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头条 | 汉语文化自信与国际汉语文学的文化品性 在中国人被外国人看不起的时代,汉语和汉字的尊严从没真正倒下。目不识丁的外国人即便再浅薄,也无法否认与五千年象形文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汉字的悠久与神秘、繁难与优美。至于到了中国人已经有了相当的国际地位和国
本期头条 | 有缘有幸与朱寿桐同框 首会在香港 次会在维城题目中对朱寿桐没有任何称谓,因为不知道从博士、教授、博导、客座教授、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到主任、会长等中选哪一个入题最为恰当。于是根据“简要是最佳策略”的原则,迳呼其名。已是二十多
本期头条 | 朱寿桐书法艺术论 朱寿桐是有成就的文学文化研究者,这些年他同时浸淫于书法艺术,荣任海外暨中国港澳台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书法作品为著名文学家金庸、王蒙、莫言、白先勇,著名佛学家星云大师等收藏,作品曾入选第三届意大利
本期头条 | 论朱寿桐对汉语文学的学术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学面貌革新,世界文学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如何在多元融合的文学局面中打开中国文学的新天地,同时守住汉语文学的独特性,是每一位文学研究者都会思考的话题。朱寿桐先生自1970 年代升入大学
本期头条 | 朱寿桐学术年谱 1958年1 月,农历一九五七年腊月十一日,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县农村。世代务农,祖籍传为苏州。家族堂号“紫阳”,应为朱熹延脉。曾祖父朱彩龙,农民。祖父朱明义,木匠,初小文化;祖母束氏。父朱树林,高
大家讲谭 | 文学史家的“笔”与文学史的信誉 严家炎,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学科评议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多届会长。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与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客座教授。著作有《求实集》《知春集》《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
青年在场 | 对于批评家,道德是第一位的 岳雯,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研究员。著有《沉默所在》《抒情的张力》。曾获首届“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评论奖、《南方文坛》2014 年度优秀论文奖、第四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第十一届《上海文学》奖、第三
青年在场 | 放宽眼界 注重实物 1. 文献学是一个冷门学科,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门学问的?是主动报考还是调剂?谈一谈您对“文献学”的最初印象,现在的理解有没有变化?我从小喜欢军事,热衷于历史上的打打杀杀。高考填报志愿时,本想报历史
青年在场 | 补充或搅动那些坚固的东西 张闻昕:魏微的《烟霞里》(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年版)以人物志形式,按编年体写作体例描述了一位名为田庄的女性的一生。田庄是1970 年生人,从她出生到她去世的2011 年,这41 年,无论是对田庄本
文学研究会之页·郭沫若研究 | 近年来郭沫若研究的国际化 各类文学研究会(如鲁迅研究会、郭沫若研究会、诗经学会等)是中国新文学得以生成、成熟、发展的重要组成形式,也是中国传统文学完成中国式现代性转换的重要组成形式。在大时代的今天的中国,或走向大时代的今天的中
文学研究会之页·郭沫若研究 | 对“郭沫若方式”的理解和阐释 对任何一位作家的研究,其实都是研究者对作家本人的特殊“方式”的理解和阐释。所谓的“方式”包括思想、情感以及思维等,之所以特别以“方式”命名,乃是指这样的内容并不简单就是“人类共同认知”的一部分,而是深
文学研究会之页·郭沫若研究 | 郭沫若作品收集、整理、出版情况 人们认识、了解郭沫若,首先要阅读郭沫若的作品著述,所以郭沫若作品著述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可以说是研究郭沫若最重要也最基础的学术准备工作。郭沫若是20 世纪中国的一位文化巨匠,他的创作活动、学术活动涉及
文学研究会之页·郭沫若研究 | 郭沫若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出版情况及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断断续续有收集、整理的郭沫若研究资料出版,但直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成立之前,收录最多的《郭沫若研究资料》也只有上中下三卷、182.4 万字,1986 年8 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文学研究会之页·郭沫若研究 | 郭沫若评价问题回顾 郭沫若的评价问题在当代中国文化界是风向标一样的现象。对于郭沫若,无论是推崇还是贬低,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声音,不同学者也有不同的声音。一位名人受到不同的评价,这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但特殊的是,对于郭
经典重读 | 《凯风》:孝子的悲伤 在《诗经》三百篇中,读之最让人心痛不已的是《邶风·凯风》篇。全诗共四章,原文如下: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经典重读 | 《骈拇》:斥“仁义”而归重“道德之正” 关键词:道德 仁义 性命之情外篇第一篇名为《骈拇》,采自文章前二字,其余十四篇篇名也大致是这样命名的,和内七篇篇名概括自文意,有特殊含义而有所不同。而内外篇命名方式的不同,也引起了关于内外篇关系以及真
经典重读 | 名教与自然的伦理悖论与选择困境 我曾在一篇小文中指出,《世说新语》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奇书”:书名奇,文字奇,故事奇,文体奇,评点奇。(刘强:《世说新语会评·自序》)而且,常读常新,历久弥新,足可“温故知新”。不仅如此,《世说新语
作家作品 | 最后一个夏天 关键词:路遥 生命历程 孤独者 强霸者我宁愿被人讨厌,也不愿被人可怜。——〔阿根廷〕迭戈·马拉多纳引言1992 年在路遥的生命历程中,书写下极其沉痛的一页:路遥永别了人间。然而,就在这年前后,路遥的生
百家茶座 | 欧阳修与梅尧臣 有个电视节目叫《见字如面》,好像火过一阵。编导选择一些有故事有情感的书信,请一些名人朗读出来,据说场面相当感人,收视率也挺高。这说明在电子媒介时代,书信仍有其无可替代的价值,仍在人的情感世界中保留着一
百家茶座 | 用丰富的细节呈现逝去的人和事 陶亢德著《陶庵回想录》中华书局2022 年6 月版陶亢德的《陶庵回想录》,最近由中华书局隆重推出,装帧讲究,纸面精装,封面设计朴素典雅。全书共579页,版式好,字号大,行距较宽,阅读起来很舒服。前面有
百家茶座 | 他们摸到了王富仁学术思想的脉搏 刘勇、李春雨著《思想型的作家与思想型的学者:王富仁和他的鲁迅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版钱穆说:“历史是人事的记录,必是先有了人才有历史的。但不一定有人必会有历史,定要在人中有少数人能来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