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2024年第7期

红豆

红豆2024年第7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南国《红豆》站在文学创作的前沿,也会努力打造南国文学的重镇。一期装帧精美、分量厚重的《红豆》在手,您会感到这是作家的杂志,里面充满观察和想象,充满着快乐和思索;您会感到这是读者的杂志,生活在这里变成艺术,阅读变成一种快感;您更会感到这是您自己的杂志,您可以在这里尽情体味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状况,找到更灵活而高效的服务。

目录

主编荐读 | 不饿简史

1950年11月28日16时天空中弥散着浓浓的硝烟,地面上弥漫着焦煳的气味。暮色四合,白天的战斗在“吊孝机”的哭丧声中宣告结束。轰炸机狂轰滥炸了一天,快天黑了才心满意足地飞走,留下一架“吊孝机”在志愿

主编荐读 | 浸入历史真实的生命体验

对“新生代”军旅作家的群体命名大致出现在二〇一二年,笔者研究聚焦的对象是一批以“七〇后”为主体,在当时以中短篇小说创作而获得广泛关注的军旅作家群体。十余年间,这一群体“集团冲锋”式的写作面貌日趋变化。

主编荐读 | 体内有山川和大雪(长诗)

1行走在山水之间,离开烟火与喧嚣就只剩下鸟鸣和流水皱纹深藏时间擦伤的痕迹,终会慢慢修复太阳和月亮——是我无数次轮转中唯一的眼睛层层褪去有色的光,保持独立自醒的意识,有时候站在悲喜的夹层,眼里的山河仍然

主编荐读 | 由诗歌开启的修行之路

在诗歌界,诗人简明是一个提灯的人,他的灯照亮过许多人,诗人王相华便是其中之一。他称简明为恩师,显然这不仅是出于感恩,更是一个诗人对待自己内心标杆的一种态度。简明曾言:“媚俗是人性中最难抵御的物质动力,

小说长廊 | 在河的那一边

谁能给我一把枪,让我把子弹准确无误地打回到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那会儿去。——题记一在一九四一、一九四二年那会儿,就是这么一条顿河成了分界线,河西被敌人占领了。敌人很快修起了一座高高的炮楼子,不断地往这

小说长廊 | 散裂现实

世界世界是破碎的,并且还会继续破碎下去。机器人俱乐部企图通过粉碎悬浮在太空中的天体,再依赖超大黑洞的引力,实现宇宙物质的统一。宇宙改造工程是基于中子撞击理论提出的,机器人利用这一理论回收自然能量,实现

小说长廊 | 两幅简笔画

1人民路上有好几家修脚店,室内布置大同小异,靠一边墙放几张可以调节升降的修脚椅,对面墙上挂着密密麻麻的锦旗。王一刀修脚店有一点儿与众不同,室内没有锦旗,在偌大的一面墙上只挂了两个小小的画框,里面装裱着

小说长廊 | 种茶

父亲爱喝茶。每次我回乡总会给他带上一两盒茶叶。在接过茶叶之前他都要问这茶叶是不是我掏钱买的。听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才笑眯眯地接过去。那天回乡下看父亲,我对他说:“我们已经将滩地林木间的野生金莲花开发研

小说长廊 | 老张

老了的老板回家颐养天年,接替老板管理工厂的是他的儿子,人们叫他小老板。小老板上任三把火,机修工老张被第一把火烧着了。老张不老,因招了一个机修助理也姓张,人们为了区别两人,便让不老的老张升级做了老张。老

小说长廊 | 请客

黄先生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经常在报纸发表豆腐块作品,有散文、诗歌、微篇小说等。黄先生的名气在县里越来越大了,很多人叫他黄作家,其本名倒没多少人叫了。黄作家名气大了,很多单位都邀请他去讲课,他忙得不亦乐乎

散文空间 | 非遗二题

在北京看舞狮子一设想一个场景,在公元前一一五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回来后的某一天。第一次是他被匈奴扣留一年多后逃回来,这次是在汉武帝时期长安城的未央宫中,有西域的使者前来进贡一种“神兽”。装进笼子里的

散文空间 | 水墨贵州

水墨贵州二〇二三年,我学会了吃折耳根。因为我去了三趟贵州,前后时长加起来有近一个月。先是春天去讲课,住在花溪宾馆。每天早上有凉拌的折耳根,有脆哨和软哨。折耳根是一种叫鱼腥草的植物的根,好懂。脆哨和软哨

散文空间 | 回望青山

依山而建,傍水而居,依山傍水的老家凝聚了老祖宗的智慧,在选址上满足了我们所有的梦想。山,不是大山,不算雄伟,更不张扬,是绵延起伏的群山,层层地把小村庄包围在一个山坳里。低调、沉静而内敛。当你翻山越岭气

散文空间 | 豆棚瓜架记

菜花婺源的菜花其实无甚特色,花田万亩,多而已,人往客来,众而已。就像张岱笔下的《西湖七月半》:“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看婺源花也是如此。我辈同道看花的

散文空间 | 词语牵引

我的生活,始终被某些词语牵引着。那些在具体的生活里长期使用的词汇,成为身体里细胞一样的存在。某些牵引着我的词语,不自觉的,或是自觉的,有的是在生活的泥土里长期滋生的植物,有的是自己面对世俗物事的选择,

散文空间 | 影影绰绰

租住在这栋老旧的楼房快七年了。从最初的诸多不适到现在安之若素,我渐渐习惯了在这旧屋子里的生活。老屋有一个朝北的小阳台。推开纱门出去,站在阳台上能看见对面那户人家厨房窄小的窗口。厨房是人间烟火所在,厨房

文艺评论 | 悲壮洄游路,倔强返乡魂

人与自然到底应该如何相处?道家崇尚“道法自然”,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是“浑然忘我”。但在已知的三维空间里,人毕竟不同于任何其他生物,利己、贪婪、短视、暴虐……在对待其他生物时,

文艺评论 | 成为树根的葱叶:故土根脉的断裂与接续

一棵繁茂的大树飘浮在半空,盛开出巨大的树荫,它的根部却被齐齐斩断,空无所依。当你定睛细看时,又会见到影影绰绰的一把葱叶,它们缠绕成一团,形成新的树根,将飘浮的树拽回大地。一把葱叶为什么能接续起断裂的根

诗歌部落 | 时光停在缝隙里(组诗)

漆器细致的刀尖滚过你的身体,那些暗含的品格如今躲藏在哪里?紫檀的胎底轻轻说:我痛。久远的香气阵阵袭来,这是梨花的木质你的一缕秀发就在盒内,漆黑怎样锲入朱红中,才能如此高贵和无痕一场大雪如期来临抛光之美

诗歌部落 | 海边印象(组诗)

南方的海我说的南方是以灵山为中心东边是城塔,换几次名字三元塔,启秀塔,九层塔像一艘大船上的桅杆门前的海就在边上,我就是渔民向南渡过海南的南渡江接连东海,这只小手摸了解放海南岛时渡江的门板落进海水,一撮

诗歌部落 | 误入一种荒芜(组诗)

西河印象我无数次捕捉桥上的那朵云。它不断变换姿态以填补内心的虚无平静的河里藏了一头巨兽有一个清晨,我似乎听见了它的咆哮河面掀起涟漪。白鹭不知疲倦,紧贴河面从这头飞到那头,循环反复无限接近河里的那朵云我

诗歌部落 | 路文彬的诗

一棵树一棵树,被叫作树很多棵树,被叫作树林或者森林一棵树,消失于树林中或者森林中一棵树,要成为一棵树,必须离开树林或森林一棵树,为更像一棵树,甚至要离开草原和大海一棵树,来到沙漠,像草原和大海一样的沙

诗歌部落 | 胡伟的诗

芒种后的小院小麦躺在地里,麦芒已经不是最尖收割的人来或者不来,它已经不在乎满枝的杏,黄里带红。压弯了树枝提醒主人,果肉已经烂在杏仁旁蔬菜感觉还差一点儿劲辣椒太小,豆角不长,茄子花还没落鸡、狗、猫、兔子

诗歌部落 | 华东民的诗

选址在你身后养半亩湖水不种荷,不养鱼。就那样空着唯有边境月,可以入住在你眼底典当琥珀不雕琢,不示众。就那样藏着唯有伤痕,可以探视在你脸上迎娶落霞不对拜,不占有。就那样爱着唯有云端,可以亲近我要去你的雨

诗歌部落 | 韦庆龙的诗

繁星如晤今夜风沙俱寂,繁星如晤时间流动起来,营房墙角的缝隙里一些小昆虫,模仿举着电话的人们颤巍巍的鸣声,像一串透着银光的波澜被月色稳稳地托住。那些轻盈盈的话一定是反复揉搓过的。我分明看到乡音的裂纹里溢

诗歌部落 | 游子的诗

雨水不忍再往春的深处走,一场雨从渭城赶到蓉城。天晴了,能一起静坐的人越来越少了。嘴碎的黄鹂追着人就问你去哪儿?你去哪儿?桃花正艳没有人能抵挡春天的一番好意芒种落霞轻拥着原野,这一刻麦芒映着柔光,青苔的

诗歌部落 | 赵滇的诗

开镰的日子今夜的月亮仿佛能盛下整个乡村田间辛劳的妹妹还没有回家父亲紧握手中的镰刀准备割下春天的记忆屋檐下的磨刀石散发着青苔的气息五月的乡村指向麦芒开镰的日子,乡村的月亮是金黄色的。像母亲烙下的金灿灿的

诗歌部落 | 钟柳的诗

卖菜的阿婆村里最隆重的节日停车场停满各种车子村口的榕树下,阿婆把一块木板搁在两块砖头上做成简易的菜摊上面摆有莴笋、生菜和芥菜不少人驻足细看青菜惊讶菜叶上有虫口和蜗牛都说这是生态蔬菜回去的时候一定要买几

诗歌部落 | 悼母亲

这断魂的雨,让母亲把故乡模糊成一座村口的坟茔我要在这纷飞的雨中,长跪多久才能再一次听到,妈妈那唠叨的叮咛一九四三年,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名叫何邦美的女孩降生在香港。时代的苦难,命运的激流将您带到了北部湾

翰墨丹青 | 情趣 色调 责任

第一次看顾威画画是在五十年前,那时的我们同在山区做知青插队务农,已放弃画画专心稼穑,而顾威劳作之余仍执着于此道,水平也明显提高。记得顾威擅长的是人物画,特别是抓形,他的人物写生在当时我们这拨绘画爱好者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