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探索 | 从“分流”到“协调”:“普职比大体相当”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 [摘要]“普职比大体相当”政策是我国职业教育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经历了试点探索、初步实施、优化调整和协调发展四个阶段。文章通过对2009—2020年全国“普职比”数据的统计分析
研究与探索 | 职业本科书院制办学:为何与何为、难为与可为 [摘要]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战略选择。书院制是职业本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抓手,是工匠精神和职业意识培育的重
研究与探索 | 特殊职业教育多元协同治理的逻辑构建与实践路径 [摘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过程中,特殊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环节之一。特殊职业教育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对参与治理各方的特征、参与的目标、参与的价值以及行动面向进行逻辑梳理。研究发现,多元各方的特征有层
研究与探索 | 企业新型学徒制主要执行主体的行动困境及对策建议 [摘要]企业新型学徒制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路径之一,正在大力推广和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宏观制度与微观行动策略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地方政府、企业与培训机构是核心行为主体。文章通过调研和分
教育管理 | 新时代职业院校学校智库转型研究 [摘要]近年来,相关职业院校已陆续建成多个学校智库,并基于竞赛需求展开前期行动。但在竞赛全球浪潮背景下,我国学校智库发展并不充分,在模式、结构、功能等方面均受到一定限制,折射出学校智库与竞赛事业间存在
教育管理 |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进阶与路向探索 [摘要]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向前推进的一件大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是生源进入要具有开放性、人才培养要具有高阶性、面向产业要具有精准性、校企合作要具有紧密性;进阶是完善现代
教育管理 |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优势、价值逻辑与实施策略 [摘要]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职业教育具有人才培养优势、技术技能优势、文化传承优势以及就业导向等内在优势,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为了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必须明确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逻
成人教育 | 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善治”之路的演进、藩篱和突破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于2009年至2022年发布的五份《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呈现了全球各国ALE治理的相关信息。对报告进行系统分析发现,ALE治理的演进走向表现为:价值导向从工具
成人教育 | 基于循证实践的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基于循证实践的社区教育,引导我国社区教育健康发展新方向,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新范式。循证实践从“证据—决策”“理论—实践”“居民—社区”等维度,引领社区教育研究范式创新;从改变拿来主义传统、构建本
农村教育 |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文章从构建农村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质量价值体系和质量评价体系四个子系统出发,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时代性、适应性、协同性、持续性、融合性特点,从推进系统全
农村教育 |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支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碎片化现象,即培育政策不健全,各主体在培育中存在自身问题,授课方式传统、培育内容单一,受培育对象文化程度低,参与培育的积极性不高等
教师与学生 | 新《职业教育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考量 [摘要]“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资源。文章从政策的演进轨迹和逻辑方面,系统梳理了31年来有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得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高质量
教师与学生 | 从协同到融合:高职院校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探析 [摘要]辅导员和思政课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两支重要力量,共同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面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两支队伍的一
课程与教学 | 生态系统视角下高职高质量课程建设的内涵与路径选择 [摘要]生态视域下的高职高质量课程具有整合性、动态生成性、开放性等特征。当前高职院校的课程建设主要存在职业核心素养与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分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内容固化、“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能力弱化
课程与教学 | “场域—惯习”视域下高职课程的运行逻辑与应对策略 [摘要]高职课程场域是教师、学生等课程相关行动者之间基于技术技能课程文化资本分布的各种位置所形成的客观关系。在场域中,围绕着课程文化资本的“教”与“学”,教师和学生形成相应的惯习。课程场域中文化资本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