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览群书2022年第11期

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2022年第11期

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博览群书由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读书指导刊物。旨在引导广大城乡青年读书学习,推动振兴中华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本刊是一本在中国大陆知识分子中影响颇大的文化月刊。在“博览”中看透历史与现实,于“群书”里识尽精彩与繁华,本刊是你了解中国图书界、知识分子界动态的不可多得的刊物。

目录

评论 | 《文化产业发生论》有三大亮点和几处瑕疵

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的研究,学界可谓汗牛充栋,但夫子自道者甚众。近读深圳大学宗祖盼《文化产业发生论》(下文简称《发生论》),仿佛清风拂面,其立论之扎实,体系之完备,结构之精妙,令人赞叹。就目前学术界所呈现

评论 | 《汉语篇章基础教程》何以别开生面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然则怎样写出好文章?从小学到中学、大学都学写作,有多少大学生、研究生能写出好文章啦?于是

艺术生活 | 王维的诗中画与倪瓒的画中诗

在中国的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王维和倪瓒都是重量级的人物,二人皆工诗、善画,在诗画的领域里更是代表清雅、隐逸一派的风格。王维善画,因此他的诗能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灵动的图画。倪瓒工诗,所以让诗成为画的组成,延

书人茶座 | 我与天津人民出版社的五十年

细想起来,第一次知道天津人民出版社,还是在我9岁的时候,距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那是1972年,刚上初中的二哥从同学那里借来一本《桐柏英雄》,内容很是吸引人,我紧挨着二哥,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记住了不少

读图 | 一本连环画里的“好人坏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连环画越来越是文物了。只有在收藏品中偶然翻到,才能形成所谓阅读。这一次随手从藏品中抽出来一本,形成的连环画阅读的阅读对象是电影连环画《心灵的火花》。电影连环画是用电影剪辑的照片排列出来

推介 | 我看《就爱这人间烟火:老舍散文精选》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的这几年,逐渐养成一种特殊的习惯,即每当阅读完一本学术专著或一部长篇小说后,就会不自觉地从书架上拣选一本著名作家的散文集进行浏览和赏读,这或许是一种缓解与放松脑力的方式,或许是一种调剂

推介 | 《爱的低语》在真情的车轮上前行

读完李九伟的诗集《爱的低语》,感觉像是喝了一杯美酒,醇香萦鼻。全120首诗, 读起来是那么流畅,没有一点阻隔,回过头去,再看第二遍、第三遍,还是如此。我苦苦思索,是什么令我产生如此的阅读美感和流畅感?

随笔札记 | 关公失荆州是因为“大意”吗

关于关公失荆州的原因,已经有无数人探讨过。人们所说的原因很多。壹先说外因,即关羽本人之外的原因。我们从三国的角度分别来分析归纳。从曹魏这边来说。其综合国力远胜过西蜀。据守樊城的曹仁本人就是能独当一面的

著译者言 | 写《白话文百人百论》我自有用意

白话文运动从胡适1916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起,已经一百多年过去了,在这百余年时间里,汉语口语和书面语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构成汉语语境的许多要素发生了转移,我们对于自身母语的认知也随之而

钩沉趣考 | 从“二十四史”中的“艺文志”说开去

一提正史,我们就会想到“二十四史”,其中有一部分内容称作“艺文志”,它是记录通代或一代的图书目录,古典目录学将其称为“史志目录”,对于稽考以往图书的名称、种类、数量、存佚等状况,从而回溯当时学术文化的

文化地理·文学中的江南 | 巢居阁与江南隐逸文化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独具特色的山川、风土及人文景观,在文人笔下往往超越了实际的地域风貌,获得了美的再度升华,在重塑地域之美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其中,“江南”尤为典型。因立足于地理、历史

文化地理·文学中的江南 | 在刘禹锡与江南之间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宝历二年(826)冬天,55岁的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北返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相逢,写下了“巴

文化地理·文学中的江南 | 六朝诗文对江南声景的发掘

中国幅员辽阔,江山如画,由山水分隔而形成形态各异的地理环境,孕育出各具特色的人文风情。中原之博雅、塞北之苍凉、江左之清绮、河朔之贞刚,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其中,江南是每个中国人文化记忆中独特

对谈 | 《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之背后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特定时代的文学要发展繁荣,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文苑中人必须从所处时代出发,在继承与革新这一相反相成的维度上做出扎实有效的努力,即如古人所言:“望今制奇,参古定法”,以谋“通变”(

对谈 | 因为怀念渐行渐远的身影

《风骨》一书出版了,我的脑海中依然浮现着很多面孔,他们的脸上满是岁月的褶皱,可是褶皱里溢出的笑容可亲可爱,他们的话语依稀还在耳边,值得我终身铭记。收入书里的文章,多是数次采访积累而成的,每一次的对话都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