难得的散文集。作为一位只有小学文化的民间文学爱好者,王先生长期坚持散文创作并在古稀之年出版了自己的处女作,这本身就“难得”,更难得是作品
作家作品 | 《轨迹》:思诚者,人之道 王继红对这个世界有话说,于是他著了一本书,叫《轨迹》。算起来,王继红今年应该是近古稀了,所以这本书也可看作是他三分之二人生的文字归档。是文字,但却是文学的文字,这就有了区别于资料的含义。书中周宗奇、聂
作家作品 | 一直“在路上”的行者步履 人生一世,如萤似露,短短数十年,若白驹过隙,白云苍狗后,皆成秋中人。年轻时,我们是触摸不到人生之轨的,更多的是“你爱谈天我爱笑”的天真烂漫,抑或“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的搏击碰撞,那时自然存有一份憧憬
语文讲堂 | 活读经典 我们素来反对“死读书”和“读死书”,与之相应,正确的选择应该是“活读书”和“读活书”。何为“活读”?就是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读出自己的发现,读出新的意义。自然,就语文教学而言,不但要指导学生
语文讲堂 | 在语言、结构、背景中探寻文本的意义 关键词:教学解读 语言 背景 结构“教学解读”是一个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概念,它不同于文学研究中的“文本解读”。“教学解读”强调必须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参与阅读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力求在对课文的解
百家茶座 | “竹林七贤”的踪影:从书面文献到地下图像 清吴世涵《杂诗》二首其一曰:“晋人尚任达,厥风竹林始。”活跃于公元三世纪中叶的“竹林七贤”,声誉素著,虽然这一名士群体中各位成员的文化功业与政治修为各有差异,人生道路和思想意识亦各自不同,但在南朝则基
百家茶座 | 学术研究成果的随笔化写作 关键词:元好问 传论结合 随笔化写作1949年以来,元好问研究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关于元好问生平中一些关节点问题尚有诸多疑点。也许正因为此,胡传志教授在2018年被推选为中国元好问学会第五任会
百家茶座 | 传述与阐论:传论书写范式的因革新变 关键词:元好问 金代 传论 阐论金源王朝在时间上与南宋存在大量重合,因其为女真族所建,难以获得文化的正朔地位认同,使得后世解读金源文坛时难免带有对少数民族政权的他者化认知偏见,即重点强调当时文人受少数
百家茶座 | 从“琐话”看钱锺书的全息影像 钱锺书先生,大名垂宇宙,其人星斗赤子,其学地负海涵。故海内外治“钱学”之士,又自然以治其学术、其生平而两分。钱公的“小本家”钱君之俊,便是后一领域中的青年才俊。钱公颇爱将时空不同却有相似之处的事件、现
百家茶座 | 《郁达夫年谱》编制的路径和体会 一十余年前,试水“竺可桢年谱”并小有创获之后,《郁达夫年谱》就成了我此生的一个人生小目标。今天,“郁达夫年谱”能被“浙籍现代作家年谱”项目首席专家洪治纲先生收纳,并在项目团队的协助下提前三五年完成,欢
作者手记 | 第七代批评家 想起十年前,评论界、媒体还在闷头探讨“青年批评家为何难‘冒头’”这个话题,随着近十年“70后”“80后”批评家的群体性崛起,现在回望当初的焦虑与争论,真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感慨。我本人早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