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2022年第5期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2022年第5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欣赏》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荣获首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目录

本期头条 | 一个人的学问、信仰和作为

赵园附记:以下两篇是得后的旧作,分别发表于李何林先生与王瑶先生去世之后。得后的鲁迅研究,得李先生与王先生的引导与鼓励,对二位先生感情甚深。《名作欣赏》愿重发二文,或也可以作为对前辈学人、鲁迅研究先行者

本期头条 | 夕阳下的王瑶先生

史发展的阶段性的质的标志的……许多见解,脱口而出,“出语多谐”。这时他自己先笑,我们也笑,他就笑得更响。我几次劝超冰多主动来听王先生聊天,记一记那些很难复述的语言。可惜我懒,她也懒,大家都“得意忘言”

本期头条 | 得后教我

在得后、赵园家闲聊天。说起如果有来生,投生到哪个国度,干什么行当好呢?赵园说,北欧的某国吧,北极光风景的导游?问得后,得后很坚定地说,还是要生在中国,还是要研究鲁迅!众皆大笑。20世纪70年代末,我读

本期头条 | 王得后与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立人”脉络

关键词:王得后钱理群 《鲁迅研究笔记》 立人2021年,商务印书馆推出了王得后先生的《鲁迅研究笔记》。这是一部十分特别的著作,著者王得后先生是新时期之前(1976年)就进入北京鲁迅研究室的“老一代”学

本期头条 | 立人之言 知己之书

一尽管一向都知道王得后老师与北大现代文学专业的几代学人关系亲密,堪为“至交”,但予生也晚,到了我读书的年纪,其实已经不能常在燕园中看到王老师的身影了。印象中,除去同门师兄师姐的博士论文答辩时,我仅在为

本期头条 | 王得后先生学术年表

1934年1月1日出生于湖北汉口,谱名王德厚,乳名汉元,笔名王得后。江西永新县人。1946年就读于江西省立鄱阳中学。1948年就读于江西省立南昌第一中学。1953年6月,由南昌市立第三中学毕业,考入北

大家讲谭 | 当下文学很需要一场“启蒙”

马兵,文学博士,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曾任职于山东文艺出版社,历任编辑、编辑室主任。2007年7月调入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20世纪

经典重读 | 赵姨娘:“我太难了!”

同情之理解赵姨娘是幸运的:从奴婢到小妾是幸运的,脱颖而出,淘汰了一大批对手 从小妾到得宠的小妾是幸运的,淘汰了争宠的对手,甚至正室 从得宠的小妾到有儿有女的小妾是幸运的,又淘汰了无儿无女的小妾,在“母

经典重读 | 庄子与惠子

历史上,与庄子打过交道有名有姓的,用不了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而且就是这么为数寥寥的几个,还说不好哪位算得上是庄子真正的朋友。不过,也有一位是例外。他,就是惠子。没错,惠子与庄子两人间确曾恶语相向,也

作家作品 | 路遥小说《人生》的真实历史

关键词:路遥 《人生》 甘泉 原型引言当代著名作家路遥被誉为“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在他的成长历程中,陕北的三个地方对他至关重要:榆林清涧县,是他的出生地 延安延川县,是他的成长地 延安甘泉县,是

作家作品 | 蓝鸟与隐喻

读俞胜长篇小说《蓝鸟》之前,先浏览了几篇相关评论及俞胜的访谈录,归纳评家和俞胜的阐释,《蓝鸟》是一部乡村青年进城创业奋斗的励志小说,描写东北乡村高二学生毕壮志因感情挫折而辍学创业,从乡村来到县城,继而

作家作品 | 理想主义的结晶

长篇小说《“李尔王”与1979》是一部深切关注历史、时代和人性的作品,充满浓烈的理想主义色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家》杂志连载完毕还不到四个月,它就获得了在海外华文文学界备受关注的“中山文学奖” 而

作家作品 | 从《李尔王》到1979

薛忆沩的《一个年代的副本》是了解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文学作品。这篇笔触极为细腻的随笔提到了两个与“外公”相关的特殊细节。第一个细节发生在70年代的初期。有一天,在乡下外公家度假的薛忆沩无意中在外

作家作品 | 一部小说的身影与气息

去年八九月间,我捧着2020年三、四、五月号的《作家》杂志,捧了八天,才把连载的薛忆沩最新长篇小说《“李尔王”与1979》细读了一遍。接着,我前后用三个星期去撰写一篇近三万字的长文,完成了对这部长达四

语文讲堂 | 闲说苏轼的《百步洪》二首

元丰元年(1078),王巩到徐州拜访时任太守的苏轼。王巩字定国,一生没做什么高官,但名士风流,颇为知名。时年三十许,风华正茂,宾主相得甚欢。盘桓十几天,王巩离去。一个月后,参寥子来访,这是苏轼在杭州认

语文讲堂 | 她是鲁镇时代活得最清楚的人

关键词:鲁迅《祝福》 祥林嫂 隐性结构 看客 谋杀 命运《孔乙己》隐性结构——对立的士子刘勰在谈及“隐”“秀”时说:“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 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

百家茶座 | 阐释的张力:对陶渊明《乞食》诗的多元解说

在中国诗史上,陶渊明是第一个以《乞食》为题的诗人。唐人顾况所谓“空负漉酒巾,乞食形诸诗”(《拟古》),确实捕捉到了这一独特的诗歌景观。《陶渊明集》卷二《乞食》诗曰: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

百家茶座 |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生于悲歌慷慨的燕赵之地的高昌,人品与诗品俱佳。其人即之也温,其诗咏之也永。他是新旧诗坛的两栖莳花人,也是新诗与旧诗兼擅的诗家射雕手。在旧体诗词的原野,他多面开弓,弓弦响处,纷飞箭矢奔向的是各种体裁的诗

百家茶座 | 读《吴宓诗话》随感录

一对莎士比亚的研究和评论,在全世界范围,早已“汗牛充栋”了,一句话——“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为何莎士比亚会“说不尽”,而其他作家,却罕有如此评价?或至少别的作家不及莎士比亚这样,作品被世人代代演出,代

百家茶座 | 超越时空的想象

蓦然回首,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往事了。那时我还是一个北国春城酷爱写诗的文学青年,一次拿着几首自己写的诗去找一位前辈请教。前辈在我的诗稿上丹黄灿然一阵批改后,讲过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写诗不要学蛇,永远把肚皮

百家茶座 | 孙犁《欧阳修的散文》的投稿与发表

关键词:佚简 稿签 孙犁 纪鹏 解放军文艺最近网上晒出一封孙犁写给纪鹏的短信,从字迹看,确系孙犁手笔,写作年份不详,并未收入《孙犁全集》(修订版)和《孙犁文集》(补订版),属于佚信。与《致纪鹏》同时出

百家茶座 | 阅读许倬云侧记

由远及近:许倬云印象朦胧记得初次听到许倬云先生的名字,是在二十年前读硕士研究生的课堂上,郑也夫老师提到许先生和他的《西周史》,留在我印象里的是,遥远的异国有一位史学大家,名叫许倬云。后来读博士,在明尼

百家茶座 | 中华百工 匠心独运

中华百工,彪炳史册,时代呼唤,大国工匠,既是渊久的历史追忆,也是新生代的精神感召。这其中有曲折,有遮蔽,有传统,有新义。近人薛福成针对近代社会西方工业文明的昭示,追溯中华文明的历程,撰《振百工说》以警

百家茶座 | 历史意识·儿童本位·现实关怀

关键词:儿童文学史 学术渊源 价值立场 现实指南“重写文学史”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潮之一。参与其中的学人通过对“何为文学史”的思考,冲击了旧有的文学观念,也促进了新的文学评价标

百家茶座 | 新见熊佛西集外书信考释

关键词:熊佛西 集外书信 《孙中山》 梁实秋《铁花》熊佛西是杰出的戏剧教育家和剧作家,中国话剧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之一,与田汉并称“南田北熊”。他一生创作了27部多幕剧和16部独幕剧,有7种戏剧集出版,著

百家茶座 | 张伯苓致焦菊隐佚信及二人交谊考

关键词:张伯苓 焦菊隐 佚信 交谊 戏剧笔者此前发现一封张伯苓致焦菊隐的信,据其来源推断,当为焦菊隐旧藏。检视2009年版《张伯苓私档全宗》、2015年版《张伯苓全集》等书,均未收录,当为张伯苓先生的

作者手记 | 寻找路遥

2020年夏天,来自江苏的我,怀着对陕北作家路遥的追思,踏进陕北大地,开始了探寻路遥人生轨迹的旅程。从那时起,我访遍陕北十六个县,奔走于榆林、延安、铜川、西安、北京,行程数千里,历时近两年,自费进行采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