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 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东北部兴安县境内,有一处可与长城比肩的伟大工程,那就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灵渠。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次被列入《中国世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凝聚政协智慧赓续灵渠辉煌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旨令修筑的灵渠修成通航,沟通湘漓二水以通江达海,经略岭南,成就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丰功伟业。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及红军主力在这里突破湘江,中国革命从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灵渠:见证中华南北统一和民族大融合 灵渠是秦始皇为征战而建,军事用途是其主要功用。灵渠开凿以后,岭南原有部落藩篱被打破,随着中原人口、文明的流人,民族融合成为奔涌潮流,滚滚向前,直至今日。几千年过去了,灵渠已完成古时军事用途使命之余,如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灵渠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历程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遗产、世界农业遗产、国际湿地遗产并称为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ICID)于2014年开始评选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旨在更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挖掘灵渠文化助推灵渠申遗 兴安是一块独特而神奇的土地,地处越城岭山脉和海洋山脉之间的湘桂走廊中段,有“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的说法。灵渠的开通沟通了漓江和湘江,连接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贯通了南北的水路交通,一举成为古代水路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伟大的中华治水先贤 水,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出许多治水先贤:早在上古时期,大禹因治水有功,受舜帝禅让,成为夏朝的第一位天子;战国时期,创建都江堰的蜀郡太守李冰,因治水有功被数度封王;灵渠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修护灵渠的历代先贤录 灵渠地处“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的楚粤要津,对维护国家统一与惠泽当地民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千百年来,人们把在维护和管理灵渠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尊为灵渠先贤。秦代史禄主持凿成举世闻名的灵渠,被后世列为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千年灵渠的陡门与陡军传奇 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灵渠由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南北渠、陡门和堰坝、水涵等构成,蕴含着古人水利建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特别是创建了世界上最早的陡门设施,使得南来北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金石不朽承载灵渠千年记忆 灵渠,古称离水、漓水、零渠、零渠、秦凿渠、陡河等,自秦代开通以来,已历经2000多年。旧有“兴安陡河为楚粤咽喉,路通百艘,灌田畴,裕国利民,所济甚大”之说,因其“导三江,贯五岭,济师徒,引馈运”,交通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灵渠历史文化遗迹探踪 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灵渠把属长江水系的湘江与属珠江水系的漓江,神奇而巧妙地沟通在一起,从而使岭南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灵渠的开通对秦始皇最终完成中国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行尽灵渠路兴安别有天 2000多年来,灵渠的功能不止航运和灌溉,她对人类的贡献还在于孕育了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诗词是其中的重要部分。1963年3月28日,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郭沫若与翦伯赞等人一同游览灵渠,之后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灵渠胡人俑与贡道的外国使臣 兴安,地处湘桂走廊的重要节点;灵渠,是其中的咽喉锁钥。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横扫六国完成海内统一后,发兵将岭南纳入版图。秦军南下,为解决军需物资转运而成功开凿灵渠,将湘江与漓江沟通,连接了长江与珠江水系,成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古桥古韵灵动灵渠 “古树参天,古巷幽深,水街水清,灵渠有灵。”这是2005年中央电视台给获得“魅力名镇”的兴安颁奖词里的一句话。兴安灵渠是一条充满灵性的河渠。千百年来,流淌在灵渠里的水清澈透亮,富有灵动美,点缀在灵渠上
千年灵渠世遗瑰宝兴安灵渠文化专刊 | 兴安米粉趣谈 兴安的米粉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灵渠始建时代,如今米粉已经成了兴安饮食文化的一个品牌。更有远见卓识者,不仅将兴安米粉推向全国,还推出了国门,在新马泰旅游的兴安人惊奇地发现,当地开有桂林兴安米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