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2024年第6期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2024年第6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欣赏》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荣获首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目录

本期头条 | 怎样赏读古典诗词

我今天讲演的题目是“怎样赏读古典诗词”,我要讲的是两首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诗词:一首是李商隐的诗《北楼》,一首是辛弃疾的词《鹧鸪天·博山寺作》。讲这两首作品,我想让大家有一个很基本的认识,就是怎样去体会、

本期头条 | 意暖神寒

关键词:叶嘉莹 《迦陵诗词稿》 入世 出世2024 年,古典诗词大家叶嘉莹先生即将迎来期颐之寿。“自诩碧云归碧落,未随红粉斗红妆。”这是以教书、治学、写作为终生事业的叶先生对自己的定位。从她的诗句中,

本期头条 | 千古豪苏擅胜场

2020 年,《叶嘉莹手稿集》问世,全书共十二册,收录叶嘉莹先生1938 年至2008 年间的手稿五十五种,涵盖学生时代的习作及后来所作论文、杂文、诗词等各类手稿,此书由采薇阁动议,获叶先生授权,经巴

本期头条 | 迦陵年表

1924年7月2日(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北京察院胡同二十三号(旧十三号)四合院祖居旧宅的东厢房。1927年父母开始教识汉字,授以四声之辨识。1930年从姨母读“四书”,又从伯父诵读唐诗。1934年插班

大家讲谭 |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高度与人生境界

季羡林的学术高度与深广度主持人:王教授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您曾经撰写出版《季羡林评传》一书,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可以说,您对季先生的学术人生非常了解。人们都说季羡林先生是国学大师,季先生却谢绝

大家讲谭 | 北宋学校教育的振兴与王荆公的学记文(上)

我觉得在宁波讲王安石非常有意义。王安石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他的很多改革思想形成于他早年在宁波担任地方官时期。就他的改革措施来说,可能更多是属于财政、军事方面的。财政、军事当然是他作为一个国家领导

青年在场 | “尽广大而致精微”

关键词:王瑶 鲁迅研究 现代文学 治学路径文学研究所中没有现代文学组……这一组成立后还不久,他们目前的工作计划是研究重要作家的作品,首先进行的是下列八人:1.鲁迅 2.瞿秋白 3.郭沫若 4.茅盾 5

青年在场 | 作为现象与方法的鲁迅研究

关键词:王瑶鲁迅研究述学文体《野草》《故事新编》王瑶先生的治学经历颇为特别,以韦伯的“志业”观而论,王瑶先生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经历了从政治到学术的转向,在学科内部,其学术方向经历了由古典文学研究到现代

经典重读 | 《击鼓》:一段被尘封的战争史

《 诗经·邶风·击鼓》有言:“从孙子仲,平陈与宋。”这两句诗使许多研究者感到困惑,因为史书上没有相关记载,自然便出现了种种猜测。其实各家忽略了一点:《击鼓》所言,乃是一段被尘封的历史,《诗》《序》是一

经典重读 | 人生难得是欢聚

1936年2月21日,即临终前不久,鲁迅为《呐喊》的捷克译本写了一篇短序。序言说:“自然,人类最好是彼此不隔膜,相关心,然而最平整的道路,却只有用文艺来沟通……”李叔同作词的《送别》一歌,以美国为源头

经典重读 | 酒意阑珊中讲述的两件“无聊事”

按照文末所署时间,写下《祝福》九天后,即1924年元宵节前夕,鲁迅又在砖塔胡同写下《在酒楼上》。三个月后发表于1924年5月10日出版的《小说月报》第15卷第5号,也是这期杂志的开篇之作。我们不妨以同

经典重读 | 文本生成的初始“逻辑”

关键词:生成 动机 缘起 耦合 手段文本生成的动机或缘起诗歌文本的完型涉及三个环节:动机缘起、生成过程、修改完成。生成过程为主要环节,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而不太起眼的动机缘起一直被人们所忽略,这一次,则

经典重读 | 约瑟夫· 康拉德《胜利》中的种族隐喻

关键词:康拉德 《胜利》 种族隐喻在修辞学中,隐喻是用一种事物暗喻另一种事物,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语言和文化行为。在文学作品中,隐喻除了修辞学意义的暗示、指称之

学会聚焦 | “近一点,更近一点”

当李浴洋兄赐来约稿函时,我正沉浸在《细节:一部离作品更近的绘画史》中,自春节迄今,法国艺术史巨擘达尼埃尔·阿拉斯的这部名著一直置于案头,甚至不忍心读完,在脑海中一遍遍想象“近一点,更近一点”的观画方式

学会聚焦 | “破壁除障”与“平等对话”

阅读史研究自21世纪初在中文学界兴起,已有近二十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阅读史研究整体起步较晚,但近些年现代报刊阅读史b、现代文学名篇阅读史c、现代文人的个人阅读史等研究,都已有学者在推进。阅读史这一

学会聚焦 | 文学的“文化”化与文化的“社会”化

根据我自己一点有限但不一定准确的经验,现当代文学学科是特别喜爱反思、特别具有危机意识的。从我读大学时接触现当代文学开始,“重写文学史”“学科危机”就一直是萦绕在耳边的话题。当然,危机意识强并不一定意味

学会聚焦 | 小题大做与大题小做

什么是现代文学的大问题与真问题?这实际上也是我一直以来困惑和思考的问题,我自己也没有答案。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学科,自诞生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风头无两的显学。时移势易,随着“现代”逐渐不再是一个时间

学会聚焦 | 诚实而认真地面对数字时代这一新现实

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真问题’与‘大问题’”?在我看来,“真问题”与“大问题”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前者乍看是事实判断,但其实背后仍然是价值判断,而后者相对而言,更多的则是事实判断。至若两者之间的关

佚文钩沉 | 古华关于《芙蓉镇》的书信一通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理应有一个醒目的书名。”(陈子善:《〈生死场〉书名之由来》)《芙蓉镇》这部小说的名字是怎样诞生的呢?笔者新近读到的小说作者古华给龙世辉的一封书信,也许有助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全信如

佚文钩沉 | 新见袁昌英乐山时期集外作品二则

关键词:袁昌英武汉大学乐山集外作品袁昌英(1894—1973),湖南醴陵人,著名作家、学者、教育家、翻译家,第一位在英国取得文学硕士学位的中国女性。她长期执教于武汉大学,与苏雪林、凌叔华并称“珞珈三女

语文讲堂 | 起兴与图腾

被明代王世贞誉为“叙事如画,叙情如诉,长篇之圣”、清代沈德潜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的《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再次入选统编版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题目改为《孔雀东南飞并序》,注释说明:

语文讲堂 | 解读“爱情”的秘密

关键词:鲁迅小说《伤逝》人性启蒙爱情《伤逝》的文外事正如学者们对于鲁迅写作的探析与好奇,《伤逝》的创作动机正是该研究的重要话题。考虑到《伤逝》作为鲁迅写作中唯一一篇爱情小说的特殊性质,学术界更是对其保

百家茶座 | 苏轼在海南(上)

苏轼在惠州斥资建白鹤新居,就已经放弃了仕途的追求,准备做一个普通人、惠州人。倒不是他完全不想有作为,而是思前想后,确实已经没有了机会,当朝的人是谁他清楚,自己已经六十多岁了,年龄摆在这里,哪里还有什么

百家茶座 |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

刘义庆编撰的《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更是魏晋风度与思想、魏晋名士言行的生动形象展示,被誉为“名士底教科书”(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古今唯一小说名著”(《诸子集成刊行旨趣》)

百家茶座 | 有方法,然后有学问

中国学者大概是世界上最喜欢谈论治学方法的一群人了,远在宋朝,朱熹就教人“读书法”,及至现当代,梁启超、胡适等人更是不断给后学开书单,撰写《中国历史研究法》等。前辈种种所为,启后学以法门,方便来者,原是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