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作快评 | 在拯救与自我救赎中徘徊的白衣骑士 小 引3月20日,正是草长莺飞时节,毕飞宇、苏童和我三人一同去参加王尧先生组织的苏州文学院庆典活动,然后再去兴化参加施耐庵文学奖颁奖仪式。一路上,毕飞宇一直都在喋喋不休地谈论着他花费了四年时间创作的新
新作快评 | 家山之重,或重于泰山 一2006年,我读过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之后,写了《回到生活原点的写作——贾平凹〈秦腔〉的叙事形态》一文,发表在林建法先生主编的《当代作家评论》上。贾平凹的《秦腔》洋洋五十余万字的篇幅,文字及其所
新作快评 | 勘探个人与历史之间的文学位置 文学如何书写历史?这个问题无法一言以蔽之,也很难正面回答。丰富、庞杂、苍茫的历史既是文学不竭的资源和滋养,也是永恒的诱惑、暗礁和陷阱。文学走向辽阔和博大很难离开历史,但文学如何从历史中获得素材和方法,
名家三棱镜·弋舟 | 重回皮囊 我几乎是本能地写下了这个题目。同时,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一刻,略略的震惊也本能地发生着。这里面有着复杂的机制,我很难说那是源自人的生理系统还是心理系统,因为,当我略微想要以生理与心理来两分“人”或者“自
名家三棱镜·弋舟 | 从最后一根稻草开始 在谈论“文学与记忆”时,克洛德·西蒙曾指出,“桥跨越了河”与“河在桥下流过”出现在读者头脑中时可能是不同的形象,而这二者所本或所参照的又可能是同一物。记忆、经验以及对其的言说不遵循忠贞原则,充满错位、
名家三棱镜·弋舟 | 六个词语的测量与漫游 1949年,乔治娅·奥姬芙(Georgia O’Keeffe)从纽约搬到了新墨西哥州阿比奎附近。过去二十年间,她往来两处,并终于栖身荒漠。96岁时,她对安迪·沃霍尔说出了那个动人的谜底:“相对于其他我
青年写作的问题与方法 | 青年作家的形象呈现与人设建构 青年作家与前辈作家的一大区别在于,他们不满足于被媒体贴上各种标签,而是主动利用媒介来进行自我形象的呈现,将文学作品与作家形象挂钩,将文学创作变成一场“事件”。人们对于作家的接受,除了是对文学作品的接受
青年写作的问题与方法 | 把悬疑作为方法 一、从张天翼与施蛰存说起1922年9月,在杭州之江大学读书的施蛰存与当时杭州宗文中学毕业班的学生戴朝宷(望舒)、戴克崇(杜衡)、张元定(天翼)、叶为耽(秋原)等人共同成立了“兰社”,并于1923年元旦
文学史新视野 | 信史·信使·心史:夏志清、夏济安书信集与《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写作 1961年3月,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1917-1957,以下简称《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印行a,标志着中国文学研究在
文学史新视野 | 《谈看书》:张爱玲对美国“非虚构”潮流的一次回应 1955年,张爱玲经由香港,途经日本,去往美国,开始了长达四十年的异国生活。同年12月,她去信一生挚友邝文美,在这封抵美的信中,她写到初入美国的印象:“廿二日到火奴鲁鲁,我上岸去随便走走,听说全城的精
文学史新视野 | 重溯“第三代”:以“校园”和“地方”为视域 将“第三代诗”指认为“‘朦胧’诗之后的青年实验性诗潮”a的观念,由李振声提出后,在较长时间内成为学界的某种共识。而“第三代诗”在“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上 “哗变”式的登台,同样被认为是对朦胧诗强有
文学现场 | 文学翻译与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学 文学翻译活动传达出的是中国和中国文化向世界敞开胸怀的重要信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文学翻译体现出当代中国文化的开放包容特质,在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家作品论 | 在互文中寻绎南京大屠杀书写的可能性 中外作家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书写,已渐成气候。就小说创作而言,早期有黄谷柳《干妈》 (1938)、阿垅《南京血祭》 (1939)、石川达三《活着的士兵》 (1938)、张恨水《大江东去》 (1943)
作家作品论 | 意识的沉潜与词语的生机 一、向内反观或意识之“看”基于对中西哲学的细致体察,高尔泰认为:“西方哲学作为对神学的扬弃,主要是认识客观世界,致力于追求外在知识,语言是描述性的。中国哲学主要是反观自身,致力于通过内省的智慧,成就德
作家作品论 | 历史重写中的自我觉悟 2007至2008年,王朔接连出版了《我的千岁寒》 《新狂人日记》 《致女儿书》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四部小说和随笔,这四部作品场景脱离现实、叙述思维跳跃、意义指向不明,间或有佛教思想流露,与他此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