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年第6期

扬子江文学评论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4年第6期

双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扬子江评论》先后设立焦点话题、乡土都市文学与文化评论、名编视野、名刊观察等栏目,集中讨论和研究了诸如“阶层与文学”、“可持续写作”、“文学传媒”、“文学制度”、“反思90年代”等富有现实性、学术创新性的“真问题”,汇聚了中国当代文学、文化研究界的一些优秀学者、批评家及博士生的真知灼见,引起了当代文学学术界的关注和好评。

目录

大家读大家 | “卑微者”的小片天空

一、“现代抒情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汪曾祺是评价很高,地位也相对稳定的小说家、散文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用八年时间,对他的小说、散文、戏剧、评论、书信等钩沉辑佚、考辨真伪、校勘注释,于201

名家三棱镜·乔叶 | 关于《宝水》及其他

一、从乡村情感出发这么多年来,我写作的内在动因一直在发生着改变。曾经以为写小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后来以为写小说就是写故事,再后来以为写小说就是表达认知,直到近些年,我觉得写小说本质上就是在写自己

名家三棱镜·乔叶 | 时间与作品

一、时间里的乔叶二十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和乔叶做了“鲁三”同学。所谓“鲁三”,即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那时的鲁院还驻扎在八里庄,校园比较“瘦小”,50个房间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50位作家。

文学史新视野 | 犹疑的诗学与历史的镜像

如果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史进行总体性的观照,“犹疑的诗学”无疑揭示出了隐而不彰的文学表述及文学史形态,特别是其通过现代主体犹疑不定的内部辗转及其崎岖演变,呈现出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史与

思潮与现象 | 百年中国乡村小说史论的别样建构

几年前读韩春燕的专著《风景颗粒——当代东北地域文化小说解读》,便被其独到的见解所吸引。作者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娓娓评述着她钟爱的作家和作品。像微微春风,吹拂着白山黑水,似霏霏春雨,滋润着读者心田,使人在

作家作品论 | 共时、乌托邦冲动与真理时刻

在王安忆晚近的作品序列中,“自我与历史”的辩证被纳入乌托邦之形式与乌托邦之欲望的辩证中,人物似乎不足以承载乌托邦冲动并将其形式化。相较将乌托邦置于过去的《天香》 《考工记》,在《一把刀,千个字》中,讲

作家作品论 | 革命、身体与日常生活

在王小波去世之后,关于他的作品与思想的讨论不断,王小波之死成为1990年代重要的文化事件。1998年,《不再沉默——人文学者论王小波》出版,其中收录了15位人文学者对王小波的评论,许纪霖从王小波推崇欧

作家作品论 | 荒诞中的强力修辞与思想之镜

在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创作中,朱涛的修辞强度非常高。这一点早已被当代诗人、批评家注意到了,何言宏、张清华、杨庆祥、欧阳江河等人就曾指出朱涛诗歌有一种“强力”。不过,朱涛诗歌的这种高强度修辞,尽管不可避免地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