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2期

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第2期

双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于1984年1月25日,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主管的文学评论类双月期刊,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评,开展思想争论。

目录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 | 主持人的话

主持人的话 一口气读完作家李浩给本期专栏的这篇《从“拿来”到“反哺”——中国小说百年的本土化实践以及创新性尝试的个案分析》,我第一个反应是:如果当下每一位中国作家都愿意写这么一篇跟李浩同题的文章,那该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 | 从“拿来”到“反哺”

写作,我们的小说写作,一直经受着难以摆脱的两种不同向度的力量的纠缠。一种是“拿来”,是我们的小说传统乃至整个世界小说传统的延续,只有基于这样的“拿来”并将拿来融化为我们自身,我们才有可能避免不断地盲目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 | 小说广播与当代文学变革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范式转型成为学术界最近热议的话题。暂且抛开理论的枝枝蔓蔓,在我有限的视野内,似乎还没有学者注意到广播对当代文学的影响,但回到当代文学的现场,应该说广播媒介或多或少地塑造了文学的生产、

当代文学观察 | 新媒体女性文学批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不仅意味着文本的传播速度与日俱增,还使得鉴赏与批评文本的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匿名网友的批评留言对后来读者的影响效果亦愈加显著。在过去几十年中,女性文学批评的对象多局限于严肃文学范畴

当代文学观察 | 从拔根到重构

村庄是中国乡土小说生发的源头,亦是作家生长的精神原乡。作家之于乡土的眷恋感与归属感,最直接的表现即是这一群体对文学村庄的精神皈依。以鲁迅、废名、沈从文为代表的现代乡土作家,以柳青、路遥、贾平凹、阿来、

《镜中》评论小辑 | 生命的镜像抑或命运的迷宫

正是终有一死的人体,那脆弱易毁、受苦受难、心醉神迷、贫穷困苦、相互依存、满怀欲望、悲天悯人的人体,提供了所有道德思考的基础。——特里·伊格尔顿《理论之后》〔英〕特里·伊格尔顿:《理论之后》,第149页

《镜中》评论小辑 | 因光而来的决断

也算楔子法国历史学家萨比娜·梅尔基奥尔-博奈很有趣但也很认真地断言:当镜子在1650年以后流行于整个欧洲之时,正是每一个欧洲人有机会从镜子中观察自己、认识自己之际,见〔法〕萨比娜·梅尔基奥尔-博奈:《

《镜中》评论小辑 | “我是一个对镜子感到害怕的人”

一艾伟爱谈自己的小说,但好像没有听艾伟说过类似“中国的博尔赫斯”这样自比的话,但这不改变我认为从小说结构意义上,艾伟是很少几个对博尔赫斯式小说结构真正会心的汉语小说家。小说,或者说小说行为本身之于艾伟

《金墟》评论小辑 | 从声音出发的写作

一熊育群的长篇小说《金墟》《金墟》首发于《花城》2022年第6期,2022年12月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深圳出版社联合出版。本文所引该小说皆出自熊育群:《金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深圳出版社联合出版

《金墟》评论小辑 | 历史的钟声

“新的一天是从声音开始的。”熊育群以这样一句带有象征意味的话开始了《金墟》的叙述。那个司徒氏图书馆的钟声在小说的结尾再次响起:“钟声在潭江两岸震荡,他把它想象成怒放的鲜花,天空于是出现了花海,云彩被赋

《金墟》评论小辑 | 重建与寻根

说起来也是有缘,我曾经去过一次赤坎。那是2016年的春天,我去广州开会,朋友问我有没有想去的地方,其时我刚刚看过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对电影里面的碉楼印象深刻,一查取景地,原来是赤坎。于是就说去转转

《灶王传奇》评论小辑 | 月光下的“复眼蜻蜓”

当下中国文学的先锋叙事,同现代主义的叙述技法息息相关,但对其理解又不应拘囿于所谓“现代主义”概念化的偏狭之见中。事实上,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迅速崛起后,当文学朝现实主义进行“再发掘”式的回

华清诗歌评论小辑 | 自画像与世间万象

一个批评家转向诗歌写作,其作品中总有一些令人意外的东西。至少,一个学人的诗歌话语,总是比他的学术文章更多地传递了某种心智的秘密,但也存在着学术话语与诗歌话语之间的差异,诗人似乎比批评家更接近修辞—虚构

华清诗歌评论小辑 | 与鬼神交谈的中年

萨尔瓦多·达利有一幅名画叫《十字架上的基督》,这幅画打破了以往我们对神明受难的仰视和尊敬,以一种向下俯视的视角看待受难的基督,这不仅可以解释为空间上的上帝视角,同时也可以视为一种叙事上的时间修辞——上

华清诗歌评论小辑 | 是猫头鹰,不是夜莺

以白话文写作的最早的新诗《蝴蝶》(胡适创作于1916年),既是一首叙事诗,又是抒情诗,其在本质上,与重抒情轻议论的中国传统诗歌并无二致。而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新诗逐渐走到中国诗歌的主体位置,担负着继往开

作家作品评论 | 世界如此广阔追忆逝水年华

林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作家,她的《一个人的战争》《妇女闲聊录》《万物花开》《致1975》,一直到《北去来辞》《北流》,都是我们这个时代重要的作品。特别是《一个人的战争》,它定义了中国女性文学,是中国

作家作品评论 | 论夏周“小说宇宙”的建构法

受“电影宇宙”概念的启发,夏周有意识地创造了“小说宇宙”。“电影宇宙”发端于美国的漫画,是一种构建完整世界观的方式。由同一本杂志创设出系列超级英雄,他们现身于不同故事,而这些故事之间必须形成一定互文。

作家作品评论 | 以生命写作

甘肃作家雪漠的散文近作“远方三部曲”(以下简称“三部曲”),包括《匈奴的子孙》《山神的箭堆》和《带你去远方》,总字数达86万余字。“三部曲”的素材主要来自雪漠2014年夏季为期两个多月的一次文化考察,

作家作品评论 | 孙犁《书衣文录》版(文)本考释

《书衣文录》,就是将在书皮上题录的文字,整理刊录而成的一部特殊的散文集。它是孙犁一部重要的散文作品,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书话史上的名著,它是孙犁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创作的一种特殊的文字,可看作是他的一种日

作家作品评论 | 寻宝母题的解构、变异与主体的身份问题

长篇小说《每天挖地不止》,是林那北以文学方式探寻小人物悲欢的一次有益尝试。小说以一个不存在的铁罐、一笔虚幻的财富作为触发点,制造出一场真实又荒诞的寻宝闹剧,并牵连出东南沿海一个传统家族百年间的兴亡沉浮

当代诗歌论坛 | 空间构境与诗意延展

当真实的世界变成影像时,影像就变为真实的存在: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这是21世纪无可逃避的时代语境。“读图时代”里,更迭迅速的新媒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与创作观念,作为社会观者的人们与影像达成了共

当代诗歌论坛 | 裂隙里的乡愁和进退维谷的舌头

一在最根本的层面上,我会将陈亮的长诗《桃花园记》陈亮:《桃花园记》,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21。本文所引该诗作皆出自此版本,不另注。看作一种致敬。陈亮的《桃花园记》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之间的关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