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2024年第3期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2024年第3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欣赏》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荣获首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目录

本期头条 | “唐诗学”和我的学术人生谈

承《名作欣赏》编辑部美意,邀我就自己的治学历程做一点追忆性叙述。但我“做学问”做得很杂,常在一些相关领域间跨涉跳脱,随兴而行,要想理出一条完整的发展线路不太容易。不获已,姑且就建设“唐诗学”这个角度来

本期头条 | 学由人以就,人因学而立

初识陈伯海先生,因30 多年前我在中学任教时读过的两篇文章:一是陈先生发表于《文学评论》1987 年第1 期上的《文学动因与三对矛盾》,该文弃绝前此流行的庸俗社会学文学观,撮取文学活动中的三对矛盾,从

本期头条 | 从唐诗学到东亚唐诗学

陈伯海老师学识渊博,研究兴趣广泛,跨越中国古代文学与文论、哲学、美学、文化等领域,内在学理上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他撰写百多篇学术论文,独著《唐诗学引论》《李商隐诗选注》《严羽与沧浪诗话》《中国文学史

本期头条 | 整体观照与理论自觉

2015 年陈伯海先生的文集六卷本出版发行,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组织了一场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题为“历史传统与当代语境”。这个表述概括了陈老师一生的学术追求——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之路。在我个人

本期头条 | 陈伯海先生与上海古籍出版社

陈伯海先生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界一位有杰出成就和重大影响的学者,也是长期以来给上海古籍出版社以支持的一位可信赖的作者。从学术专著的角度来说,陈伯海先生最早的和最近的学术专著都是由

本期头条 | 陈伯海学术年表

1935 年生于上海,且终身定居上海。1941 年入中西女中附属小学(现名“江苏路第五小学”)就读。1947 年考入圣芳济中学(1951 年改名“时代中学”)就读。1953 年以第一志愿考入华东师范大

大家讲谭 | 智术之子的博雅文章

关键词:《文心雕龙》 杂文 学者散文“学者散文”:崛起和释义在20世纪下半叶中华文学的论述中,关于散文的,有一个颇为突出的类型,是为“学者散文”。1963年余光中发表一篇谈散文的文章,认为那个年代出现

大家讲谭 | 《水浒传》之“男女”

水浒里的男女杨早、秋水好:春节终于过去了。这次又在广东过年,逛花市,吃早茶,年味还是浓的,就是平时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有点兵荒马乱的感觉。这是咱们读《水浒传》的第三封信,关键词是“男女”。水浒虽是英雄

青年在场 | “眼光向下”与“寓今于古”

关键词:民国 北京 日常生活 现代化 回收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城市史研究逐渐兴起,并迅速发展成为历史学、文学、地理学、社会学、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热门领域。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因其并世无

青年在场 | 北京、上海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北京和上海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城”,具有不可取代的文化意义。然而长久以来,尤其是在现代文学的视野中,这两座城市的面目似乎并不那么清晰,又或者说太过于清晰,以至于我们缺乏对二者的准确认识。说其面

经典重读 | 三国勘读记

从前坊间所称“三国志”,不是二十四史的《三国志》,通常指小说《三国演义》,现存最早的明嘉靖本书名就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十余种万历、天启间刊本,多称“三国志传”(或干脆作

经典重读 | 光风霁月说晴雯

欣赏袭人几乎不需要什么条件,因为袭人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混得好、吃得开、会做人也就够了。欣赏晴雯可就没那么简单,她需要很高的门槛,不是衣食住行职场攻略层面所能理解的。如果说林黛玉是以其惊人的才情,见

经典重读 | 张爱玲《谈音乐》中的语象与示现修辞

一如果把现代名家散文比作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园林,那么,周氏兄弟的散文可谓皇家园林,博大而精深,其他名家之作则为风格各具的私家园林。张爱玲的散文就是一座令人难以轻视的私家园林,其风格可用其《谈跳舞》一文中

精神肖像 | 当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新的表现可能

关键词:任洪渊 使事用典 拟作改写 解构 重构 与古为新曾先后执教于京城两所高校的任洪渊,无疑属于当代学院派诗人。迄今为止,他公开发表的诗作,计有《汉字,2000》10首、《司马迁的第二创世纪》10首

精神肖像 | 闻山:被时代塑造和忘却的诗人

闻山(1927—2011),广东高州人,原名沈季平,1945 年入西南联大外文系,1951 后先后在《文艺报》《诗刊》《文艺研究》工作。有《闻山全集》三卷本。旁听的少年诗人闻山成名早。17岁那年,在西

精神肖像 | 一个日本人对中国的礼赞

中国的事物,无论是山、是水,还是天,在我看来都是风流的。即便是乞丐,也让我想到过去寒山与拾得的身影。这是后藤朝太郎(1881—1945)对中国文化的基本宣言。这位五十多次前往中国的日本人,并不讳言自己

语文讲堂 | 说《文选》祖饯诗(四题五首)

《文选》按文体编次,“诗、赋体既不一,又以类分;类分之中,又以时代相次”(《文选序》)。其中诗的部分,即再细分为补亡、述德、劝励、献诗、公讌、祖饯、咏史等类。“祖饯”现在谓之“饯行”,即为朋友送别时请

百家茶座 | 黄州东坡(上)

北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五月,苏轼在被贬岭南近五年后遇赦北上,路过金山寺,看到老友李公麟为自己画的画像,竟然一时心绪难平,挥笔写了一首《自题金山画像》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

百家茶座 | 战争书写的新探索及其得失

关键词:马三枣 慈江雨 战争文学 儿童文学长期以来,战争书写是文学经久不衰的创作主题。在儿童文学之中,也曾产生过大量的战争文学作品,诸如《小英雄雨来》《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等红色经典。但进入新世纪

百家茶座 | 人性的景深与画布的背面

不管是作为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评论者,在其展开具体工作时,大概都会面临一个无形的画框,或镜头。如同摄影师,在按下快门之前,需要不断调校事物的景深,而正是在这调校之中,他将获得一种宝贵的限度意识:镜头在

百家茶座 | 第一部程千帆沈祖棻合传

2023 年10 月15 日上午,我参加程千帆先生诞辰110 周年纪念会暨《程千帆全集》新书发布会,发现资料袋中有一部《文章知己千秋愿——程千帆沈祖棻画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23 年9 月版,下文注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