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 “幼学—家学—女学”协同发展的价值理念、逻辑证成与模式创新 [摘 要] 幼儿成长、家庭建设和女性发展都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三者在理论上有紧密的逻辑性,在实践上有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幼学—家学—女学概念的提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家庭重视的文化基因和当代家庭
“教育神经科学与学前教育”专栏 | 敏感性养育行为对儿童脑发育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与影响因素 编者按:教育神经科学是一门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教育学整合起来,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新兴交叉学科。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教育神经科学引起了国际学术界与各国政府的广泛重视。本期由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神经科学与学前教育”专栏 | 父母缺位对儿童早期依恋的消极影响:基于教育神经科学的证据 [摘 要] 早期依恋关系是个体未来社会适应的重要预测指标。相关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因父母缺位出现的“丧偶式”教养、隔代教养、保姆/早教机构代养等早期教养困境会导致儿童HPA轴功能失调或教养者催产素
“教育神经科学与学前教育”专栏 | 影响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神经递质与神经机制及其教育促进策略 [摘 要] 心理理论是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发展的基础。关于心理理论的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多巴胺能与催产素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五羟色胺能与加压素的正常分泌则是儿童心理理论健康发展的保证
“教育神经科学与学前教育”专栏 | 学前儿童读写准备的促进:基于脑与认知科学的视角 [摘 要] 读写准备是学前儿童将来正式学习读写的基础,与儿童日后的学业表现密切相关。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越来越重视学前儿童的读写准备,制定了相关发展标准。学前儿童读写准备与幼儿园“小学化”在学习内容与
学前教育基本理论 | 被计算的童年:数据主义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摘 要] 随着相关技术、设备、互联网的发展,全面而泛在的数据化成为现实,数据主义思潮盛行。这使得当代儿童正在经历着各种形式的数据监视。从胚胎时期开始直至整个童年,儿童生理、行为、认知、情感、学习、关
学前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 | 从“情”到“行”: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摘 要] 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通常遵循从“知”到“行”的路径。当前我国保育员的学历远低于幼儿园教师,这使得他们不可能走与幼儿园教师一样的专业发展之路。实践中优秀的保育员通常都是因为非常喜欢孩子
学前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 | 新任研究生学历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冲突与应对 [摘 要] 研究生学历幼儿园教师的出现与持续增加是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新现象。关注这部分“新兴群体”的入职适应是推动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带编进入公办幼儿园工作不满5年的7名
幼儿园教科研 | 幼儿园教育的时代新挑战:让幼儿在自然中学习 [摘 要] 在继承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当代自然教育基于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重新思考,要求实现让儿童在自然中通过自然获得自然发展的基本含义。幼儿园应改造以往的空间设计思路,为幼儿创设能够让其在自然中
幼儿园教科研 | 幼儿园户外体验场:幼儿学习空间的新形态 [摘 要] 作为幼儿学习空间的一种新形态,幼儿园户外体验场是对幼儿园传统户外活动形式的解构。通过为幼儿创设自我成长体验场、自然探索体验场、社会文化体验场,幼儿园户外体验场旨在把发展的自主权还给幼儿,让
幼儿园教科研 | 赋权幼儿:教师应对幼儿同伴冲突的正确方式 [摘 要] 同伴冲突蕴含了丰富的幼儿发展机会,教师在幼儿解决同伴冲突的过程中给予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然而,对当前教师应对幼儿同伴冲突方式的调查却发现,教师主要通过直接判断、询问当事幼儿或第三方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