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乡村教育振兴 摘 要:乡村教育振兴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乡村教育振兴的价值意蕴体现为:其根本在于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实现乡村教育现代化,基础在于协调乡村两个文明建设,动力在于乡村
中国式现代化·教育高质量发展 | AIGC时代基于双向赋能的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框架 摘 要:智能时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目标是转向人工智能教育,推进教育智能化,其突破口是教育智能技术创新。随着以AIGC为代表的生成式通用人工智能(AGI)技术的突破,以及ChatGPT教育应用的风靡
教育史论 | 论宋代理学教育思想的展开 摘 要:《近思录》以《大学》“三纲领八条目”为结构基础,内容围绕“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展开,对《大学》所蕴含的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释与扩展,体现出宋代理学教育的理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及“
教育史论 | 浙东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的历史经验 摘 要:全面抗战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党和政府认真领会中央教育方针与“冬学”经验,通过试点把中央精神和浙东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党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社会动员开展“冬学运动”,制订了详实的顶层方案,并采取模范
刘佛年教育思想 | 刘佛年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思考 摘 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但却是教育学必须重视的根本性问题。刘佛年既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教育理论家,也是一位锐意改革的实践者,更是一位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融会贯通的开拓者。他认为,
刘佛年教育思想 | 坚持师范传统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相结合 摘 要:刘佛年教授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教育学家。作为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与实践者,他呼吁高校自主权,提出“师范性与学术性相统一”的高师办学思想,首创教育科学学院与教育研究班。他认识到建设高等教育学科对于指导
思想政治教育 | 大学—高中思政课程教科书中民族精神的表达 摘 要:学校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教科书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国大学和高中的思想政治课程教科书陆续修订、改编,为一线教师和在校学生提供了教学资料,也为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 | 红色文化与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构建 摘 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是构建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可资利用的宝贵资源。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新闻传播专业的育人理念相一致,有助于强化新闻传播教育价值导向,厚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化新闻学
基础教育 | “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课程生态化探析 摘 要:“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取决于义务教育课程的生态化,即在课程实施中,立足于坚持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相结合三大原则。针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生态失衡现
基础教育 | 党领导托育服务发展的历史经验、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摘 要:我国托育服务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托育服务的踔厉奋斗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托育服务的发展从“革命摇篮”到“保育未来”,历经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筚路蓝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建恢复,
基础教育 | 我国幼小衔接政策的价值分析及实现路径 摘 要:幼小衔接政策对实现幼小平稳过渡,提升教育生态平衡有重要导向作用。对幼小衔接政策进行价值分析发现,幼小衔接政策的目标及价值偏好体现了政策的价值追求:合法性在微观上体现了幼儿受教育权的保障,宏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