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化论坛2022年第5期

教育文化论坛

教育文化论坛2022年第5期

双月刊 教育教学

简介

《教育文化论坛》坚持学术性、教育性、文化性、民族性和地方性,主要刊载和发表与教育文化有关的名家专题讲座、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学术动态与评价;教育与文化实践和经验等方面的具有创建新、前沿性、资料性、信息性、经验性、服务性的文稿。

目录

教育史论 | 维夫斯的教师观及其现实意义

摘 要:玖恩·路易斯·维夫斯基于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从教师的素养、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教师的工作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其教师观,表现出超乎时代的深度和广度,对后世的教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

思想政治教育 | 伟大建党精神的三重结构与功能

摘 要:践行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功能 发挥其功能,需要重视其结构。伟大建党精神功能的发挥与其结构直接相关。伟大建党精神内含着真理、理想、担当和价值四个要素,这四个要素形成相应结构,产生相

思想政治教育 | 高校省情教育的逻辑演进及优化路径

摘 要:省情教育是增进学生科学认知省情、激发其家国情怀的重要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高校省情教育现状,可从以下路径优化:教育方针应立足于国家和地方战略发展需要,课程设置应与省情国情

劳动教育 | “立德树人”视域下劳动教育再审思

摘 要:凯兴斯泰纳的劳作教育思想是在20世纪初德国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凯兴斯泰纳较早地意识到德国教育的顽疾和公民教育的薄弱,逐步形成了劳作教育思想体系。凯兴斯泰纳提倡重新发掘人的

劳动教育 |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范式

摘 要: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劳动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扬心抑身”等现象,即教学效果体现为重视记忆等“脖颈以上”的部分,忽

劳动教育 | 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价值的“变”与“不变”

摘 要: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价值的确证,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学校劳动教育历时性演进的“变”,体现了从“政治”“经济”到“精神”的重心变迁轨迹,更凸显出学校劳动教育价值在指导理论、价值旨趣和最终目

教育与乡村振兴 | 进城落户农户宅基地流转研究

摘 要: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部分农户已经落户城镇,农村出现了部分宅基地闲置现象。进城落户农户宅基地流转可以优化宅基地配置。本研究以贵阳市为例,运用案例研究法,对贵阳市

编辑与出版 | 历史使命 社会担当 文化传承

摘 要:2021年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画卷。该剧运用场景再现的手法,以《新青年》的创刊拉开整个故事的序幕,高度还原了百年前的中国社会风貌。中

文化与学术 | 木刻版画课程实践教学实证分析

摘 要:把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绘画艺术一直是绘画艺术的重要课题,在壁画、国画、版画、油画创作等方面都有体现。本文以课程“版画中的节日”的教学为例,继续探索以木刻版画的绘画形式在绘画艺术中讲好中国传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