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头条 | 研读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 1922年的鲁迅与胡适整整一百年前的1922年,鲁迅与胡适都在北京。由于鲁迅1922年的日记在抗战中失落,这一年两人交往的记载,在鲁迅这方面阙如。幸好胡适和周作人等人的日记尚在,可以从中钩沉该年鲁迅(
本期头条 | 子善兄,依旧瘦骨嶙峋否? 2017年末,华东师大陈子善兄大寿,我写了一篇小文章(《贺子善兄“荣退”》) 祝贺。主要部分如下: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今年69 岁了,大约是根据“过九不过十”的京中风俗,他的朋友和弟子们开始热情地祝贺七
本期头条 | 记四十年前的陈子善兄 与子善兄交往久矣。宫立博士来电话说他最近要编辑一组稿件,知道我与子善兄交往时间长,要求我写一篇记很久以前的又与众不同的文章,我的脑海中立即就出现了上面的这句话。这是确实的,只是时间过得太快了。现在的子
本期头条 | 子善和我 参加工作后所交朋友自然不少,但真正能称为神交的可谓寥寥无几,而子善兄则是这少之又少中的难得之一。我是1980年7月进入徐家汇藏书楼工作的。由于近代以来,上海一直是新闻出版的中心,上图在近代文献收藏方面
本期头条 | 学术关怀与史料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复旦大学出版社2020年8月初版)一书,精选陈子善先生历年来在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领域里的代表性论作,分门别类,详加补订校正,覆盖作品版本研究、集外文和辑佚、手稿研究、笔名考
本期头条 | “你好像在学陈子善” 陈子善老师2020年8月出版了他的大著《中国现代文学文献学十讲》,“琳琅满目,洋洋大观,虽不能说是毕生成就的集大成之作,亦足以作为他半生辛苦和追求的见证”(张业松语)。当年12月26日,华东师范大学中
本期头条 | 陈子善学术年表 1948年12月7日,在上海出生。1969年3月,上海市继光中学1968届高中毕业,至江西省峡江县砚溪公社虹桥大队长岭生产队插队落户。1971年9月起,在虹桥大队小学担任民办语文教师。1972年3月2
大家讲谭 | 存在即历史 在今天这么一个特殊的时刻,我特别地感谢各位的出席。我在武大工作22年,应该说是武大培育了我,但我也在学习和工作中把自己的最好年华与武大联系在一起。今天这个场合,既私人又公开,题目实在难。人生不能彩排,
大家讲谭 | 戴伟华教授访谈录(上) 戴伟华,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广东省社科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服务与文化传承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刘禹锡研究会会长
经典重读 | 《德充符》:“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 关键词:德性 充实 美丑春秋战国之世,许多所谓修德之人,如发冢的儒者(见《庄子·外物》)等,仅仅在缘饰外表上下功夫,而在德性方面,则毫无可称之处。所以,庄子矫枉过正,特意凭空撰出几位体残形畸而德性超众
经典重读 | 《燕燕》:送别诗之祖 《诗经·邶风·燕燕》曾被清儒王士祯誉为“万古送别诗之祖”,诗之动人处,曾使不少人为之落泪。但其深藏的秘密,却鲜有人探得。诗共四章,原文如下: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经典重读 | 辛弃疾何以“胸中今古,止用资为词” 在中国文学史上,能称为伟大文学家的人物并不多,而辛弃疾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伟大文学家中的一位——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他以词为形式,生动形象而又深刻地表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
经典重读 | 贾雨村:一生真伪复谁知 引言: 大伪似真他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其实金玉裹败絮。他横溢才华,风雅自命,其实格调并不高。他清高自许,洒脱不羁,其实功名心特重。他自作多情,情场得意,其实是一场误会。他高谈阔论,运劫正邪,其实都是空
作家作品 | 《平凡的世界》问世记(上) 关键词:路遥 王天乐 李金玉 《 平凡的世界》引言《平凡的世界》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长篇小说,也是路遥(1949—1992)一生中创作的唯一的长篇小说。自从面世以后,这部有着跟它名字一样质朴厚重的
作家作品 | 莫言作品如何实践“跨界大通感” 关键词:莫言作品 跨界通感 传统技法 本土文论拙作《莫言四谈孙绍振》在介绍莫言四次谈及孙绍振创作论如何影响其创作的同时,阐述了莫言已实际形成了“跨界大通感”创作观,以及孙绍振创作论中有关理论与之对应、
语文讲堂 | 《伤逝》为“五四”式爱情唱挽歌 多年前看过一出歌剧《伤逝》,演得还不错,但只有悲情与激动,没有耐人寻味的思索,因为完全把《伤逝》当成一个悲剧故事来演了。观众不可能像读小说那样去体味作品中多层叙事所产生的困扰与思考。文学阅读不可替代的
语文讲堂 | 涕尽湘江家国情:杜甫在长沙的人生绝唱 关键词:杜甫 长沙 家国情1252年前的隆冬到初春时节,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在长沙走完了最后的人生旅程,溘然长逝于赴岳阳的湘江小舟之中。他就是“诗圣”杜甫。杜甫现存约有百首在湖湘创作的诗歌,其中有五十多
百家茶座 | 走进“吟啸之国”:“阿尔泰蒙古古音乐文化圈” 1990年10月,著名作曲家和音乐史家莫尔吉胡(1931—2017)先生在蒙古国召开的“国际民族民间音乐研讨会”上宣读了《潮儿音乐之我见——试论阿尔泰蒙古古音乐文化圈》一文(后收入其所著《追寻胡笳的踪
百家茶座 | 龚自珍的寂寞与悲凉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龚自珍一杭州的冬天依然很美,只是湖光山色间多了一点萧索和孤寂——这自然是季
百家茶座 | 郭沫若与赵南公的恩怨是非 关键词:创造社 郭沫若 赵南公 恩怨是非赵南公背后的王无为和李凤亭《一九二一年的赵南公与郭沫若》的整体基调,是通过捧赵贬郭来给赵南公鸣冤叫屈、评功摆好:“以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
百家茶座 | 通俗而携深意,宏阔而见细节 一据说,日本人是将鲁迅视为他们的国民作家的,1985年丸尾常喜先生就“受命承担”了一本鲁迅传的写作, 此传记的定位就是“一本通俗读物”(265),是自觉地要给日本大众普及鲁迅的。但我们却看到,《明暗之
百家茶座 | 《说不尽的废名》的学术价值 武汉大学陈建军教授是著名的废名研究专家,出版有《废名年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废名研究札记》( 秀威资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 两部专著,编订了《废名诗集》(新视野图书出版
百家茶座 | 罗马无声无息地消亡了,没有人注意到 我也是养鸡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对于罗马帝国衰亡的记忆,都停留在瑞士戏剧家迪伦马特的名作《罗慕路斯大帝》的段落上:罗慕路斯:你是养鸡的?日耳曼人 :一种嗜好。罗慕路斯:奇了!我也是养鸡的。历史上,罗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