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视界 | 我二十七岁那一年 入秋以来,一连下了几场雨,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凌晨三点,我从睡梦中醒来,再也无法安然入睡。我已经二十七岁了,还是单身。最近,这件事情一直折磨着我,让我焦躁不安。我不允许自己到了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可是,
小说视界 | 走出那片海 我行走在没有白天和黑夜的旷野,脚下是断裂的铁轨和混乱石子铺成的路基。尖叫声和哭喊声似乎从遥远的天边传来,又像是从地下传来。这些声音响起的时候没有任何征兆,又没有任何征兆地消失。我睁大眼睛四处搜寻,眼睛
小说视界 | 余生灿烂 一找到田铎的大公法律事务所,于萍颇费了一番周折。事务所在通江街与滨江路交界的拐角。这是一座刚进行完老旧小改造的楼房,外墙刷了一层砖红色的新涂料。事务所在一楼,门脸不大,对着通江街。门口两级台阶,铺着红
小说视界 | 不能卖的画 刘志才想买辆好车,但钱不够,想来想去,想到了保险柜里有幅画,决定到拍卖行试一试。这幅画,是她姥爷的遗作,平生只见过一次,还是她妈妈抖开让他看的,据说很值钱。画的是:一个绿色大胶盆里有一条大鲤鱼,盆里有
散文短章 | 重庆记 只身出门。记不清多少次了。几件衣服,一本书,手机及充电器。这种状态持续了整个我个人的2016年春天。当然,万事万物都有原因。人在许多时候所谓的困境,在很多时候波澜不惊,甚至与本心相反,呈现出一种极其葳
散文短章 | 秋收冬藏 1何谓秋?《说文》解曰:“秋,禾谷熟也。”即万物成就、收工之时也。确实,秋天是万物丰收的时刻。“七月半,枣红圈,八月半,枣落杆。”又说:“七月的枣,八月的梨,九月的柿子红了皮。”其实岂止这些,苹果、石
散文短章 | 时光流转的蛩音 半盏江南一盏春江南来信。信是信笺,“笺”上一角,江南好风光,有薛涛笺气息。赏“笺”上江南,须有一壶茶。江南风情,亦是一味新茶——半盏江南一盏春。提壶烧水。红泥小火炉,铁壶一把,瓷盏两三盏。临窗而坐,晨
散文短章 | 夏味三章 酱香吃了端午粽,家家把酱做。端午一过,青梅挂枝头,江淮一带冗长的梅雨季节即将来临,旧日乡下人家家家户户开始做酱了。酱是民间最传统的调味品,一份酱香会调配并丰富乡下人家平淡的生活。梅雨时节因值江南梅子黄
散文短章 | 地灵人杰顺阳川(外一篇) 从淅川中部的板桥川到最东南的顺阳川,丹江要流经一个叫“小三峡”的地方。这里两山夹峙,悬崖壁立,林木葱郁,怪石峥嵘。近四十里长的峡谷,十步不重景,百步两重天,虽无长江三峡之雄伟险峻,却有玲珑幽深的秀美。
散文短章 | 草木笺 1春天的泥土是软的,柔软的,上面覆盖着一层杂草,一层碧绿碧绿的杂草,厚厚的杂草,像盖着一层厚厚的绿色地毯。一连七八天下雨,泥土是湿润的,泥土中包含着满满的水分,杂草中也包含着满满的水汁,用手一拔,手上
散文短章 | 古籍里的秋蝉残韵 秋风起,落叶黄,一片萧瑟之中,却有秋蝉之鸣,如泣如诉,诉说着岁月的流转与变迁。此时的秋蝉,已不似夏日那般喧嚣,它们的声音里多了几分沧桑与深沉。它们栖息在枯枝之上,振翅而鸣,那声声悠长的鸣唱,似是对新秋
散文短章 | 雪野 大雪,自天而降,满眼成诗。落于河中,从水面滑过,贴着小河的脸,抒写冬的诗句。一连续几天,老天爷披着灰色暗沉的袍子,忧郁着面孔,俯瞰大地。旷野的风,虽说不大,却刀子一般掠过,刺痛大地的每一寸肌肤,和她怀
诗歌前沿 | 盛夏的果实(组诗) 气味只有一个人闻见了知了嘶鸣的气味妇人们手中的蒲扇摇来喧哗的气味酷暑被太阳濡湿翅膀上升的气味只有一个人闻不到贵宾狗偶尔轻吠闻不到空气中窒息的缝隙里露出良心的鸟鸣只有一个人在闻见与闻不见中起床,梳洗一生
21世纪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 | 自然而温润的浪漫诗学 田君的诗歌创作已历三十余载,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表现方式上,既有浪漫主义,也有现实主义,甚至不乏更为现代的表现方式,但无论如何变化,抒情性一直是其不变的内核,田君将叙述融入抒情之中,使之相得益彰。因此,
21世纪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 | 诗歌与我 中国诗歌有两个源头,一个是《诗经》,一个是楚辞。在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信阳有八百多年属于楚地。从文化层面来讲,信阳数千年间一直处在楚文化的影响范围之内,楚文化所特有的浪漫气质对于信阳文化艺术的影响深刻
21世纪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 | 乡村振兴,王庄先行 (一)“红薯哥”李书强在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红薯哥”李书强的故事如同一首激昂的乐章。在红薯产业科创园的斜对面,他的专业合作社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希望的光芒。在那红薯收储库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21世纪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 | 那是个美丽的地方 夏日的风和阳光浩荡而热烈地拂过车窗,路边的梧桐和杨树繁茂葳蕤,我正在通往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被无数人传颂和赞美的村庄:王庄。我印象里的村庄应该还停留在年幼的那个时候,没错,她拥有低矮的房舍,稀疏陈旧地
21世纪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 | “穷秀才”的致富经 仲夏时节,野外绿意盎然。我们一行人前往唐河县滨河街道王庄村进行创作采风活动。行程途中,唐河的友人向我们介绍:在我们唐河县乡村振兴建设中,可是出了一个脱贫致富的“大能人”王万才,他不仅是我县首批脱贫示范
21世纪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 | 美丽王庄不是梦 去过王庄很多次,就这两三年来说吧,十次总是有的。有时是因为公务,有时是纯休闲,带着家人,到王庄转转看看,接接地气,其乐融融。偶尔遇见正在侍弄菜地的村民,他们会慷慨地给你一大捆刚摘的蔬菜,正想表达谢意,
21世纪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 | 想做王庄的一棵红薯(组诗) 想做王庄的一棵红薯六月骄阳,用火红的引信引爆眼睛和心灵。在唐河王庄冒火的土地上,指认一棵叫红薯的植物它在爷奶的地窖里金贵过在父辈的切刀下救过村民的性命在我的记忆里泛过胃酸,染黄饥饿的童年我依然爱它,母
21世纪河南作家系列研究工程 | 素描王庄(外一首) 王庄是唐河的一只鹭鸟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飞得很高一张纸撑起蔚蓝的天空剪子就是善解人意的春风让鸡、牛、羊有了温度和思想跟着剪纸人翩翩飞翔拉宽乡村的田野荷塘的胸怀藏着村民的美丽心事一个夏季的自然清凉浓缩进一
南阳青年作家专栏 | 黑土地上的守望 风和日丽,天朗气清。辽阔的天空下,一片黑土地上,一个年轻的妇人在辛勤地劳作着。或许是累了,她直起腰,抬起头,用手罩在额前,出神地看向远方,像是与梦想进行高雅的交流,之后,她又弯下腰继续劳作。树叶青了黄
南阳青年作家专栏 | 桂花二题 三秋桂花天渐渐凉了,一脸墨绿的树叶渐渐失去了昔日的阳刚,渐臻成熟,和颜悦色地站在季节的门口,如同一脸和气的老者,坦然面对生命的历程。爱美的花儿,也紧随夏日的身影,渐行渐远。而这时,在八月仲秋,在春花烂
躬耕论语 | 精彩的历史插花 笔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种常用文体。文学意义上的笔记二字,和我们平时听课、听报告、读书读报时所做的记录是不一样的。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总术》中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