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透视 | 经史传家 诗文淑世(上) 摘 要:苏轼《过于海舶得迈所寄书酒,作诗,远和之,皆粲然可观。子由有诗相庆也,因用其韵赋一篇,并寄诸子侄》,从家庭环境、经济生活、文化教育、价值理念,全方位揭示了苏氏家族的家风和家教。诗中提倡以“爱”
文化透视 | 不轻工商,崇文重教亦尊医 摘 要:“重农抑商”“农本商末”是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主张重视农业,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但直接反映四川民众理念的谚语并不认同这样的思想。其在强调“以农为本”的同时,还传递出重视手工业和商业
文化透视 | 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大一统性 摘 要: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早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经过后世的不断改进,技术越发成熟、精良。纸张的出现和改良,方便了读书人,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同时亦服务于统治政权,体现出中
文苑漫步 | 藏彝走廊主流文化题材少数民族传统文学作品探析 摘 要:在藏彝走廊存在着丰富的主流文化题材少数民族传统文学作品。这类作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其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是对主流文化的学习、吸纳和认同的表现,因此对于培育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文
文苑漫步 | 李商隐《碧城三首》新诠 摘 要:李商隐《碧城三首》释义纷纭,各家解读“各有偏见,互持莫决”,各家之间还偶有“不可通”“未融洽”“援据支离”的相互指摘,诗歌的阅读诠解尤有隐晦不明之处。联系唐代仙道文化语境与诗人自己的生命经验,
文苑漫步 | 杜甫的朋友圈 摘 要:从交游角度切入观察历史人物的生平,是一条可以信赖的途径。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了大规模、高比例的赠诗,涉及400多位对象,但鲜少收到反馈,可见他生前交游质量不高。梳理杜甫青年快意轻狂、中年困居长安
文苑漫步 | 司马迁的“蒙太奇” 摘 要:《史记·刺客列传》描写“荆轲刺秦王”一段,具有丰富的动作细节,犹如电影的“分镜剧本”,给人极强的画面感,可以视为文言写作的“蒙太奇”。司马迁如果生在当代,当是善于营造镜头场面的电影大师。关键词
文苑漫步 | 鲁迅小说《药》中的“康大叔”与“黑的人” 摘 要:鲁迅小说《药》中“康大叔”与“黑的人”并非同一人。前者属于鲁迅所说“愚弱的国民”“示众的材料和看客”;后者是杀害革命者的职业刽子手。比较后者,以康大叔为代表的社会普通人对生命的冷漠、对革命的漠
史坛纵论 | 夏商周王朝“五服”制述略 摘 要:从夏朝中经商再至周朝都实行以天子为核心、根据王城距离远近和亲疏关系形成的“五服”制度以及相应的朝贡制度;其间各代亦有所变化发展。关键词:夏王朝;商王朝;西周王朝;东周王朝一、夏王朝黄帝族的一支
史坛纵论 | 三星堆酒器 三星堆遗址发现的酒器特别丰富。陶器有盉、杯、尖底盏、觚、壶等;青铜器有罍、壶、尊、方彝等。其中,仅瓶形杯数量就达几百件。这种杯的典型器形为:侈口似喇叭形,束颈,腹壁向上斜收,平底,全器的最大径在底部。
史坛纵论 | 天宝初年平定剑南西山羌蕃诸部战事考 摘 要:1998年在河南偃师出土《唐故工部尚书郭虚己墓志》,披露了郭虚己天宝五载(公元746年)出任剑南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以后,唐朝与吐蕃在剑南西山发生的几次重大战役。不过两唐书等文献却对这些事件缺
史坛纵论 | “曹操刺董”的历史真相与小说重构 摘 要:曹操刺杀董卓故事以曹操为中心,前后包括接受伪职、孟德献刀、亡命中牟、误杀吕氏等情节,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故事链。但实际上,它是小说家运用“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等手法,所虚构出的一个故事。因为除了
史坛纵论 | 论汉高祖刘邦龙形象的塑造 摘 要:秦始皇在一统六国后,为了加强皇帝权威,逐渐地通过行政手段将“皇帝”比附为“龙”。秦亡汉兴,汉人在隐去这一历史事实的同时不忘突出汉高祖刘邦受命之君的形象。因此,司马迁在《史记·高祖本纪》中运用大
艺术长廊 | 武则天时代与蜀道石窟 摘 要:蜀道石窟始于北魏晚期,虽历代均有开凿,实则兴盛于武则天时代。武则天时代奠定了今天蜀道石窟基本格局。其时佛教兴盛,蜀地经济文化繁荣,得以支撑蜀道石窟佛教造像的大规模凿刻。它们与同时代其他石窟如中
艺术长廊 | 顾复初书法研究 摘 要:顾复初先生为四川近代书法史上的重要人物。只是当前缺乏对顾复初书法的系统研究,诸多珍贵作品散见于博物馆而不曾公开,甚至连顾复初的生卒年月也存在争议。这些与其在书法史上应有的地位严重不符。这里首次
艺术长廊 | 基于现实的浪漫 摘 要:城市山水画自古以来便已存在。它们或隐寓在画面中,或归入其他题材,直到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城市山水画才被正式别出。中国城市山水画开端于宋代郭忠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艺术长廊 | 从四川博物院馆藏汉代画像砖谈古代竞技体育活动 摘 要:四川博物院馆藏汉代画像砖上的一些图像,记录了早期中国的竞技体育。在冷兵器时代,从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到人与兽之间的搏斗,发展到部落与部落之间的争斗,最后演变到国家与国家的征战,这些都需要包括军人
艺术长廊 | 纪游与隐寓:读吴一峰《夔门风雨图》 摘 要:吴一峰是20世纪因纪游写生而享誉于世的艺术家。他23岁时随黄宾虹入蜀写生后留蜀至去世。他在蜀游历期间创作了大量的纪游式山水画作品如《夔门风雨图》《岷江胜概》等。其中《夔门风雨图》与石涛《杜甫诗
巴蜀文化 | 大巴山蜀道中的水道功用考察 摘 要:水道是蜀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蜀道中水道问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实地调查与口述采访,证诸历史文献,我们发现在大巴山深处渠江与汉江水系各支流都具有程度不等的通航条件,历史时期担负过相应交通
巴蜀文化 | 阆中的古蜀道 摘 要:地处嘉陵江中游、秦巴山南缘的阆中,自古就是由秦入蜀的交通要津。多条古蜀道,包括古蜀水路交汇于此,使之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至今还透溢出历史文化的魅力。关键词:巴山通道;重要节点;水上蜀道古蜀道不
巴蜀文化 | 蜀道与阆中略论 摘 要:从巴蜀大盆地生命史的整体观出发,可看到巴蜀民众在发展对外交通方面的努力,由此形成的东南西北4条“蜀道”,对巴蜀民众走出盆地,乃至走向世界,都有重要贡献。其中北上中原的路线是最早发挥重大作用的蜀
文史信息 | 振兴阆中蜀道旅游 促进阆中社会发展 本次阆中历史文化研究会拟定的议题非常有意义,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也非常及时且有必要。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目的是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古蜀道(2023年7月25日)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入研究阆中悠久
文史信息 | 学术的正义 摘 要:屈小强先生新著《子规集》包含蜀学探索、唐宋论列和唐诗研究、近世与上古史的打通这三方面的内容。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学术正义的话题。关键词:三星堆铜贝;川菜;起居注;写作状态《子规集》作为资深文史学
文史杂谈 | 中国古代的咏兰诗 摘 要:兰花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喜爱,并成为寄意达情的物种之一,由此创作出大量咏兰诗。通过这些诗作,我们领略到前贤立身高洁的品德情怀与独立不阿的人格精神。关键词:古人
文史杂谈 | 漫谈音乐与人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优秀气质和特性。其中礼乐教化最能陶冶人心。“礼”一旦入心,继而融入音乐,便会使后者产生化人即修心养性的功用。关键词:音乐疗心;古人学琴;平天
文史杂谈 | 张飞与阆中 摘 要:三国时期的阆中,在蜀汉国的历史文化中留下了厚重的一笔。阆中所处的地理位置(包括所拥有的古蜀道)使它成为拱卫蜀汉政权的战略要地。蜀汉大将张飞于此的七年镇守,留下了“虎臣良牧”之誉及忠勇忠义的文化
文史杂谈 | 童年记忆中的成都春熙路(二) 摘 要:成都春熙路北段东侧的银行群落,基督教青年会与大华电影院等于我印象深刻。那时上映的一些电影润物耕心,对幼时的我影响很大。其时国弱民穷,一代球王李惠堂便成了民众的寄托所在。关键词:“彪”英语;电影
文史杂谈 | 羊羹惹祸不单行 摘 要:宋军主帅华元杀羊食士。他的车夫羊斟没能吃上羊羹,就怀恨在心,把华元出卖给敌人。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没能吃上羊羹,一怒之下,就跑到楚国,唆使楚君发兵攻下中山。二人为一己之私而卖国投敌,在历
文史杂谈 | 可敬的乡贤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自号枝山,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人,明代著名书法家;所著《前闻记》一卷,杂载前明事迹,其中有他两位乡贤的轶事。一题曰《盛寅先生》:乡先生盛启东寅,尝夜梦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