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1期

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1期

双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于1984年1月25日,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主管的文学评论类双月期刊,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评,开展思想争论。

目录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 | “小说学”的难处与魅力

本专栏开了一年,成绩如何,读者自有判断。谁也不能一言以蔽之,轻松决定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但是,这绝非一蹴而就,一眼就能望到头的短途,而是需要恒心和耐力,更需要想象力的长路。这也不是独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 | 在语言的地老天荒中

《本巴》是以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为背景创作的长篇小说。10多年前,我曾在江格尔史诗传承地新疆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做旅游文化方面的工作。我在那片被史诗赞颂过的草原上,一次次地倾听当地的江格尔齐

中国当代小说理论建构专栏 | 做自己,还是做别人?

一、两种“三姐妹”世纪之交的一个有风有雨的下午,毕飞宇枯坐在客厅沙发上,突然听到电视机里传来摇滚乐的嘶吼:“如果你想要好身体,劝你多吃点儿老玉米!”就像是受到了神启,他一直苦苦等待着的人物——玉米,从

新东北·新南方 | 谈谈“新南方文学”的文化地理

一“新南方写作”已经是当代文学界热议的话题,但也有人认为,这个命名过于宽泛,内涵和外延都不清晰。应《当代作家评论》杂志栏目讨论的要求,本文也采用“新南方文学”这一说法,与“新东北文学”相呼应。但我认为

新东北·新南方 | 新文明 新风尚 新形象

数十年以后之中国,必有合泰西各国学术思想于一炉而冶之,以造成我国特别之新文明,以照耀天壤之一日。(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梁启超全集》第3卷,第602页,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当代文学观察 | 文学批评标准中国范式之刍议

文学批评的内涵是批评者基于个人的前经验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理解,基于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文本中的价值、意义进行识别和判断的过程。它作为运动性美学活动和批判性反思活动,对文艺创作具有指引和疏导的作用。在整体的

当代文学观察 | 当代笔记文学的现代传统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笔记创作群体,涉及的作家不可谓不多,其中亦有在文学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家,诸如鲁迅、周作人、孙犁、汪曾祺、贾平凹、莫言等,他们都创作出大量笔记文学作品。如若将目光投放到百年新文学浩浩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 | 被遮蔽的日常书写与地方色彩

“十七年”中短篇合作化小说相对于同时期长篇小说而言,无疑是被淹没和低估的对象。因研究者们的“史诗”情结而使中短篇小说在当代文学研究界被忽视已成普遍现象。然而,在发掘“十七年”“文学遗址”时,有一些中短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 | “文章”的意义

孙犁的晚年写作以风格的重大转变而令人瞩目。他放弃早年单纯热烈的浪漫抒情,转向深沉凝重的写实,从表现“真善美的极致”转向对社会历史与人生命运的冷静审视;他致力于“质实精短”的文章写作,行文自然又老到纯熟

《鳄鱼》评论小辑 | 人性的深海,先锋的大戏

《鳄鱼》是一部构思了14年的话剧剧本。莫言自云2008年参观法国巴黎雨果故居博物馆时,看到雨果对话剧的爱好,又联想到萨特伟大的话剧,便决定写一部以逃亡贪官为主人公的话剧。这个题材似乎过于冒险,毕竟更多

《鳄鱼》评论小辑 | “效用”与“情感”

《鳄鱼》(莫言:《鳄鱼》,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23。本文所引该作品皆出自此版本,不另注。)是莫言在继《晚熟的人》之后拿出的又一部新作。莫言虽然以小说创作闻名,但是他多年来一直尝试着进行不同文体的

《雪山大地》评论小辑 | 经由风俗之镜/径

《雪山大地》以地方民族风俗为方法重塑民族记忆,重述国家历史,建构民族文化认同。风俗成为窥见民族生活、情感和精神的艺术之镜/径。小说既以风俗为镜,映照民族生活状态和时代流转;又以风俗为径,深入生活的细处

《雪山大地》评论小辑 | 《雪山大地》的诗意来源探析

《雪山大地》无疑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文本。初版封底上的文字应该能够代表人们的普遍感受:“诗性的语言形成独具个性的叙事风格,作品既真实呈现草原生活的严酷,又具盎然的诗意。”(②③④⑤ 杨志军:《雪山大地》,

作家作品评论 | 生生不息天之道

在当代小说家中,赵本夫属于对书题比较讲究的一类。如《刀客和女人》《黑蚂蚁蓝眼睛》《无土时代》等,小说题目本身自有一种直撄人心的力量。长篇小说《荒漠里有一条鱼》(赵本夫:《荒漠里有一条鱼》,石家庄,百花

作家作品评论 | 人性的幽暗与人的现代化问题思考

从这样沉重的话题切入王彬彬近期的散文,意味着本文的写作同样沉重。当我从王彬彬这些非虚构且有极强故事性的文本情境中走出后,仍然无法摆脱那些看似轻松戏谑的故事内里的沉重。因为,他的散文实质性地触及一直为我

作家作品评论 | 文学对文化的阐释

我们在韩少功的作品中可以经常看到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追寻,这与他以文学“寻根”的思想密切相关。“在韩少功的寻根文学宣言中,他认为:学有‘根’,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难茂。

作家作品评论 | 再谈“陈奂生”

自改革开放伊始,作家高晓声在12年间先后创作了《“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陈奂生转业》《陈奂生包产》《陈奂生战术》《种田大户》及《陈奂生出国》这7篇以“陈奂生”为主人公的系列小说,并于1991年结

作家作品评论 | 将寻根进行到底

王安忆自20世纪70年代末走入文坛,一直保持着充沛的创作活力,她的作品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并且她不断地尝试对自我的突破。她的创作历程可以说是复杂多变的,从早期带着清新稚嫩的理想主义色彩,到20世纪80

创刊40周年 | 文学期刊的现场感、历史感与文化使命

1984年1月25日,文学评论双月刊《当代作家评论》在辽宁沈阳创刊,至今已同中国当代文学共同走过40年,成为国内外学界公认的文学前沿、批评重镇。为纪念《当代作家评论》创刊40年,回顾与总结《当代作家评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