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学2025年第2期

上海文学

上海文学2025年第2期

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上海文学》坚持高品位、前卫性的文学理念,凸显当代都市生活的品质,以小说及文学、文化研究方

目录

短篇小说 | 自由训练场

我的朋友老矿十几年前在边境盖了一栋房,此后就一直住在那里。老矿今年七十二了,他说也许在那里住到死。边界是以一条马路为界,马路的那边是境外。这条马路紧挨一座大的荒山,名叫魁山,山里尽是形状古怪的石头,只

短篇小说 | 泡桐树把月亮都遮完

开门的瞬间,林绺儿没想到屋里居然有个人。中年女人警觉地从沙发起了身,过道的声控灯刚好熄灭,影影绰绰的夜光只照到她半张脸。“你哪个?”女人先开了口,神色紧张,有点质问的意思,反倒把她问懵了。走廊上的两个

短篇小说 | 关键帧

门“砰”的一声撞响。她决定最后检视一遍镜中的女人。残余的水贴住了两侧虚黄的发丝,她能清晰地看到细小的皱纹正在不断蚕食这张暗褐色的鹅蛋脸。指尖把卸妆棉捻成一个小疙瘩,接着抛进了垃圾桶。到客厅时,陈志明已

短篇小说 | 召唤术

遇到张斌后,我不得不在脑海里重温一遍召唤术:在地上画一个等边三角形,每角坐上一人,三人各持铜锣、木剑、砂钵,待日月交会之际,敲响铜锣,舞动木剑,燃黄纸于钵内,再附以咒语,想召唤哪位神灵,便对月呼其名。

短篇小说 | 回声

他到来之前,她先洗了一个澡。说实话,她连他长什么样都快不记得了。她只记得他年轻的手臂,像足球队员那样健硕的小腿肌肉,还有宽阔的腰背,从黑暗的卧室里走进卫生间的背影。她就要三十四岁了,原来以为自己会如人

短篇小说 | 不同时空中的小屋和小径

1坐在苜蓿地小径上的小屋迁入坐在小径上的土坯屋,忘了过了多少天,有紫苜蓿开花的夜晚,先后有两个人像来访的客人一样敲窗叩门。之前,我和体育老师王安忠住在依傍学校大礼堂(兼饭厅)的一间耳房里。像隔墙有耳,

中篇小说 | 白文鸟公司

雨连下一星期,坏天气结束于这天早晨。先是天色被一只无形的手调亮,后来从云中掉出最后一批雨,其他雨稀疏洒落,唯独动作最慢的一滴雨脱离大家,由风推送着,斜向飞越遥远距离,似乎将落在一所小学操场,险些降落于

结网纪事 | 从寻根到余华《第七天》

一九八四。我说的不是那部著名的小说,而是二〇〇四年底的新闻,一群人在杭州纪念“寻根会议”四十周年。网上流传的那张合影是由我保存并传播的,照片谁送我的忘记了,送我真是送对了,我将它给过不少学人。此照片用

心香之瓣 |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燕京大学校训“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是当时的司徒雷登校长提出来的,对我的妈妈冰心的一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服务就是人们自愿奉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而服务。她觉得为他人、为

人间走笔 | 邻居

一一条江宁路,北起苏州河,南至南京西路,跨越普陀静安两个区。江宁路桥,原称造币厂桥,因桥的北面是上海造币厂,厂里一支工人足球队很有名。沿江宁路桥往南,过了长寿路,马上到安远路,这里是上海三大寺庙之一的

人间走笔 | 擂茶记

1.手一双手,从什么时候开始,具有了老树皮的属性?它们骨节粗大,青筋突起,皮肤粗糙,在春天的微寒中泛着隐隐的红,仿佛接纳过时间的所有沧桑。这是一双女人的手。女人有五十出头了吧,笑得没拘没束,笑得让你开

新诗界 | 古老黄昏中的隐藏者

大雪之前的阴霾大雪之前的阴霾不同于岳阳楼上感极而悲者隐隐地怀着明亮与欢喜似乎希望它更低一些更重一些,压塌我仰望的飞檐预报说这将是一场连绵数日的雷暴雪。整个早晨都在想象飘逸与霹雳之间腊梅乍然绽放的天空我

新诗界 | 阴影的洗礼

灵魂的样子再一次看船行大海木棉花正在大地盛开每当正视我们卑微的灵魂总有花朵凋零花瓣上有时光深度凝结的灰随江河顺流而下一路散播温情背面的萧索岸上的木棉花应是上天的旨意给坚信终究有爱的人留下爱人给坚守的人

新诗界 | 那些如火焰般的事物

摘草莓的人拿着空盒子的人鱼贯而入在垄与垄之间挑选心仪的草莓挂在黑色薄膜上它们是成熟待摘的果实摘下来就是被认领的战利品握在手里像一簇火在燃烧适合熄灭。送入嘴里咀嚼多汁,带着新鲜的芳香没有看上去那么甜也并

新诗界 | 萤火与光影

当月光如此寂静当月光如此寂静。我会为一只飞舞的萤火虫默默祈祷它闪着微弱的荧光,像是被月亮剥离出来的一部分悬浮于夜空哦,我坐在这月光下观看泡桐花在窗前盛开,它的紫色花瓣已顺着诗意伸向世界另一端。在那里河

文学访谈 | 慢慢写,与文学友好相处

汪政:夕清好!这几年你的写作频率似乎比以前快了不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你的写作总给我有一搭没一搭的感觉。仔细回忆,我和你接触是因为庞培的介绍,那还是十几年前的事,那时你好像在企业做事,做文案。庞培把你

理论与批评 | 怎样形容“短”:从五篇短小说谈开去

引子:一些狡辩首先要解释一下——或者说狡辩一下——我为什么取这样一个题目。这个题目细究起来至少有两处可疑。第一处是所谓的“短小说”。这个看似理所当然的表述,在现代文体分类的学科化视角下好像就不那么理所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