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2期

当代作家评论

当代作家评论2024年第2期

双月刊 文摘文萃

简介

《当代作家评论》创刊于1984年1月25日,是由辽宁省作家协会主办、主管的文学评论类双月期刊,对当代作家、作品进行学术点评,开展思想争论。

目录

新东北·新南方 | 在东北历史的“重”与“轻”之间共情

《当代作家评论》开设“东北文艺复兴研究专栏”已一年有余,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专栏谈论的话题涉及“新东北文艺”的理论建构、审美特征、作家作品、现象事件等。这期“新东北·新南方”专栏集中探讨“新东北”,

新东北·新南方 | 记忆掩埋术与历史叙述嫁接术

一故事到了结尾,抒情注定登场。下岗后开了18年出租车的王响站在秋天的玉米地旁,望见社会主义工厂的蒸汽火车隆隆驶来,火车司机是19年前的自己。年迈的王响平和、淡然,他朝着年轻的自己一遍遍地大声喊着:“往

中国当代文学再评价 | 网络女性文学的众智书写形态

进入新时代以来,依托数字化网络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网络文学改变了传统写作模式,凭借写作主体间的互动性、意识与语言的创新性、内容的日常性等特点,使女性文学书写进入到全渠道文本商品生产的崭新发展阶段。在这

《星空与半棵树》评论小辑 | 醒目的移用与无声的润饰

文体不单单是一种作品分类的依据,很多时候,它也是作者在开始一段写作之前所必须要考虑的结构性要素。在将其内在的情绪、思索付诸笔端之时,作家往往要为之选择一种恰切的文体形式,如诗歌与散文长于情感抒发,而小

大江健三郞纪念专辑 | 独唱与合奏

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①是2023年中国乡土小说的重要收获,也可以说是21世纪以来中国乡土写作的代表性文本之一。这部长篇小说以直面现实的勇气,对具有10余年跨度的中国乡村现实进行了绵密细致深入

周庆荣散文诗评论小辑 | “我的天空在天空之外”

如果从1984年发表散文诗处女作《爱是一棵月亮树》算起,周庆荣的散文诗创作至今已逾40年。1963年出生的他如今已年满60岁,经历了人生的一个甲子。按照巴赫金“人在历史中成长”理论,人的成长包含着“个

周庆荣散文诗评论小辑 | 河水有意义地从山谷流过

在当代诗坛上,周庆荣以充满责任感、历史感和主体感的诗学思想获得了广泛关注。诗人深刻洞察历史,思索现实,以第一线的“在场”视角来描摹世情,力图回到历史现场,将历史、社会、哲学话语融汇到诗学话语之中,抽绎

作家作品评论 | 生命真谛 、绿色吁求与诗性守望

自然文学流派于17世纪滥觞于美国,沉淀着丰厚的生态理念与人文内涵。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约翰·史密斯的《新英格兰记》(1616)、威廉·巴特姆的《旅行笔记》(1791)等作品面世,开辟了自然文学的文

作家作品评论 | 新上海是如何诞生的?

195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10周年。“为了纪念这个伟大的节日,上海各报刊发起了上海解放十年征文,发动群众以散文、特写的形式,来记录上海十年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斗争。”①19

作家作品评论 | 当代文学奋斗叙事的价值嬗变

中国改革开放不仅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而且也带来了价值观的巨大变革。体现在文学上,不仅仅包括对西方文学的借鉴和“祛魅”,也表达出经济体制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人们欲望的沉浮和自省。农村走向城市、底层走向中产

作家作品评论 | 虚构圈套中的诗学裂痕

罗伟章是一位极具实力的小说家,继长篇小说《声音史》和中短篇小说集《寂静史》之后,他又推出了长篇小说《隐秘史》。从几部作品题名来看,他有着创作“史的三部曲”(以下简称“三部曲”)的雄心。“三部曲”都涉及

作家作品评论 | 论毕飞宇小说中的“关系”书写

毕飞宇对小说作品中的关系极为重视。他曾说:“对小说来说,人物是目的,但是,为了完成这个目的,依仗的却是关系。关系没有了,人物也就没有了。关系与人物是互为表里的。”①在他看来,生活中有现成的人物关系,但

国际文学视野 | 约恩·福瑟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

约恩·福瑟(Jon Fosse)是当代挪威著名的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兼翻译家,他长期生活在挪威西海岸,而且坚持用新挪威语写作,其作品因强烈的西海岸风格而受到挪威读者的推崇,并大有漫卷全球之势。福瑟迄今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