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面向全体和关注个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基础性”,同时又强调“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并认为“在语
前沿 | “新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解与阐述 摘    要:基于“生命·实践”教育学的独特视角,“新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具有独特的底层逻辑与实践逻辑。从育人的原点出发,基于精细的学情分析,深入挖掘文本独特的“育人价值点”,将
前沿 | “语言实践型课堂”:从“学习语言”走向“学习语用” 编者按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形成始终处于动态的语言实践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如果放置在语文课程中,就是在识字写字中学会识字写字,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前沿 | 学习情境:“语言实践型课堂”的贯穿线索与中心动力 2022年版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可见课标非常重视真实情境的创设。那么,什么是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为什么要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怎
前沿 | 任务活动:“语言实践型课堂”的基本结构 随着2022年版课标引入“任务”的概念,语文课程的导向正逐步由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转变,语文学科告别碎片化、孤立的知识学习,正在走向结构化的知识学习,任务活动成为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现阶段
前沿 | 梳理与探究:“语言实践型课堂”的基本学习方式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式。“梳理与探究”是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学段目标描述之一,更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关键范畴。“梳理与探究”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
前沿 | 跨学科学习:“语言实践型课堂”学习资源的拓展与整合 “跨学科学习”是2022年版课标中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在小学阶段,跨学科学习承担着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的任务,并且要指引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前沿 | 《学弈》课文欣赏与教学创意 【教学警语】古诗文的阅读教学,要追求实、新、美、丰的教学境界。【课文美读】《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一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言行,其中有不少的寓言式故事。孟
前沿 | 逐步落实目标,展现人物鲜明特点 一、回顾单元,看清目标与要求1.看清“单元目标”师:一起读本单元的习作目标。生:(齐)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2.聚焦关键词,明确内容与要求(1)关键词1:“特点”。师:同
前沿 | 《灰雀》(三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语,感受灰雀的可爱。2.借助关键要素,概括故事大意。3.聚焦男孩言行,读懂故事真相。4.品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体会男孩的天真和诚实、列宁对小男孩的尊重与呵护。课时安排:
前沿 | 聚焦核心目标 讲好神话故事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根据故事起因、经过、结果,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2.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感知人物形象。3.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讲清楚、讲生动。
前沿 | 聚焦核心素养,走进古诗深处的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生字。2.了解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3.能借助多种方法理解古诗的意思,朗读古诗,感受诗歌的艺术美感,培养
前沿 | 展开言语实践 习得复述策略 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豹、娶”等生字,书写“豹、派”等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梳理故事内容,能运用取舍、整合、提要等策略简要复述故事的“调查民情”部分。3.将故事置于历史背景中,
前沿 | 《王戎不取道旁李》(四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竞、唯”4个生字,会写“戎、尝、诸、竞、唯”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4.能结合相关因素,解释王戎“不取道旁
前沿 | 整体把握单元特点,因“材”而教读诗写诗 教学目标:1.认识“漫、涛”2个生字,会写“繁、漫”等8个生字,重点学写“繁、藤、膝”3个难写字且了解其音、形、义之间的关系。2.以“朗读”作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重点学习《繁星(七一)》,进而
前沿 | 在问题探究中触摸现代诗的秘妙 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理解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能说出这首诗表达的情感,能通过朗读、仿写等体验现代诗独特的语言表达。3.能初步使用现代诗独特的语言表达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前沿 | 《山居秋暝》(五上)教学设计及评析 教学目标:1. 朗读与吟诵:通过朗读、吟诵等形式,初步理解诗意,整体感知诗歌。2. 静态与动态:聚焦对山中景物描写的探究,初步了解并体会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写景方法。3.王维与空山:通过设疑与补充材料
前沿 | 创设真实生活情境,搭建写作进阶阶梯 教学目标:1.能够甄别选材,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作为写作素材。2.通过赏析学生例文,乐于在习作评改中进一步交流修改,能够发现同学习作的优点与不足。3.通过本单元的学习,
前沿 | 《只有一个地球》(六上)教学设计及评析黄祥昀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晶莹、资源、摇篮、慷慨、贡献、有限、枯竭、毁坏、滥用、和蔼”等词语。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教研 | “知法—用法”为何不灵 一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是“我的植物朋友”,这是学生入学以来首次学习观察习作。曾看到过一份教学设计,其基本步骤与教法是:导入新课后,让学生整体观察教师带到教室的鸡冠花,简要谈谈对花的总体印
教研 | 一波三折的秘密 唐代诗人岑参有一首诗《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诗人去往西域,依依不舍地离开长安,乡愁难收,不停地回头东望。思乡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以至于泪湿双袖。
教研 | 指向“教—学—评”一致性的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在第五部分“课程实施”的“改进教育评价”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本轮义务教
教研 | “抒情语段”的理解与建构 抒情,指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是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语段是抒发作者感情的语段,它不仅有情感色彩,还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手法和
教研 | 关注习作思路 提升习作素养 统编本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三年级学生语言积累不够丰富,观察能力尚且薄弱,此时要他们独立完成写人的习作是有很大难度的,更何况要写出人物的特点。为帮助学
集萃 | 读王荣生教授《语文教学之学理》 收到《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社约稿,要结合一本书的阅读谈一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半年来一直在反复学习的王荣生教授所著的《语文教学之学理》一书。书中收录了作者2017~2021年发表的论文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