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 | 三星堆出土的珍贵文物埋藏年代辨析 摘 要:三星堆遗址珍贵文物的埋藏年代,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共同攻关,充分利用历史文献的记载、考古发现的成果、青铜冶炼与加工技术的特点、碳14测年数据与树轮校正的结果等综合研究确定。文物的埋
巴蜀文化 | 古蜀时期中原来蜀交汇人物献疑(上) 摘 要:按照王朝“正统”观的说法,不仅是中原地区的夏商周秦,就是古代的巴与蜀,执政者都是黄帝这个家族的后人。所以,在先秦古蜀时期,就有许多中原学者,例如彭祖、老子、苌弘、商瞿、开明、尸佼等学者,因为各
巴蜀文化 | 蜀道与祁山道上的秦墓比较研究 摘 要:1979年以来,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川县文化馆、青川县文物管理所发掘了广元市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1986年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地县博物馆发掘了天水市麦积区放马滩、甘谷
巴蜀文化 | 经史传家 诗文淑世(下) 摘 要:苏轼《过于海舶得迈所寄书酒,作诗,远和之,皆粲然可观。子由有诗相庆也,因用其韵赋一篇,并寄诸子侄》,从家庭环境、经济生活、文化教育、价值理念,全方位揭示了苏氏家族的家风和家教。诗中提倡以“爱”
巴蜀文化 | 抗战时期《旅行杂志》的康藏形象 摘 要:创刊于1927年的《旅行杂志》,作为近代中国首份专业性的旅游刊物,影响巨大。20世纪30年代末,出于抗日形势的需要,杂志加大了对西南边疆的宣传与介绍。1939年成立的西康省,在杂志“探索与开发
巴蜀文化 | 凉山彝族依诺土语区民间文艺中的“佐” 摘 要:流行于大凉山美姑、雷波、峨边、马边等依诺土语群体中的民间文艺活动“佐”,又称为“佐格”,其内容称为“佐木莫”。“佐”以诗、歌、舞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呈现于观众,具有欣赏娱乐性,也是传承彝族历史文
巴蜀文化 | 论“川帮”对中医药文化的贡献 摘 要:作为中医药文化中的“川帮”,蜀地有丰厚的中医药文化传承,以川医、川药、川方支撑着四川的中医药文化。四川自古出名医,从汉代至明清,见诸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就有一千余人,影响医坛两千多年。这期间形成
文苑漫步 | 女诗人薛涛与唐代成都 摘 要:薛涛所生长的唐代成都城市繁荣,有崇尚文学,喜爱诗歌的社会氛围;主蜀长官大都文采斐然,能欣赏和爱护薛涛;蜀中文化传统对妇女较为尊重和宽容;成都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城市风貌,又有发达的造纸工艺,这
文苑漫步 | 苏轼手书《赤壁赋》两处异文浅议 摘 要: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苏轼手书《赤壁赋》卷,与众多版本的《赤壁赋》文字有两处不同,一是“沧海”作“浮海”,一是“共适”作“共食”。苏轼曾多次亲书《赤壁赋》,这两处异文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沧”与“
文苑漫步 | “势拔五岳掩赤城”新解 摘 要:《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一句内“掩赤城”的含义,从句子内部的比较逻辑、句子之间的照应关系及文章整体的内容意境来看,其中的“赤城”理解为“仙境”;“掩”理解为“超越、超过”,这比统
文苑漫步 | 中国古代的咏竹诗 摘 要:六朝时期,出现了比较完整的咏竹文学。唐宋的咏竹诗数量最多,质量最好。以刘孝先、杜甫、苏轼、文同、黄庭坚为代表的诗人把人的精神投射在竹上,使咏竹诗具有了鲜明的人格象征意义。清代郑板桥一生爱竹、画
史坛纵论 | “鹤山识力横绝”在县情判断方面的表现 摘 要:“鹤山识力横绝”本意是后世学人赞叹魏了翁对理学的判断;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句话也能恰当地阐述魏了翁对灵泉县县情的判断力。魏了翁将自身扎实的学养、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长期的实地调查作为判断的依据。梳理
史坛纵论 | 比较视野下的1940年川北霍乱 摘 要:川北霍乱首发于四川省南部县,随后传至剑阁,再波及到盐亭、梓潼、阆中、昭化、广元、苍溪、三台、射洪、绵阳、江油等川北各县。其中,剑阁疫情最重,盐亭次之,其他各县虽不严重,但亦轻重有别。各县在当年
史坛纵论 | 赵云待遇与其才能贡献不合 摘 要:赵云资格老,两次救(夺)阿斗,对刘备和蜀汉政权有特殊贡献;成熟,深明大义,有政治头脑和良好品德,敢讲话讲真话;善于识人,不贪女色;有较高军事素养,敢于打仗,善于打仗。可是赵云没有享受关羽、马超
人物春秋 | 社稷与桑梓 一个人对国家有贡献,人们就说他“功在社稷”;一个人对家乡有贡献,人们就说他“功在桑梓”。社稷,是国家的代称;桑梓,则是家乡的别名。社,代表土地,又指土地神,引申为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或日子。《孝经》说,土
人物春秋 | “新学巨子”宋育仁 摘 要: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宋育仁以参赞身份随公使龚照瑗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广泛接触域外文化,归来后,以所见所闻撰成《时务论》和《采风记》刊行,一时造成洛阳纸贵。其中《时务论》“谈新政最早
文史信息 | 小艺大道 道在平常 摘 要:李建中新著《“漆”妙无穷——成都漆器制作技艺》通过口述历史和文献资料的结合,展示以成都为中心的大漆文化,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成都大漆文化特色及漆器制作工艺。成都漆器的代表性工艺是雕花填彩,也是成都
文史信息 | 田闻一最新长篇小说《寸步不让·辛亥保路悲歌》引人注目 摘 要:在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中,四川是主战场、策源地。作家田闻一刚出的这本书,以雕刀般的艺术笔触,跌宕起伏环环紧扣的故事情节,跃然纸上的多个人物形象,生动地再现了这段历史。关键词:赵尔丰;悲剧性人物;
文史杂谈 | 《封神演义》中的三场生物战 摘 要: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成书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有三场绘形绘色的生物战。小说虽“侈谈神怪,什九虚造”,但反映的历史背景却是真实的。它是对在东汉至明末长达1600年的全国大瘟疫,特别是元、明两
文史杂谈 | 《世说新语》评鉴(一) 摘 要:《世纪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主持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记录东汉后期至魏晋间名士的逸闻趣事及嘉言懿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士林风貌和社会面相。魏晋士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往往能认识
文史杂谈 | 明月下的思与诗 摘 要:品李白的诗魂是一种境界。李白的明月诗写出了诗人的浪漫和一种执着、不言放弃的品格。杜甫和张九龄等的明月诗乃是一种乡愁。苏轼的咏月词则展现出诗人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总之,古人的明月诗词其实是高悬着
文史杂谈 | 藏书印“祝昭声章”稽考 摘 要:散见于云南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机构所藏古籍中的藏书印“祝昭声章”及祝昭声此人学界尚无考证。藏书印的辨认是古籍研究的一部分。文章利用近代史料对祝昭声及其藏书印进行了简略辨认与家世稽考。考察结
文史杂谈 | 童年记忆中的成都春熙路(三) 摘 要:抗战胜利后,成都春熙路成了引领时尚的一大去处。男人、女人们的服饰显得开放,追逐西风;年轻人在华西坝青春岛游泳、谈情说爱,并不顾忌保守人士的非议。关键词:烫发;游泳衣裤;地球仪从“大华”出门左拐
文史杂谈 | 从收藏的两个日记本谈中国援助也门公路 摘 要:中国援建也门萨那至荷台达公路,是国际主义的无私行为,既有奋斗,也有牺牲。它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对当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失借鉴意义。关键词:友谊之路;壮举;影响力一个偶然机会,我收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