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管理与政策 | 园长的幼儿园自我评估观及其实践样态 [摘 要] 自我评估是幼儿园教育质量持续改进的引擎,也是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重点与难点。对于园长有关自我评估认识的探讨,是一个重要的前置性问题。本研究以京沪两地13位园长为研究对象,采
学前教育管理与政策 | 园长伦理领导力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摘 要] 了解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机制,是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水平,保障幼儿在园幸福健康成长的重要议题。为探讨园长伦理领导力对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以及幼儿园伦理氛围与幼儿园教师道德认同在
学前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 | 儿童的视角:让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焕发生机 [摘 要] 儿童的视角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将儿童的视角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中或许能够缓解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焕发教师专业发展生机。当前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着方式缺乏可持续性、内容缺乏时代性、目的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 旧传统与新文明:民国时期儿童玩具观念的现代变迁 [摘 要] 玩具与工具都不是新概念,但把玩具认同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工具则是较为现代的观念。在民国时期,伴随着儿童观的革新,玩具观念也迅速地由旧传统的嬉闹观转向新文明的工具观,传统的自然玩具与乡土玩具被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 玩乐智慧化与童年数据化:智能玩具的兴起、异化及治理路径 [摘 要] 智能玩具的兴起推动了“童年数据化”“监视常态化”等现象的形成及蔓延,不仅极大地威胁了儿童的主体性,亦会影响到一代人对亲子关系及家庭生活的想象及建构。一方面,“童年数据化”会导致儿童面临数据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 爱与儿童道德养成:基于卢梭《爱弥儿》的解读 [摘 要] 爱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亦是与道德有着重要关联的情感。在探讨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系的论述中,卢梭《爱弥儿》的阐说独特而深刻。《爱弥儿》论述了家庭之爱、自我之爱、同情之爱与儿童道德养成之关
学前家庭与社区教育 | 数字社会中我国家长家庭教育胜任力发展的现状调查与提升建议 [摘 要] 数字社会背景下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是一个迫切需要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关键事件访谈与问卷调查开发量表工具,对我国广东、湖南、江西三省的2 179名家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数字社会中我国
幼儿园教科研 | 区域活动支持幼儿有意义学习的内在逻辑与基本策略 [摘 要] 有意义学习是幼儿自主建构认知图式以及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关键途径,幼儿园教育教学应强调幼儿的深层有意义学习。区域活动因其情境性、开放性和自主性而能够有效支持幼儿的有意义学习。针对区域
幼儿园教科研 | 幼儿园博物教育的内涵、特征与理念 [摘 要] 幼儿园博物教育以广博的物为活动对象,其实践倡导儿童立场,立足现实生活,注重内容的整合和幼儿经验的综合发展。幼儿园开展博物教育要遵循博物即多元、博物即开放、博物即共享、博物即传承的理念,为幼
幼儿园教科研 | 以家庭为视角建构家园教育共同体 [摘 要] 家园教育共同体是家园双方基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这一价值诉求而建立起来的教育合作组织。传统家园共育多基于幼儿园教育的专业视角,而忽视了幼儿发展以及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情感性,导致家长的参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