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三棱镜·陈先发 | 黄岩说诗 我跟大家在朵云书店见面,聊聊诗,很开心。我平生首次到黄岩,可惜未在最佳时,赶在了橘花已错失、蜜橘未长成的空白期。不过,此处之失,它处之得,听说十天前才开的海捕之禁,昨天夜间,我在大排档上吃海鲜时大快朵
名家三棱镜·陈先发 | 困境与蝶变 我和先发相识快三十年了,纯粹建基于诗的友谊,历久弥坚。窃以为,我们是真正的同时代人。玛丽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说,你没有读完一个诗人的每一行诗,就不能作出准确判断。持续跟踪阅读,一个读者也就成为一
名家三棱镜·陈先发 | 恍惚之思,其中有道 如果说存在着一种可感知的“思想之诗”的话,或许很多人会想到陈先发的写作。他的诗为当代文学贡献了一种独特的沉思者形象,尤其是体现在陈先发近期诗章中的“思想-感知”的辩证运动,构成了极富魅力的言述。然而诗
文学史新视野 | 挑战与突围 新世纪以来的中国非虚构写作可谓异军突起,备受关注。它既迥异于传统的虚构类写作,又不同于惯常的报告文学,全程融入了创作主体极为丰富的个人感受与思考,且以可证伪的方式,呈现了诸多耐人寻味的重要事实,并为人
文学史新视野 | 摹写与主体性的缺失 20世纪50年代,在现代时期以小说家名世的丁玲只写出过两部小说的片段。除革命历史题材的《在严寒的日子里》外,便是她于1955年底到1956年初创作的现实题材的《杜秀兰》 (未完稿)。a《杜秀兰》现有六
文学史新视野 | 从历史到未来:重写城市“中间阶层”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问题的提出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晚年研究中,发现了城市的重要性,他预言会出现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世界城市的联盟,地球上的居民将随着世界城市的到来,进入一个单一社会的时代:“未来的世界城市将会使目前所
文学史新视野 | “新时期”的位置: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的起点叙事建构 引言:新时期文学,能否常新?新时期文学出现至今已近半个世纪,这一文学不仅担当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启航的重大任务,而且也参与到对现代化道路的反思活动中,无论是探讨对外开放还是对内改革的种种问题,新时期文学
大家读大家 | 文学里的城市空间 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1980年代文学中,许多重要作家,如王蒙、莫言、张承志、史铁生等,我都没有讨论,自然不是他们不重要。这就是我开头说的,选择的对象主要与能否阐释我的某些想法有关系。这一讲谈王朔,也是
青年学者奖 | 夷犹者的捣乱与辨难 一、夷犹者在午后出发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李洱的成名作是发表于1993年的《导师死了》,彼时李洱27岁,已经在郑州一高校任教六年。而仅比他大两岁、同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系友的格非已经以先锋小说家的身份成名
青年写作的问题与方法 | 文艺青年、“80后”写作与“自我”的历史动能 一、问题缘起:“80后”写作与“自我”变奏二十年1999年,还在上海育才中学念高中的周嘉宁,在《萌芽》杂志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中崭露头角,接连获得首届大赛二等奖、第二届大赛一等奖,后入读复旦大学中
新作快评 | 致此时此刻:关于《空山横》与演讲缔造的可能世界 1916至1920年间,伯林一家住在彼得格勒城北一个小型陶器厂的顶楼,那是一套租下的公寓,楼下院子四散着陶瓷的嵌花器物的碎片,楼上有间藏书室,伯林“孤独而早熟”童年的一部分,就在这里长成。“他发誓自己
新作快评 | 大地上不安的魂灵 一胡学文的长篇新作《龙凤歌》依旧是一部关于乡土、生命与苦难的作品。小说以一个家庭在半个多世纪中的生命史、生活史、精神史结构全篇,并在这一主干之上不断枝蔓出新的故事,最终呈现出乡土社会复杂的生活面貌与情
跨界写作 | 文学停止的地方,生活出现了 《猫鱼》是演员陈冲的自传体散文集,收录的十多篇文章起先发表于《上海文学》,然后结集成这六百余页的厚厚一本。“猫鱼”是什么?陈冲解释说,那是旧日上海用以喂猫的一种极小的鱼,随着猫粮的出现,“猫鱼”在人们
作家作品论 | “知识人形象”与知识分子写作的流变 21世纪以来的三部长篇小说《你在高原》 (2010)、《应物兄》 (2018) 、《北流》 (2022)表明,知识分子写作不仅代表了当代文学的思想高度,而且其思考及艺术特点也显露出某种流变。与同时代小
作家作品论 | 论黄蓓佳儿童文学的文化审美建构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投身文学创作以来,黄蓓佳的儿童文学一直受到读者和学界的关注。从早期的《小船,小船》 《芦花飘飞的时候》 《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等优美、细腻的短篇小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乃至二十一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