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档案 | 答人问治学 问:陈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接受我们的访谈。您能给我们谈谈您学习、研究的经历吗?答:我在1950年考上浙江大学中文系,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招生,招收了15个人,毕业时只剩下6人,我是其中之一。我们
学者档案 | 陈美林先生学术研究简述 陈美林先生,1932年1月出生于南京,1950年毕业于南京一中,考入浙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因国家建设需要,此届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先生于1953年秋被分配工作。1958年,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改名苏
学者档案 | 大地何须热,名山自清凉:《陈批〈儒林外史〉》的治学精神 关键词:《陈批〈儒林外史〉》 吴敬梓 陈美林 南京年初接到陈美林老师电话,得知《陈批〈儒林外史〉》新版第3次印刷本已面世。作为二十多年前毕业的学生,感慨颇多。众所周知,美林老师一生从事《儒林外史》研究
学者档案 | 元明清杂剧研究成果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关键词:陈美林 戏曲改写 杂剧故事 元明清杂剧从叙事角度讲,“戏曲、小说同源而异派”,正是这两种体裁的“同源异派”关系,历来有同一故事题材被写成两种不同体裁作品的现象。在我国小说、戏曲发展史上,无论是
学者档案 | 陈美林先生学术简谱 1932年出生于南京市。1950年从南京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浙江大学中文系本科。因建设需要,是届大学生提前一年毕业,1953年被分到学校工作。1958年调入江苏师范学院(今之苏州大学)中文系任讲师、古代
《名作》视野 | 隐喻的修辞才是散文的灵魂 高明勇(以下简称“高”):丁老师好,一直想和您做一期对话。您这两年新作连连,每次读来总是让人“一念旋起”,仔细思索之后,却又期待下一本新书,寻找最佳时机,直到这次看到您的《消逝的风景》。一直以来,您给
《名作》视野 | 风景里的人 《 消逝的风景》 丁帆 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版柄谷行人有一本《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国内已有了赵京华先生的译本。那书的开篇题目是《风景的发现》,视角很是别样。我们过去谈作家笔下的风景,多
《名作》视野 | 丁帆《消逝的风景》中的南京风景及记忆诗学 感官的南京关于南京,人们说得很多。丁帆要说得更多。作为道地的南京人,丁帆写南京,也就是写自己。关于这一点,或许只是我的一种猜测。我与丁帆只有一面之交,几乎没有单独交往过。对于他本人,我所知甚少。但当我
《名作》视野 | 豁蒙楼边的鸟鸣 丁帆先生有两副笔墨,一副从事文学学术研究,一副从事散文随笔写作,均取得了丰富的收获。他的学术研究以乡土文学为中心,辐射到新时期小说、西部文学、知识分子与文学制度等广泛领域;散文随笔则由切身经历出发,将
大家讲谭 | “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 鲁迅《随感录·四十》的主题是爱情。他通过一位不相识少年寄来的一首诗引发议论,希望年轻人能够“叫出没有爱的悲哀,叫出无所可爱的悲哀”,以期消除那种无爱情的结婚、形式上的夫妻关系,在新世纪的曙光初现时,让
大家讲谭 | 成为学者的早期训练 我出生于1963年12月,按照眼下通俗叫法,当属“60后”学人无疑。但我也见过一个比较小众的说法——“六八式”。百度百科解释说,所谓“六八式”,是“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
经典重读 | 《邶风·柏舟》:《诗经》中的《离骚》 《诗经》中有两篇《柏舟》,一篇在《邶风》,一篇属《鄘风》。我这里要说的是《邶风》中的《柏舟》。《邶风·柏舟》共五章,每章六句,270字,在《国风》中属长篇。这篇诗的作者是谁,我们说不清,可是关于诗中的
经典重读 | 陶渊明的田园诗 陶渊明,中国伟大诗人,中国田园诗创始人。陶渊明田园诗具有的崇高人文精神境界、亲身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内容,和巅峰般的艺术造诣,为后世田园诗所难以企及。陶渊明为什么弃官种田了——为了酷爱自由的本性、为了回
经典重读 | 三重孤独况味、三种复仇行动 殳是一种木质的,无刃有棱,主要用来防身自卫的冷兵器。当鲁迅于1925 年10 月17日在稿纸上写下“魏连殳”这个名字时,身心两方面均陷入病痛的他持续不懈地向着无物之阵举起了投枪。在《孤独者》这篇他自己
经典重读 | 莎士比亚“传奇剧”《冬天的故事》的艺术世界(下) 4. 宝丽娜:艾米丽娅再世宝丽娜和丈夫安提戈纳斯是莎士比亚基于格林《潘朵斯托》进行改编时增设的两个角色。从整体结构来看,这夫妻俩和卡米洛与在第三幕结尾处发现弃婴的老牧人和小丑父子俩,以及在第四幕才出场
青年在场 | “作家”到“学者”的身份转型 1952年,废名由北京大学调至东北人民大学,随后数十年在该校开设了杜甫、鲁迅和美学研究等多种课程。一向以“破天荒”小说和新诗著称的作家废名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转向学者角色,这自然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院系
青年在场 | 从大学到田野:“历史留声机”中燕大学子与京郊村众的命运交叠 “沦陷”阴霾与田野火种:三次抉择后的人生交汇1937年9月的北平,饱经战火后“沦陷”敌营的禁滞阴霾,时刻笼罩在这座六朝古都的上空。早自“九一八事变”始,日本人便对北平城虎视眈眈。正如蒋梦麟所说:“未改
语文讲堂 | 王维《山居秋暝》三问 诗眼是“空”?是“空山”还是“空”?王维诗有“空”90多处,着眼“空”必然误入禅境有人说,这里的“空”和王维其他诗中的“空”构成互文性特征,一个“空”字既指山野空阔,也指心灵自由,空无执着,是诗人游兴
语文讲堂 | 平定高昌与唐代丝路的畅通 唐代“丝绸之路”的贯通是以贞观十四年(640)太宗平高昌、以其地置西州都护府为标志的。高昌地处唐代“丝绸之路”中线要冲,战略地位重要,东西往来都绕不开高昌,无论是西出葱岭,还是东进河西走廊。通西域,必
百家茶座 | 魂归郏县 建中靖国元年(1100),65岁的苏轼竟然获得赦免,从海南北归。苏轼真是喜出望外,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七年远谪,不意自全;万里生还,适有天幸。”(苏轼:《岭外归与人启》)但长期被贬谪的生活已经在一定
百家茶座 | 孙荃和郁达夫的情书相思、诗词唱和(上) 孙荃和郁达夫的婚姻约定孙荃,原名兰坡,小字潜媞,1897年出生于浙江富阳宵井下台门村,比郁达夫小一岁。她的父亲孙孝贞早年苦读诗书,因为科举失败而弃文经商,经营着一家纸厂和一百多亩田产,在当地属于富绅之
百家茶座 | 为美而生:灰娃现象 对于灰娃,1972年具有特殊的意义。就是在这一年,长期受抑郁症折磨的她,身不由己地写下许多奇异的文句,一边写一边撕,然后冲入马桶。直到有一天,这些文字被她延安时代的艺术导师、画家张仃看见,张仃说这是诗
百家茶座 | 找回“已化入无边的黑暗之中”的历史 从2005年正式开始做访谈算起,对于彭燕郊先生(1920—2008)的研究也已将近二十年了。一个“也”字,对我略有了解的读者当不会诧异。在更早的时候,我已经展开了对另一位诗人——穆旦(1918—197
百家茶座 | 警醒主义者的式微 《吴宓的精神世界》周轶群 著商务印书馆2023年6月版2023年6月,《吴宓的精神世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书作者周轶群为斯坦福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副教授、古典系兼职副教授。周轶群在仔细阅读吴宓日记
百家茶座 | 考证与呈现:鲁迅西安讲学百年记 鲁迅辞世近90年了,但热度一直未见衰退。今年是鲁迅西安讲学100年,王鹏程撰述的《1924:鲁迅长安行》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24年7月隆重推出(本文标出页码者,均引自该著)。此书装帧讲究,字数3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