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2022年第24期

牡丹

牡丹2022年第24期

半月刊 文化综合

简介

《牡丹》是河南省一级期刊,杂志以河洛文化为底蕴,贴近现实生活,突出地方特色,注重青春气息,追求新颖高雅。

目录

诗歌 | 知秋(组诗)

乡间炊烟婷婷袅袅秋风习习心情飘摇落叶随风飘飘摇摇秋雨绵绵飘飘渺缈举目四望嫣然一笑多彩的秋缤纷色调果实挂满灯笼正俏一切都是丰收前兆大手拉小手是谁勇敢逆行而上用生命筑起一道城墙是谁身披日月星光风雨中把家园

诗歌 | 村子(外一首)

村子亮起灯火的夜里声音从每户人家飞出来旧人回来狗又叫了起来那些荒草丛生 村子独自挨过的日子最终隐进岁月变成墙头的裂缝老人的皱纹印在了孩子的眼底 成为人生课题喧闹的庭院争着说二十年前的事或者更久更远父亲

诗歌 | 快毕业了

你来自南方的某个小城考上了闽江学院在那个秋意初起的季节你初来福州这个被称为榕城的地方看到道路两旁的芒果树不知怎么想起了故乡每年大街小巷渐起的桂花香沉静而淡雅快毕业了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就要和这里说再见融侨

诗歌 | 菁菁辞(组诗)

卿若玉兰花枝展,一颦一笑醉万秋。秀丝直落千丈瀑,弦眉若月出西湖。朱唇欲动群芳敛,明眸轻挑百艳羞。轻姿慢舞春风过,举步摇曳雨中荷。日映香影丽色漫,娉婷袅娜玉修成。愿得与尔同床枕,赏尽风烟共霜鬓。菁菁辞·

散文 | 梅园悟语(外一章:石之帖)

冬月初一,晴,微风。恰逢周六,一个好趁暖阳撒撒欢儿的日子。梅园,我,只是呈现,不辩不嗔,任由尖冷的风鸣、寥落的鸟啼和着泼洒的阳光,制造动静,聒噪人间。阳光下,园中遛娃,溜达,行吟,闲谝,枯坐冥想,请自

品评 | 从《创业史》看柳青的文化人格

在西方思潮泛滥之后,经过貌似新潮的文学浪潮,文学道场又回到了追求理性纯真、追求主流的新文学时代。过去被忽视、被批评的优秀文学作品,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文学的桌面上,被重新吸收和认知,比如:柳青的《创业史》

品评 | 由文字映射的鲜活城市与现实社会

香港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国际化大都市。从文化发展而言,受中西文化冲撞、新文化运动等影响,香港的文化领域百家争鸣,文学作品百花齐放。纵观香港文学,可谓浓墨重彩、名家荟萃,本土作家、大陆作家、旅居作家深入

品评 | 重估杜甫三台时期诗歌的文化价值

学界很少把杜甫三台时期的诗歌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但杜甫流寓三台期间对儒学的承继与充盈以及诗歌流露出的家国同构与儒释思想的汇合,实为杜甫“圣化”的关键,进而确定了杜甫文化符号的地位。因此,本文提出重估杜

品评 | 浅析叶嘉莹词学批评方法之艺术美学批评

叶嘉莹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专攻古典诗词方向,出版多本词学批评专著。在词学批评实践中,她对词的艺术美感有着敏锐的感知。她认为,有的作品用传统的批评方法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并非词本身没有美感价值,

品评 | 顾曼璐与曹七巧女性形象之比较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美丽而苍凉的传奇,她的作品如同废墟上怒放的一丛罂粟花,她的小说以写悲剧女性闻名。她擅长用悲剧来揭露赤裸裸的现实和人性,如变态的顾曼璐和曹七巧,给我们展现了男权主义下女性无奈

品评 | 论金庸小说“射雕三部曲”中武学的文化传统

金庸武侠小说妇孺皆知,雅俗共赏,彰显出极强的艺术特色。本文以金庸小说“射雕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的合称)为研究对象进行探讨。一、“射雕三部曲”武学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金庸先

品评 | 透过中国传统文化浅析《上海屋檐下》

夏衍是一位革命家,也是文学家、戏剧家,外界对其剧作的评价众说纷纭,相关学者大多关注夏衍与外国文化的关联,尤其是与同为现实主义大师契诃夫的剧作对比,各种论著层出不穷。而对于同时期的曹禺、田汉等剧作家,相

品评 | 吴伟业叙事诗刍议

吴伟业生活在明清易代之际,其一生受时代政局影响深刻,亡国之恨、盛衰之感及被迫变节的愧疚之心在其作品中多有体现。复杂而又压抑的情感在清初高压政策之下无处宣泄,诗人只能借助文学创作,因此创作颇丰。吴伟业的

品评 | 《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生态美和人性美

作为迟子建民族书写的代表作,《额尔古纳河右岸》描述了一个住在大山林中的民族——鄂温克族,以及这个民族在时代变迁中对生态民族文化的追随,长期留存下来的文化底蕴形成了这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精神支撑。这个民族始

品评 | 浅析中国古代美学的民族特色和研究价值

提及中国古代美学,人们总想起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荒荒油云,寥寥长风”之境,风之外是万象生,云之内是千境飘。中国的古典美学恰恰是这种象生万道的深远辽阔和云飘千载的自然舒适的融合体。古典的境界是如此,

品评 | 意境之味

“诗味论”属于中国古代诗论所特有的审美范畴。司空图在诗论中强调“辨味”的重要性,将“味”论诗置于极其重要位置之上,并对意境之味的产生原因以及创作要求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释。司空图自成体系的诗歌理论对后世

品评 | 《庄子》中植物意象的审美意蕴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同时也给予人类精神慰藉。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民族,古人很早就注意到植物的审美意蕴,早在先秦时期,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岁寒,

品评 | 湖州南浔诗派探析

近年来,随着对董说的研究的深入,南浔诗派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南浔诗派是清初湖州南浔的一个诗人团体,主要人物是明遗民董说。但是关于南浔诗派的成员构成,各方意见不一。诗派内部的诗学主张与创作风格的论述相

品评 | 《中庸》“故栽者培之”句新述

《中庸》第十七章曰:“舜其大孝也与!……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从古到今,有许多经学家对“故栽者培之”句作出了解释。今人的阐释大多为“生来有贤能的人,上天就帮助他们;生来没

品评 | 浅析孟子孝道思想的内涵和实践价值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研究中国文化时提出,中国“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早在尧舜时期,氏族首领即以孝作为美德,感召氏族成员紧密

品评 | 蒙元驿站与对外交流

蒙元时期驿站交通网络十分发达,其原因离不开当时频繁且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尤其是蒙古帝国的三次西征。蒙元驿站源于军事需要,巩固统治的同时也贯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中西方经济贸易和文化的交流。一、驿站的起源中

品评 | 歌曲《爱人送我向日葵》的创作特征及演唱技巧

《爱人送我向日葵》是丁善德先生在1961年创作的,歌曲曲调宛转悠扬,抒情性色彩鲜明。歌曲通过对新知识分子下乡精神面貌的描绘,体现了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艺术情调。听众能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

品评 | 中国乡土写实主义美术类型刍议

中国乡土写实主义美术又叫作生活流绘画,在这类绘画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与场景,基本上都是农民和农村的生活场景。乡土写实主义美术强调现场观察、如实表现。本文主要分析中国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乡

品评 | 祁阳小调《五更留郎》的艺术特点与演唱处理

本文主要从歌曲演唱处理的角度出发,对祁阳小调中一首传唱度较高的小调《五更留郎》进行研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它的曲调和语言特点,对歌曲的吐字咬字、气息、音色及情感表达作出相应的处理与诠释,旨在帮助人

鉴赏 | 人文关怀视角下当代花鸟画生态主题创作

经济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日渐突出的生态问题,当代社会中,生态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当代的美术艺术家以敏锐的触感意识到了生态破坏的危害,从生态的角度进行艺术创作,刻画出生态失衡背景下自然界各种各样生物的生

鉴赏 | 浅谈《夜窗鬼谈·山臊》同中国志怪小说的关系

《夜窗鬼谈》作为日本明治时代著名汉学家石川鸿斋的代表作,其创作同中国的志怪小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研究价值。本文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篇目《夜窗鬼谈·山臊》,从发现者、生活地点、生活习性、性格特点

鉴赏 | 焦虑与自救

朱诺·迪亚斯,是目前美国最负盛名的拉美裔作家之一,出生在多米尼加共和国。双重文化的生长环境以及移民经历给迪亚斯带来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迪亚斯在其作品中彰显了全球化视域下跨国文学的重要地位、独特魅力。《奥

鉴赏 | 帕慕克小说《黑书》身份追寻的文化阐释

文化身份一词源自于英语“Culture Identity”,“Identity”是身份的意思。在当代的文化研究中,对文化身份问题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核心主题。无论何种文化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混杂的、异

鉴赏 | 女性主义视角下科幻电影隐喻符号的解读

作为一部改编自舒伯特同名小说的电影,《沙丘》通过慢节奏和紧凑化剧情,在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通过蒙太奇的手法,用主角保罗的梦串联起整部电影,讲述了《沙丘》第一部前半本的历史观和世界观。整体来看,这是一部

鉴赏 | 浅析《移居北方的季节》中的精神生态主义

塔伊布·萨利赫是苏丹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运用纯熟的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技巧,描写主人公穆斯塔法从故土到异乡求学,最终在文化碰撞的矛盾中结束生命的故事。穆斯塔法在这一段传奇的经历中,从兴奋纵欲到迷茫探

鉴赏 | 论《金鳌新话》中的跨界爱情主题

金时习是韩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与传奇小说家,也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思想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的作品。结合金时习的生平经历,就可以理解其为何创作出小说集《金鳌新话》。金时习一生经历了六位君王,可谓是目睹了变幻莫测

鉴赏 | 艺术思维中灵感与诗歌创作的关系

谈到文学创作的时候,人们总是会不自觉地想到灵感。灵感是艺术思维中的一部分。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情感、意识与无意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

鉴赏 | 从文化认同角度对比中外文学的创作策略

迟子建以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为故事原型创作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书写了鄂温克民族在时代变迁中的故事,与钦努阿·阿契贝所创作的《这个世界土崩瓦解了》有着相似的故事模型和故事内核。两位作家怀揣怜悯与认同之心去追

艺林 | 传统书画装裱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书画装裱是我国的传统工艺,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古代有多种名称,如“装界”“装潢”“装造”等。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和书法、京剧、国画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当今社会,人们审美素质普遍提

艺林 | 沉浸式夜游交互设计创新路径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模式也逐渐丰富,夜游经济随之兴起,如2021年北京国际光影艺术季、北京环球影城霍格沃茨城堡夜间灯光秀、武汉文旅沉浸式夜游项目《夜上黄鹤楼》等。首先,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艺林 | 动物元素在服装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在服装设计中,很多服装品牌的设计灵感都源自动物的形态。设计师将动物元素运用在服装图案设计、服装造型设计和服装时尚单品中,形成了很多经典且各具风采的服装或服饰,动物元素成为服饰品牌的象征和精髓。动物与人

艺林 | 中国传统香文化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香文化是中国众多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着悠久的历史,贴近人们的生活。香文化是指其形成和使用所产生的思想、哲学、礼仪、习俗等文化现象。从传承文化的角度来看,香文化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研究中国香

往期杂志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