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三棱镜·胡学文 | 物质与意象 一文学的两极,一极通向世俗,一极通向精神。一极向下,一极向上,方向相反,但指向其实是相同的。由世俗升华,或由精神观照。这么说有些拗口,我们换个说法。文学关涉情感、灵魂、精神、信仰、认知等,这些都是看不
名家三棱镜·胡学文 | 为了告别的聚会 近几年来,学文的笑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爽朗。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几个人会约个时间,进行写作者的聚会,聊天、小酌、互相善意地调侃对方,好像这是生活中平常而平淡的事情。直到某一天,他突然南下,告别生活了五十
名家三棱镜·胡学文 | 生之书与未来之书 《有生》发表于《钟山》 (长篇小说2020年A卷),2021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这一年,胡学文南迁,成为一名新南京人和江苏作家。从文体上看,《有生》显然是北方巨大型的长篇小说。我们说的北方,是
大家读大家 | 阶级 阶级是人类文明历史的构成要素,十八、十九直至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无一不是从这里生发。服从与反抗,冲突与和解,上升和下滑,破壁而出归去来兮,无论辐射到多远,追其究竟,总是回到社会分层的根源。今天我要说
青年写作的问题与方法 | 青年写作与整体语境问题 如果抛开对于青年的意识形态化理解,仅仅将其界定为年龄与代际的划分,那么与如今的日益面目模糊所不同的是,直至21世纪初年的青年写作至少都有迹可循,比如1990年代末的“70后”和“80后”写作,前者夹杂
青年写作的问题与方法 | 当下青年写作的“四种症候”及其反思 我在高校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对当下文学作品的关注,是本职工作之一。业余时间,我也是一个写作者,热衷于创作小说。从这样“撕裂”而“尴尬”的身份出发,我对当下青年小说创作有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这些看法
青年写作的问题与方法 | “走向世界”与描述自我:青年作家非虚构写作中的旅行书写 当我们谈论青年写作的时候,更多集中在小说文体上,较少提及非虚构写作、散文和诗歌创作。这种情况一方面源自长期以来形成的文体等级链习惯,另一方面小说构筑的世界更加宽泛和自由,作者的价值和立场能够得到多元释
文学地理·新诗与江南 | 大象的退却,或江南的对立面 以“中原”或河洛地区为“天下之中”,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观察到一种文明不断南移的现象,这一文明或教化的南移,和政治权力中心的逐渐北进又构成奇妙的关系。一个比较早的关于南方的想象竟然来自孔子:“子路问强。子
文学地理·新诗与江南 | 驶向“另一种地理” 一人们总是偏爱用自己感到舒适的方式去看待世界。由于古往今来人类的天性几乎都相差无几,趋利避害、删繁就简、拈轻怕重、好逸恶劳向来都坐拥最大份额的赞成席,由此形成了一套“人性的、太人性的”思考方式和世界图
文学地理·新诗与江南 | 当代诗中江南书写的古今互动 一、 破题兼作简单梳理在中国文化的谱系里,“江南”既是地理名词,又是文化概念;既是汉语文学的重要书写对象,更是中国文人自古典时代延续至今的精神原乡。它还是一个内涵与外延不断更新与移动的概念a,一个常提
文学地理·新诗与江南 | 神奇的江南性 我在李立扬的一首诗中看到过“新诗中的江南”。这首《我请妈妈唱首歌》 (曲子译)是这样的:她唱了,外婆跟着也加入进来,母女俩唱着,仿佛年轻的女孩。如果父亲还活着,他会拉起他的手风琴,并像船一样摇摆。我没
思潮与现象 | 历史叙述和时间意识 在所有和文学构成词组的文学类别、体裁之中,如女性文学、海外华文文学、离散文学、少数民族文学、报告文学、非虚构文学等等,大概只有历史与文学最没有违和感,其他概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争议。但历史与文学没有类
思潮与现象 | 从作品出海到生态出海: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现状 中国网络文学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外输出作品上万部,海外受众近1.45亿人,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从2004年网络文学开始向海外出版机构售出版权、网络文学被翻译出版,到2012年后各大网络文学翻译
作家作品论 | 汪曾祺:一个中国式的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一 、“我是一个中国人”1980年10月,《北京文学》杂志发表了一个短篇《受戒》,人们开始注意到一个陌生的名字:汪曾祺。及至《大淖记事》等小说接连刊出之后,人们便都记住,并且喜欢上了这位“年轻”的老作
作家作品论 | 黄金原野,黑暗森林还是元宇宙 宇宙与文明的未来既是科幻文学的永恒母题,也是刘慈欣科幻书写的根本主题,而如何在宏阔终极的宇宙中探索人类文明的未来,则是这一主题书写所追问的核心问题。“元宇宙”兴起并被引入相关讨论后,外向拓殖自然大宇宙
作家作品论 | 战争文学中的想象、记忆与方法 一、想象与记忆的绞缠与博弈作家借助于文学的抒情性和隐喻功能遮掩了战争题材的硝烟性,恰恰反映了战争主题下的创作过程以及同题材作品与生俱来的固执性格,这些文学努力难以摆脱历史已经发生的牵绊,作者越是执意坐
作家作品论 | 略论陈彦小说创作的戏剧化特点及地域文化的影响 此前,陈彦活跃于戏剧、戏曲、影视剧创作等领域,创作了《迟开的玫瑰》 《大树西迁》 《西京故事》 《山乡县令》 《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十余部大型戏剧剧本,且收获颇丰,屡获“曹禺戏剧文学奖”“文华编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