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探索 | 中国特色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的理路探索 [摘要]随着理论与实践的深入,优化和完善中国特色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已成为我国学习型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关键议题。立足学习型城市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通过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习型城市评价指标和中国学习型城市
研究与探索 | 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特征、行动逻辑及优化路径 [摘要]高职院校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以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案例和访谈材料为样本,通过扎根理论从价值、技术和空间三个维度分析发现,当前的服务困境主要是乡村振兴的人才“去留”矛盾、高职院校与乡
研究与探索 | 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内涵要义、运行机理与推进路径 [摘要]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是新时代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是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统筹集聚区域(地市)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由政府、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组建的兼具人才培
研究与探索 | 高职专业群治理多重行为逻辑的冲突识别与路径调适 [摘要]专业群治理是“双高计划”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旨在实现“政校行企”多重主体的协同共治。借鉴多重行为逻辑理论,构建“兼容性—中心性”的分析框架,从“组织的实践和雇佣”“行动者与制度场域的
教育管理 | 类型教育理念下高职(专科)院校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研究 [摘要]对近十年全国高职(专科)院校与本科院校科研成果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投入力、生产力、转化力三个维度观测高职(专科)院校科技创新竞争力,发现存在科技创新基础薄弱、科技经费不足、科技产出不高、科
教育管理 | 高职分类招生政策的演变、执行困境及对策研究 [摘要]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高等教育类型,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自2008年起,国家倡导部分职业院校试点自主招生。高职教育招生制度17年的改革历程,大致可分为探索、推广、优化三个阶段。基于对政策执
教师与学生 | 从“填缺替补”到“德心匠师”:我国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政策演进逻辑与理性选择 [摘要]以20世纪80年代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起点,我国职业学校兼职教师政策经历了以提升师资数量为重点的政策初步发展阶段、以优化结构为核心的政策标准规范阶段、以选贤用能为重心的政策深化拓展阶段。
教师与学生 | 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摘要]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从类型视角出发,明确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独特内涵和功能定位;其次,对比各国职业教育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究成果,形成国
比较教育 | 纵向贯通与横向融合:西班牙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融通模式研究 [摘要]近年来,西班牙探索出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两种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融通的模式。其中,纵向贯通主要指学习者从职业教育向高等教育的贯通,包括基于职业院校毕业考试+职业培训证书的贯通路径、基于院校毕业考试
比较教育 | 瑞典职业教育模式认同的逻辑向度与经验镜鉴 [摘要]职业教育模式认同是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重要保障,关乎职业教育高质量建设的成效。瑞典职业教育模式认同遵循着校企合作的主体逻辑、工学合作的实践逻辑、产教融合的动力逻辑、普职融通的发展逻辑,囊括以分散
课程与教学 |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组织衔接的逻辑脉络与实践路径 [摘要]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质与核心,是实现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中高职课程组织衔接的关键作用,可以从垂直组织、水平组织两个组织方向和学科的内在逻辑、学习者的心理发展顺序与职业能力发
课程与教学 | 数字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建设的价值、困境与实践路径 [摘要]数字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建设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用好用活思政教育资源、推动课程思政改革。数字时代高职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建设面临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存在难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
交流平台 | 基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技能型社会建设探究 [摘要]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与努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技能型社会建设的现实困境有:政府引导作用发挥不足;过度重视工具理性,职业教育缺乏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关
交流平台 | 科教融汇视域下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研究 [摘要]增强适应性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教融汇的提出不仅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层面,而且强调了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与产业行业密切关联,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供了新思路、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