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2022年第12期

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2022年第12期

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文学评论刊物。介绍并帮助读者赏析古今中外名著。《名作欣赏》是鉴赏中外古今优秀文学作品的名牌期刊。荣获首届、第二届国家期刊奖,被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确定为“中国期刊方阵·双奖期刊”。

目录

本期头条 | 汪汪如万顷之陂

1978年初,我从乡村小学代课老师变成1977级新生,来到中山大学中文系读书。“文革”刚结束,大学生们都有一种久旱逢雨、求知若渴的感觉。学校也尽量安排最好的老师给我们上课,老一辈学者如王季思、高华年、

本期头条 | 我的同学吴承学

与承学同入王门我和承学是两条远远的互不认识的光线,在复旦大学王运熙老师门下攻读文学批评史博士学位的时候,交叉在一起。在我即将毕业的时候,承学进来了;在王老师那里,我们重叠了半年,王老师指导我们。承学有

本期头条 | 篇终破体接微茫

一时光倒流。1986年春天的某个黄昏,黄山宾馆,第二届《文心雕龙》学术会议的报到大堂。我作为办会人员,接待了一位来自中山大学的年轻教师,其人清瘦精悍,神情沉静。我了解到他跟我一样,都是读文学批评史的,

本期头条 | 我的益友

1995年春,我到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门下读博,报到那天导师设家宴招待,谈到论文选题,老师说:“博士论文要写好不容易,王运熙先生那里吴承学的论文比较优秀。”(后来我与这位“别人家的孩子”成了同事和朋友。

本期头条 | 吴承学先生学术年谱

1956年一岁。吴承学,字瀛生。9月4日出生于广东潮州市,祖居潮州枫溪。祖父吴长仁(1897—1970)。长仁先生早岁通晓诗文,平生在家乡及泰国曼谷以私塾教师为业。父亲吴显齐(1920—2000),时

《名作》视野 | 古典学:中国古典学术的绍续与发展

古典、古典学、古典学平台古典是中国旧有概念,历代都有应用。其意义有多种,一指古代的、有来历的典章制度,如《汉书》卷九十九《王莽传》: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这里主要是指古代

《名作》视野 | 化古为今,古典笔记的转化之路

关键词:古典笔记新笔记小说笔记体随笔创造与转化古典笔记的新变魏晋时代通常被今人认定为“文学的自觉时代”,审美的自觉与体式的辨析,堪为“文学自觉”的某种标志。针对文章体式的分类,陆机在《文赋》中有“体有

大家讲谭 | 怎样读中国古代小说?

中国古代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诗词、散文和戏曲同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但却具有自身独特的文体特征和社会属性。单从文字阅读上来说,它也许比诗词、散文的文字障碍小一些,但对一般读者来说,如果从

大家讲谭 | 中国现代作家全集整理、编纂的术与道

陈建军,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常务理事,《写作》杂志副主编。著有《废名年谱》《掸尘录:现代文坛史料考释》《说不尽的废名》《袁昌英年谱》等,主编、编订《丰

大家讲谭 | 诗歌批评:笔底波澜与诗性正义

霍俊明,河北丰润人,研究员,博士后,中国作协《诗刊》社副主编,中国作协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著有《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于坚论》《雷平阳词典》、“当代诗人传论三部曲”以及其他

经典重读 | 《日月》:怪异婚俗下的女性悲歌

《日月》篇,在《诗经·邶风》十九篇中位居第四,说明它产生的时间偏早。“五四”之后的新一代学人,对这首诗有一个倾向性的认识,认为主人公是一位女性,矛盾发生在夫妻之间。如高亨《诗经今注》说:“这是妇人受丈

经典重读 | 病鹤舞风秋虫咽露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这首论诗绝句,无论你喜不喜欢,都必须承认它有一点说得很对,那就是每个时代都有天才。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们同样也可以说一代

经典重读 | “焕发出美感的辉光”

在经典化的过程中,林徽因为诗坛提供了神情俊逸、性格灵动、感情饱满、思想理智、温情流转的优雅而极富才情的现代知识女性形象,她为人欣赏的诗作多萦绕着“纯美”和“庄严”的气韵以及现代女性深情、高贵的品性。孙

作家作品 | 路遥的心路自白(上)

关键词:路遥何志铭心路纪录片引言1991年3月,路遥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位摘取中国文学桂冠的作家,从而攀登上了事业的高峰。随后,西安电视台筹拍宣传路遥的电视节目,经西安电影制片厂著名

作家作品 | 马额人间

前些年,编发过黄伟兴的报告文学《我姨》,作品真实报道了“我姨”作为一个有点残疾的乡间妇女,主持公道,敢于行事,带领本村群众建设发展经济,受到政府表彰的事迹。感觉真诚质朴,文字功力出色,形象能力强,印象

作家作品 | 从生活中生长出来的文字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创作路径,不仅创作方法不同,呈现形态各异,而且生长出文字的主要园地也有所不同。虽然一部作品的产生必然凝聚了作家的生活经验、个人情感、理性思考、感性认知、知识积累等,但不同的作家都有主

语文讲堂 | 《尝试集》:开新诗风气之先

胡适是“文学革命”的先驱,贡献主要在思想和理论倡导上,本人的长处却不在创作。现在读他的《尝试集》,会感觉很幼稚,缺少诗意,多是“打油诗”,甚至被当作“笑料”。但这是第一部白话新诗的结集,在当年这可是非

语文讲堂 | 鄙弃官场,走向灵魂写作的“独立宣言”

关键词:啐啄同时 以诗为文 平淡美 义理、考证、文章超叙述者的一段“超叙述”《登》文一开首就落笔不凡,先就整个泰山的地理大环境,来了一番“航拍”:其阴其阳,汾水济水,视野广阔,气势磅礴,分水岭和最高峰

百家茶座 | “一个人的合唱”

合唱,不是齐唱:合唱有多个声部,齐唱只有一个声部;合唱能够产生和声,而齐唱却没有和声。呼麦艺术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人的合唱”,一唱便是和声。柏拉图(Platon,前427—前347)说:“节奏

百家茶座 | 李元洛:李白的传人

赤膊挥汗挥笔成诗之美天气酷热,一讲到诗,我就想起李元洛与李煜。想起四十年前的炎夏,李元洛在长沙家里赤膊挥汗挥笔,写他的诗评和诗论。想起四十年前,元洛大兄与我开始通信。想起李煜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

百家茶座 | 萃诸书之长,成一家之编

关键词:《西厢记》 《 会本厢记》 版本学 文献整理 “ 弹幕式”评点学苑出版社于2021 年出版由张燕瑾、张人和、汪龙麟三位教授共同编纂的《会校会注会评会图西厢记》(以下简称《会本西厢》),集诸书之

百家茶座 | “编年事辑”生出的“灵动翅膀”

作为同样对吴伯箫研究感兴趣之人,多年前我就知道执教于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子张先生手头有两部数十年心血和汗水结晶的吴伯箫研究书稿,其一为《吴伯箫年谱》(中华书局出版时更名为《吴伯箫先生编年事辑》),其

百家茶座 | 作为“论笔”的文本阐释

要说如何读懂《西游记》,如何抓住这本书的精要,质本洁来还洁去,解铃还须系铃人。梁老师在前言中已经开宗明义、夫子自道了“本书要义”,自带“读者说明书”,此篇名为《〈西游记〉应该这样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