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坛 | 能力评价四层次模型的构建 [摘 要] 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需要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但对这些目标的界定常常出于经验积累和直觉反思,缺乏科学基础。基于心理学关注人类行为的本质特点,认为教育目标本质上指向能力培养,即发展
学习科学 | 大学生在线学习投入对学习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 要] 以群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西部某新建师范院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在线学习投入对学习绩效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表明: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对开展在线学习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拓展
教育教学管理 | 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与推进路径 [摘 要] 人才培养关乎着国家稳定、社会发展以及人类进步,师范院校更是作为培养新一代教师的母机,肩负着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使命。通过分析9所地方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文本,发现其人才培养目
教育教学管理 | 学术职业压力下教师学术产出行为与制度重构 [摘 要] 新功能主义下的社会行为分析强调行为本身以及行动者自身的创造性,强调环境对于行为的强制性作用以及行为对于环境的变革作用。伴随着新管理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渗透以及强调效率和产出的制度环境的出现,教
教师教育 | 当代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异化的内在机理与重建思路 [摘 要] 近年来,导学关系异化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导学关系是以人际关系为基础,包含情感关系、管理关系、伦理关系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关系。根据对立价值构架理论模型,可以将导师和研究生关系异化的类型分
教师教育 | 从“固化”到“转型”:基于成长型思维的教师专业发展及其实现 [摘 要] 思维方式作为支撑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度与高度。在场域型塑、课程固化与工作重复等因素作用下,教师专业发展很容易陷入思维固化。成长型思维的丰富内涵与独特价值,
课程教学改革 | 高校优质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案例研究及启示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高校思政课质量良莠不齐,灌输式或教条式教学会影响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探索受学生欢迎的优质思政课特征,选取1门优质思政课——Z
课程教学改革 | 高层次应用人才培养:“1+3+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摘 要]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主渠道,当前的培养模式中存在职业导向不充分、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培养环节安排不合理以及专业培养资源缺位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
课程教学改革 | 研究模式课程发展理念与高校国家安全教育实践探索 [摘 要] 研究模式课程发展是实践性和反思性的,课程发展与评估整合为一,教师在发展课程的同时以行动研究方式对自身教学行动进行评估。教师是研究者和评估者,通过课程发展与评估、教师成长及学生学习成效互动的
课程教学改革 | 关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的思考 [摘 要] 目前高校非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面存在两个共性问题:一是对课程所要承载的具体思政目标不够清晰 二是对如何挖掘以及挖掘什么样的课程思政元素缺乏经验。针对这两个问题,强调课程思政教学目
课程教学改革 | 基于OBE的电力电子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与实施 [摘 要] 针对电力电子电路仿真课程专业性和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特点,为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以及难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的问题,引入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 教育惩戒实施中的问题、成因及路径探析 [摘 要] 教育惩戒之问题表现为惩戒权责难辨,教师在该惩戒时不敢惩戒 惩戒尺度难以拿捏,惩戒方式难以选择 惩戒法规不清,教师在不该惩戒时滥用惩戒。分析其原因有:赏识教育理念落实中存在偏差 学生对惩戒存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 我国科学史融入科学教学实践的回顾与展望 [摘 要] 近年来,科学史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得到教师的广泛认同,以2010~2019年核心期刊中科学史教育功能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从载文情况、载文内容、关键词共现、社会网络图谱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