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文坛2023年第6期

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2023年第6期

双月刊 文学小说

简介

《南方文坛》创刊于1987年,是由广西文联主管和主办的一家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文论双月刊。1996年改版以来,日渐形成了“人文理想、前沿批评”的编辑理念,并以“凝聚批评新力量,互启文学新思想”为旨归,催生了中国一代代青年作家与批评家的共同成长,被誉为“中国文坛的批评重镇”。改版二十多年以来,全文转载量一直位于中国语言文学类期刊前茅,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目录

点睛 | 绿皮火车、ChatGPT与文学批评

不久前的一天,坐了一次绿皮火车。因为要当天赶早到另外一个城市参加婚礼,没有时间合适的高铁,所以“退而求其次”选了一班绿皮火车。北方夏天的早晨五点钟清爽宜人,头天晚上刚下了雨,空气中还保留着潮湿的凉意。

当代前沿 | 重构生态乌托邦

在气候恶化、物种濒临灭绝及各种环境危机的催逼之下,对于地球末日的恐惧促使着一波又一波的科幻作家遥望地球之外的星空,寻找新的栖身之所与文明的可能性。在这个探索中,火星的幻想是一个前沿性的写作地带。埃隆·

当代前沿 | 在摹仿论的废墟上,如何建立真实性

科幻新浪潮在21世纪初期造就“超新星爆发”一般的势头;如今,新世纪已经快要过去四分之一,科幻不仅用高密度的方式突出了文学“不合时宜”的当代性——这一当代性恰恰发生在“现代性”文明遭遇末日打击,线性时间

当代前沿 | 人工智能会梦见超真实吗?

制造拟像的焦虑2019年被视为中国科幻电影的“元年”。这一年的春节档,诞生了创下46.88亿人民币(约合7亿美元)票房纪录的现象级科幻灾难片——《流浪地球》,而同档期另一部由宁浩导演的科幻喜剧《疯狂的

今日批评家 | 沿着历史的和美学的道路

我与周荣之间的交集可谓既早又晚。早的是,她在读孟繁华教授的研究生之时,我们就已经见过面了,十多年前孟老师常常在沈阳师范大学组织学术会议,我也常常去混会,与孟老师的学生自然也就认识了。后来周荣又做了《当

今日批评家 | “君子豹变,其文蔚也”

我与周荣在微信上交往久矣,见面则是最近两年的事情。我两次见她都是在沈阳,在东北大地上见到东北大妞,自有“天人合一”的适意与融洽,再加上周荣直爽大气,做起事情来稳重周详,完美地诠释了“东北”气度,让人一

理论新见 | 主体建构与现代长篇小说的对话结构

历史地看,现代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自诞生以来,就与主体建构紧密相连。这不仅是因为现代小说深受主体哲学或意识哲学的影响,还因为现代小说创作参与了现代个体的建构。这种情况中西皆然。五四前后,文学革命与新

理论新见 | 跨媒介创作中的语图关系探析

在中外艺术史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总是相互借鉴、转换、融合,即进行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的跨媒介创作,这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艺术现象。如今,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普及,跨媒介创作又成为当下的一个社会热点,也

理论新见 | 文学泛化现象初探

在全媒体融合时代,文学创作和阅读正在发生着变化。亚马逊中国2013年度最畅销图书排行榜前10名作品中,有5部作品是非虚构类的,这些作品的作者韩寒、张小娴、十二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新浪网2018

批评论坛 | 行走的诗学与新南方写作的域外生成

按照学界对新南方写作的普遍理解,这一行动力概念在地域上以两广、福建、海南等中国南方沿海省份为主体,同时延伸至台港澳、东南亚的华语文化圈,并不断向更为广阔的“世界南方”拓展,形成富含多维文化因子的整体性

批评论坛 | 新南方写作的自然与野性

“南方以南”是生命铺张的世界,云遮雾掩的山林,磅礴的海洋与强劲的季风,纵横交错的河流与峡谷,遍布荒野、乡村乃至于城市的蓬勃的草木,在这里,造物挥霍它的水与热,草木鸟兽皆生猛异常,生机笼罩一切。南方狂野

批评论坛 | 南方的启蒙与救亡

陈继明的著作《平安批》是一部出手不凡的史诗性文学作品,体现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审美化并举的用心,对潮汕文献的创造性化用与经典化努力为汉语文学与汉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该小说的刊发与单行本的出版在中国文学界

现象解读 | 又“遇到”了李泽厚

李泽厚(1930—2021)是一位有着独特贡献的当代哲学家和美学家——但是李先生自己并不愿意别人称他为“美学家”,似乎对“哲学家”的名号也不感兴趣,他最喜欢的称谓是“思想者”①。我的老师蔡仪研究员与李

现象解读 | 李建军的路遥与文学诸问题

小引李建军是擅长写大书的文学批评家。2016年他推出《并世双星:汤显祖与莎士比亚》,479页,39万字。2018年他出版《重估俄苏文学》,已是1067页,83.6万字。2022年,《路遥的哈姆雷特与莎

现象解读 | 论王宁的世界戏剧观

2023年3月28日,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爱思唯尔(Elsevier)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医学与其他科学文献出版机构之一,发布了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文学理论家王宁再度名列其中。这再次证明了王宁的学术理念在国际

谈艺随笔 | 试论《周易》的“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

《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的源头之一,包含着我国古代先民特有的以“生生为易”为内涵的诗性思维,是一种东方式的生态审美智慧,影响了整个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与艺术形态。一、作为《周易》核心内容的“生生为易

谈艺随笔 | 地方“释梦”

关于中原文化、河南文学,我不准备再多啰嗦些什么了,那样只会暴露我言语的笨拙。从根本上讲,文学与文化的关联,实非个体思维能洞悉道尽的,而之前连续十章(含绪论)论述跋涉也让我意识到,无论语言还是方法,自己

打捞历史 | 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李长之

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无疑是个性最为鲜明、命运最为多舛的批评家之一。这位极有天分的批评家,还在青年时代就写出了《鲁迅批判》一书,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留下了不同凡响的贡献。稍后撰写的《苦雾集》《梦

打捞历史 | 概念、文体、史料及旧体诗文再评价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筹划多年的《近代旧体诗文集萃编(1912—1949)》即将面世。这套大型历史文献丛书沿用了史学界较为通行的“近代”概念,而实际

打捞历史 | 一个人,一栋楼与整套“怀正书系”

刘以鬯(1918—2018),原名刘同绎,香港著名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酒徒》《对倒》《寺内》《打错了》《岛与半岛》等,尤其是其“现代现实主义”小说《对倒》和《酒徒》,成为香港“南来作家”新南方写作的

南方百家 | 新中国剧社的来龙去脉

回眸历史已风烟。曾被认为是“唯一的人民剧团”①的新中国剧社,如今鲜为人知。这个“把中国戏剧文化启蒙运动的责任,放在自己肩上的团体”②,“大后方第一个把握人民现实生活的话剧团体”③,几乎已经被今人遗忘。

南方百家 | 从凉薄到情动:田耳小说的叙事伦理

现代小说的叙述者对自己所述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态度常常是含混、复杂的,但我们仍可以粗略地辨析出几种主要的倾向,如冷漠、同情、讽刺,以及如所谓“主旋律”叙事中的赞颂。但由于现代叙事中不同程度的反讽现象的存在

绿色批评 | 脚踏乡土大地,追寻理想人格

自刘醒龙1992年发表《凤凰琴》,距今已有整整三十年的时间,由《凤凰琴》改编、续写而成的《天行者》于2009年出版,也已过去了十三年。在岁月的无情销蚀下,民办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在历史的岁月中已渐渐蒙上烟

绿色批评 | 时空交错的命运

假如张昌武没有与左团长闹翻赌气退伍,可能小说就会是一部典型的军人成长故事;假如张昌武的军队生涯仅仅是作为现实生活的一个背景,被虚化为人物的历史,小说就会演绎为一部退伍军人在动荡时代风云中的命运叙事。但

绿色批评 | 戏剧性与抒情性的诗意协奏

“左手剧本、右手小说”,海飞自1994年开始文学创作以来,以强大的笔力持续书写,产出大量优秀作品,在小说和剧本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就小说创作而言,他的系列谍战作品显现出戏剧性的特质,在人物形象

艺术时代 | 传统美学精神的浸润与当代重构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神魔小说颇为独特,它与强调历史之真的历史演义、英雄传奇有着本质不同,而是以神魔怪异为题材展开叙事,崇尚奇幻,参照现实生活中政治、伦理、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和斗争,比附性地塑造了神怪形象系

艺术时代 | 诗性南方的油画品格

对于美术来说,南方不只是一个关于地域的名词,还代表着审美风格和艺术观。我国明代的艺术大家董其昌提出“南北宗”的概念,南宗即指文人画,尚意、尚逸,恬淡静雅。西方的现代流派画家凡·高在法国南方阿尔、高更在

艺术时代 | 文化传承与当代建构

一与西方传统的古典美学“模仿论”相比,中国古典美学中最具有中国艺术特色的美学理论,应该是“意象”和“意境”论。并且这种独特的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在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中,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和理想,如宋代王

艺术时代 | 本刊2023年目录索引

点睛有“人”的文学史/李浴洋 1.1持续的紧张/陈舒劼 2.1你试过吗?/张光昕 3.1通向“地方”的文学批评/贺江 4.1批评的勇气/韩松刚 5.1绿皮火车、ChatGPT与文学批评/周荣 6.1当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