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2023年第4期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2023年第4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欣赏》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荣获首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目录

本期头条 | 与果戈理对话

我:果戈理先生,您在天堂,我在尘世。您又上了年纪,今年二百零二岁了,我说话您听得见吗?果戈理:我虽二百零二岁了,但眼不花耳不聋,看得见听得清,你说的我听得见。我:先向您表示感谢,从小到大,我都在听您讲

本期头条 | 不拘旧说,自成一格

蓝英年先生呈现在人前的第一印象是指间夹着一支烟,吞云吐雾,怡然自得,恍如人间谪仙,趣味盎然。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谪仙”,却不拘旧说,锐意创新,成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先锋学者,获得俄罗斯作家协会颁发的“高

本期头条 | “夜莺诗学”与蓝英年的译学

开题 日瓦戈的第一只夜莺夜莺被日瓦戈钟爱,这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日瓦戈医生》的主人公“医生日瓦戈”的另一个身份是“诗人日瓦戈”,完全可以称其为“诗人日瓦戈医生”。既然如此,在大千世界的种种声音中,

本期头条 | 蓝英年先生“私塾”“私教”侧记

北京有段明城墙,城墙对面有座灰白楼,著名翻译家蓝英年先生就住在这座楼的十一层。2022 年11 月2 日,在明城墙历史遗址的辉映下,89 岁的蓝英年先生为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学的硕博研究生开讲中国俄苏文

本期头条 | 蓝英年先生学术年谱

1933年出生于北平,籍贯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祖籍广东大埔。父亲蓝公武,与张君劢、黄远庸并称梁启超门下“中国三少年”,译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追求民主,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最高人民检察院

大家讲谭 | 千万不要小看林黛玉

用文学抵抗遗忘秋水、杨早好:刚刚过了元宵节,你们在北京有没有去看灯?徽州这里蛮热闹,正月十四还有一场四百人参与演出的盛会,可惜我只赶上了尾巴。以前害怕人多拥杂,现在开始喜欢这样喧闹的人间烟火。人真是容

青年在场 | 批评文章首先要好看

张涛,文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争鸣》兼职编辑。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五届客座研究员。在《文艺争鸣》《南方文坛》《当代作家评论》《小说评论》《扬子江文学评论》《光明日报》《文艺报》

青年在场 | 与古籍相处

1. 文献学是一个冷门学科,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这门学问的?是主动报考还是调剂?谈一谈您对“文献学”的最初印象,现在的理解有没有变化?我是一名理科生,本科学的是计算机软件专业,转行学古典文献经历了一段

经典重读 | 《雄雉》:和平的呼唤

关键词:《诗经》 《雄雉》 和平 政教在周朝有一种徭役制度,政府规定成年男子在一定时期内或特殊情况下,要承担一定数量的无偿劳动,有力役、兵役、杂役数种。当时交通工具极不发达,今天几小时可以到达的地方,

经典重读 | “致意最在逍遥处”

关键词:《庄子》 逍遥游 大鹏“逍遥游”是在中国文化史上最令文人士子向往、对中国文人心理影响最深的一种境界。一部《庄子》以“逍遥游”开篇,整个内篇都紧紧围绕着这个中心点向四面放射出去。“逍遥游”包含了

经典重读 | 两性文化与家庭文化

关键词:鲁迅 《伤逝》 两性文化 家庭文化在揭示鲁迅小说《伤逝》中涓生与子君的爱情婚姻悲剧根源时,以往不少学者认为这一对青年男女主人公拘囿于自我封闭狭小的生活圈子而在革命道路上脱离群众、迷恋个人奋斗最

作家作品 | 物感心应的诗学风致

梁志宏是个治诗艺有年的老诗人了,作品很多,然写诗并不是以诗龄的长短来论高下、衡优劣的,要看的还是诗的品质本身。近读他的几首“小诗”(他曾发表过比较宏大的长诗,且获誉良多),得证诗龄与成熟、高超的诗艺之

作家作品 | “美——远远没有开始”

关键词:潞潞 无题诗 唯美主义 忧患意识我特别喜欢潞潞早期的《城市的纪念》,他却声言要毁之少作,流露出一位优秀诗人自我否定的决绝。他20 世纪80 年代创作的《城市与〈勇敢的野牛之血〉》 《肩的雕塑》

语文讲堂 | 文章的思维模式

我们常说文无定法,但并不是没有规则。正如兵法变化无常,孙子兵法却千年不变。万事都有个规矩,这其中有一个最普遍的规矩就是思维法则。思维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一切思想活动的存在形式,科学、生产、战争、建设、

语文讲堂 | 王安石《哭梅圣俞》臆说

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四月二十五日,梅尧臣在京师的大疫中去世。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十一嘉祐五年五月的一道诏书:“京师大疫,贫民为庸医所误死者甚众,其令翰林医官院选名医于散药处参问疾状而给

语文讲堂 | 七绝之《爱莲说》 清正之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为书斋取名“逊志斋”;因故里旧属缑城里,又称“缑城先生”;又曾于汉中府担任教授,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

精神肖像 | 一位充满生命活力的百岁老人

20世纪80年代,我在山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当干事、处长,刘江是宣传部副部长,分管文艺,是我的直接领导、顶头上级。刘江老谆谆教导,言传身教,做人风范,做事风格,对我影响深远。今刘江老仙逝,驾鹤西行,不胜

精神肖像 | 生命有长度书法有高度

癸卯春节前夕,微信传来消息,105岁的刘江老仙逝,我不由心中一怔,天不遗一老啊!待心情平静下来,我即为他拟以挽联:“赤心赤胆,功著太行丰碑永;善艺善文,情盈翰墨益寿长。”我与刘江老认识已有40多年,虽

精神肖像 | 革命历史小说的辩证法、经典化和总体性

中国当代革命历史小说往往在历史的“宏大共名”与“地方空间”的抵牾或和解当中,完成着自身文学多维谱系的延展与增殖,阶级、历史、政治、战争、英雄、家族、爱情、乡村、民俗,甚至传奇、古典、浪漫、欲望、魔幻、

百家茶座 | 三十年前的读书札记

读王晓明《追问录》王晓明说“人文精神寻思”应该理解为“知识分子的自我诘问和自我清理”,这是针对当时社会现象提出的严肃思考。自我反省需要突破时空所限的当下性,往上追溯,在历史中寻找知识分子精神传统的缺陷

百家茶座 | 苏轼与黄庭坚

苏轼这个人,有政治水平,有文学能力,有人格魅力,既有经国济世的一等才华,更是一朝一代的文学领袖,甚至放到整个文学史上,也是一等一的顶尖高手,是一个比较难找到缺点的人。在苏轼生活的时代,因为他正逢北宋新

百家茶座 | 《陶文鹏论宋诗》序

凤凰出版集团将推出《陶文鹏论宋诗》,编辑李相东先生寄来书稿,并言及陶先生欲我为之作序之意。我与陶先生相识近三十年,同治宋诗,见面少而相知深,心中视其为学界前辈,而因其平易近人之故,见面每以“文鹏兄”称

百家茶座 | 政治制度沿革与诗学体系建构

关键词:混一风雅 元代诗坛 翰林国史院 体系建构政治对文学具有毋庸置疑的影响,尤其在元朝这样一个“四极之远,载籍之所未闻,振古之所未属者,莫不涣其群而混于一”a 的“大一统”王朝。而对于元代文人来说,

百家茶座 | 少年积篑老为山

因疫情闲居在家,读书度日,前些时日忽然接到快递,厚重沉实,启封见书,乃张新科教授寄来的近版大著《为山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年7 月版),随兴翻读,颇生浮想。何谓“为山”?作者自谓取意于《论

百家茶座 | “五四”阐释史与现代中国的经纬

据说,作为《历史学人》第2 辑的《觉醒的年代:1919 年前后的中国》(山西人民出版社2021 年版;以下简称《觉醒的年代》)本拟在2019 年“五四”百年时亮相。由于诸种缘故,才延至2021 年问世

百家茶座 | 口述史与互文性视野下的《战火中的青春》

近些年来,口述史的整理与出版备受关注,其价值在被充分认可和挖掘的同时,也潜藏有一定的问题。有些口述史,在复现历史或打捞历史的口号下,暗地做着解构革命历史或正史的工作。这样的口述史,某种程度上仍旧属于新

百家茶座 | 学不可以已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近来,细致阅读了刘跃进先生的《从师记》一书,感慨良多。在阅读的过程中,头脑中就一直萦绕着这句名言。我虽与刘跃进老师素昧平生,但因为我的沉浸式阅读,所以又好像是老熟人。阅读两遍过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