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品味·品鉴·品读 “品”字,看似简单,实则深意无尽,余韵无穷。其本义指“一小口一小口地啜吃,慢慢地辨别滋味,享受食物”;引申义指事物的品类或等级,也指人的品质、品行,还可指对人、物、事的品评或辨别。品味、品鉴、品读的过
诗歌苑 | 咏荷塘(外五首) 夏日清风拂浅塘,芙蓉弄舞溢幽香。远观河喜花中立,近赏金鱼叶下藏。碧浪缠绵生画意,红英缱绻咏诗章。凉亭秀色怡人醉,一点痴心入锦囊。蝶恋花·念春雪舞群山冬已久。每盼春来,雅景春光秀。堤岸绿茵轻摆手。青芜媲
诗歌苑 | 行香子·九九重阳(外七首) 九九重阳,今又重阳。登高冈宁静村庄。群山莽莽,流水苍苍。正菊花黄,芦花白,桂花香。风云世界,翻天覆地,看江山万里春光。自由民主,思想光芒。兴农和工,人和睦,国和祥!鹧鸪天·春之歌风起云涌大雪扬,百花零
诗歌苑 | 勾月(外五首) 她们总同你说情话说川端康成的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说动人的沧海与巫山的云雨说青青的子衿如何勾动少女的心魂说弱水三千与只取一瓢饮可她们到底是太大胆我呀  只敢在梦中轻轻抚上你的鬓角荒野同行我是漫漫的
诗歌苑 | 走向新生(外二首) 痉挛于电火焚烧中的夕阳该识得这苍烟腾卷的狂奔烈悍的古驼自远疆而来抖落悲笳的沉雄与忧愤阿尔迷达的魔杖  如今已长成桃林中国  从春蚕口中抽出的一条丝绸之路闪千秋银辉  光芒照人你
诗歌苑 | 写给秋天的情诗(外一首) 秋天  你是时光的画师用斑斓的色彩绘出如梦的景致金黄的稻田  火红的枫叶是你笔下深情的相思秋风  轻拂我的发丝像你的手  温柔而细腻带着果香  带着诗意拨动我心
诗歌苑 | 树的遐想(外二首) 孩子说树林里藏着无数双眼睛悄悄看有的长在树干上有的藏在树根里那些掩映在树梢的忽闪忽闪地注视着你每一双眼睛都是独特的存在它们不孤单一起享受沐浴晴朗的清晨阳光洒满树林静谧的夜里月光铺满大地唰啦啦啦清风里卷
诗歌苑 | 秋爽 秋风从酷暑中走来迈着习习的步伐用清凉的身姿飒爽世界暑气以统治者的面孔示威热浪奉命袭来秋风熨热了躲在树间和屋影中等待月亮劝告太阳—不要压制飒爽的姑娘让她在我的伞下轻歌曼舞秋风冲向天空清洗太阳火热的轨道拜
诗歌苑 | 秋意 斯人伫立窗前一片金黄的梧桐叶子摇晃着  跌落进怀里那可是初秋闯进夏末里的慌张季节的齿轮掀起一地落黄贪恋世俗的叶子们啊禁不住萧瑟秋风的诱惑好奇地卷起  迟疑不决在半空徘徊流连着 
诗歌苑 | 梦游者(组诗) 这里有梦的六个片段,“它们之间的关系既不是这样的,也不是那样的,也不是这样和那样的”。梦与梦之间的断裂深渊如同死亡一样不可企及,不可言说。在梦消失的地方,我也将自己遗忘。—题记门钥匙向水深处下沉漩流中
诗歌苑 | 邀你共赴秋水长天 叶落知秋  秋风萧瑟秋风把思念吹皱了褶悬挂在高山  蓝天  白云生处此刻  不再那么遥远月亮已经缓缓升起此时  天边的你是否正捧着一杯清茶手执笔笺  端
诗歌苑 | 邮递员与春风的对话 春天来了万亩海洋般的油菜花田中邮递员背着传邮万里  国脉所系春风推着大地复苏  丰收在望不期而遇他们相互握手  问候邮递员问  你送的什么春风答  送温暖&nb
诗歌苑 | 心中的玫瑰 为了寻找你  心中的玫瑰我已经是伤痕累累你的声音温柔轻微眼睛燃烧着渴望  心却很憔悴真想停下来歇歇  怎奈岁月如流水星星在每个夜晚来临候鸟在变换的季节回归我已决定不但要轻嗅你还
诗歌苑 | 赞《青年文学家》杂志 这纸页间每一行诗句都是心灵的倾诉是理事们的笔触描绘梦想的轮廓字里行间都涌动着时代的浪潮你们是晨曦中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迷雾  照亮文学的殿堂用文字编织希望的翅膀在无尽的天空中自由飞翔每一滴墨水都饱
诗歌苑 | 生活的美好与疼痛(组诗) 美好回忆是一张筛子将荆棘删除把疼痛滤掉留下花朵和云淡风轻的美好那一天我在梦里将你回放我们都不说话只闻到野茶花的漫天芬芳期待是一束微光将黑暗撕开把希望点亮露出太阳和五彩斑斓的美好有一天我在远方向你招手我
诗歌苑 | 东莞公园 东莞公园一进门左边是一株紫荆它像是一棵迎客松伸着手臂又恰似吊金钟妖娆  独立我许多时候喜欢一个人来往但园区的座客没一个相识这让我想起我的学生喜欢闹腾他们离我很近又似乎很远那时我的恩师在安徽他老
诗歌苑 | 另一种孤独(外十首) 一生  总有凋零时刻背负雨夹雪  雷敲风雕大地是琴键  时光是音符你踏准韵律  独享一季风华尽揽一世痴语终会有香难解的谜被光阴一再解密且舞到秋至冬临枕着枯萎的瓣&nbs
小说林 | 第一个喝牛奶的人 严大力在学校优秀辅导员表彰大会发言晕倒时,认出了那个给他嘴里塞奶片的女学生,是上上周才因为开玩笑被他气哭的杨祺祺。两周前的周六晚上,严大力作为脱口秀演员登台刚好满一年。他平时在单位沉默寡言,没人想到他
小说林 | 青儿 这一大早,青儿就欢快地跑出去找小伙伴秀儿一起去割猪草了。村子里还有些安静,只听得远远近近的有些鸟叫声。这不,家门口那几只不知名的黄鸟儿又开始对话了。那鸟儿全身黄黄的,乖得很,只是不知道叫啥名儿。听它们
小说林 | 勤俭的卫处长 “卫处长的衬衣被人偷走了……”早晨我刚到办公室就听到人们议论纷纷。我放下手提袋,换好工作服,提着暖瓶去打水。路过卫处长的办公室,我不由得停下脚步,只听他义愤填膺地控诉:“昨晚下班后我洗的一件衬衣,今早
小说林 | 今夜无风也无雨 姜明从长乐国际机场接送旅客,跑平潭开发区这条线十年了。起初,姜明只能用私家车跑出租,开的是他去阿根廷开超市的表哥转手5次留下来的旧“现代”。姜明加满油上路时才发现,这车子除了喇叭不响,经常路上抛锚,其
小说林 | 一起走过的日子·初见 那是2018年5月,一个寻常的午后。5月的江城,已弥漫着夏的气息,偶有飞鸟从窗前掠过,空气里有丝丝缕缕的热在流动。雅莲吃完饭,正准备在办公室沙发上躺下,突然接到通知,下午2点有个重要会议。雅莲抬腕看了
小说林 | 沃柑园中的小女人 公鸡打鸣,天刚蒙蒙亮,山脚下的红林沃柑园里却是一片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20多个工人动作利落,将颗颗饱满金黄的沃柑从枝头摘下,放到背篓里等待打包,不久后,它们将离开大山,出现在深圳的高档水果店里。一个5
小说林 | 最美的笑 我认识媚姐的时候,是一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我是一个低视力的残疾人。那天下午,媚姐来我家说,市残联要在半个月后举办首届的文艺汇演,各县区残联和特殊学校都要派残疾人参加,她听说我会写作,就想帮我报一个朗诵的
小说林 | 抽油机旁的婚礼 韩芷妍站在窗前,望着几百米开外的抽油机上的“驴头”在不紧不慢地叩着头,心里顿时敞亮了许多。离婚后的韩芷妍心里像是坠着一个秤砣,每天都在思念和痛苦中煎熬着。不到半年的时间,她瘦了二十多斤。这两天,她总是
小说林 | 一封没有寄出的情书 2023年秋天,一个意外的机会,我在“知青园”偶遇了梦云,闲谈之中引出了知青队的一段情缘……梦云,中等身材,面相和蔼,浓密齐耳的头发灰白了许多,看上去六十岁左右的模样。她与其他被邀请来参加“知青园”系
小说林 | 特殊婚礼(外二篇) 从司法局退休的范明光,身体硬朗。凭这身板,做个义务调解员,稳稳当当。这调解员可不好当啊,既要做普法宣传,又要像牵红线的月老一样,左右看脸色。可他硬是凭着能说会道的本领,在祥和镇倡导了淳朴的民风,并促进
小说林 | 放学后 明天是六一儿童节,数学老师难得没拖堂。前两天学校组织体检,凶巴巴的护士阿姨板着脸,抽了我足足四管血。我回家补了三顿血豆腐汤,到现在头还是晕乎乎的。难得没什么家庭作业,隔壁班的李二胖叫我放学别走,跟他去
小说林 | 绰号的变迁 青年农民陈科辉,有名有姓,可村里人就是不喊他的真实姓名,而叫他老呆。起初,他也曾怒目而视以示自己的不满,但随着别人日复一日对他名字的不断呼唤,他也渐渐习惯了这种叫法。老呆生得五大三粗,膀阔腰圆,脸方鼻
散文馆 | 神奇的蟳埔村 在泉州湾,有个名叫蟳埔村的小渔村,透着神奇的魅力,正吸引着四面八方的人们如潮水般涌来。一座雄伟的晋江大桥,横跨入海口晋江。一条宽阔的滨海大道,延伸到洛江区的海岸边。海边有个坐落在鲜花绿树之中,热闹非凡
散文馆 | 《墨香文学路》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您现在手捧的这本带着书香的散文集—《墨香文学路》,是我兄长赵大明几十年如一日像蜜蜂一样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的结晶。俗话说:“恭敬不如从命。”作为本书的第一个读者,当
散文馆 | 阿尔卑斯山 一年白雪覆盖山顶,一年四季绿植永绿。一年四季溪水奔流,一年四季游客如织。—题记峰顶,四季常驻的雪冠装点着阿尔卑斯山,宛如大地的白纱;峰脚,郁郁葱葱的树林生机勃勃,仿佛大自然的翡翠项链。而在这绿意盎然的
散文馆 | 教育贵在润心 扈永进老师说,最好的教育留给自己的孩子;张文质老师说,最好的教育在饭桌上。2018年7月,我有幸聆听了他们的讲座,感触颇深。近年来,我尝试着在茶余饭后与孩子交流。与孩子交流,是需要氛围的,也是需要有意
散文馆 | 端午槲包香 我的老家在秦岭东脉熊耳山脚下,吃槲包是伏牛、熊耳山区独有的端午民俗。槲包的主要原料是黍米。离端午节还有十多天,门外的剥米机便突突突地欢叫起来,扬起的米糠给父亲全身涂上了一抹暖暖的夕阳。正放麦忙假,我和
散文馆 | 村庄里的秋韵 远山的一抹翠绿在晨曦里隐约跳出,光亮的山村便在清新的空气里露出羞赧的红润。如山姑秀发荡起的一缕青烟,袅袅中田野、沟畔、石堰在睡眼惺忪中张开臂膀,苍茫的山梁、空旷的河床,护佑着清纯的村庄。秋韵就这样开始
散文馆 | 月华如水 最近,我把过去的一些自认为还值得回味的文章收集了一部分,出了个册子,也算是对多年来从事文字工作的一个小结吧。整理完这些题材迥异的稿件后,为定书名犯难起来。因为这些稿件既有新闻类的通讯,也有一些散文诗歌
散文馆 | 联声阵阵润家风 我生活的村子—龙口黄城菜园泊新村,毗邻牟黄公路,村子以明朝阁老范复粹和近代中原义士所献的柳条青而闻名胶东。我在自建平房的红大门上贴着一副春联:“根扎古黄长乐业,墨挥兰室醉敲诗。”联句由联家张树路老师为
散文馆 | 三顾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 南阳世界月季大观园位于南阳姜营机场之北,白桐干渠与月季大道交叉口两侧。随着世界月季洲际大会在南阳的成功举办,市民们观赏月季的氛围达到了高潮。受不了网络上关于月季园的种种诱惑,我带着家人参观了南阳世界月
散文馆 | 守望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生命中长久而温馨的陪伴,是久别之后重逢的喜悦,是与好友相谈甚欢的畅快,更是家人间其乐融融的和谐共处……人们由于世界观的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大相径庭,有人认为拥有名誉地位就是最大的幸福,也
散文馆 | 中元节追忆国华先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年华,而这金子般珍贵的青葱时光,您是怎样度过的呢?回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年我才十八岁,已是拥有两年工龄的银行员工了。由于负责银行的宣传工作,经常写写画画,诸如通讯报道、储蓄所里面
散文馆 | 远去的货郎挑 我生长在粤北小山村,记忆里大概是1993年才开始建设公路,记得开建公路还是按每家每户的人口多少来划分长度的。那时能去趟镇上赶集,是足可以炫耀好一阵的大事。人们更多时候是在家里、田里、地里、山里,以及离
散文馆 | 我在春山等你 “二月天杨柳醉春烟,三月三来山青草漫漫。”春天来了,漫山遍野的秀美,夏秋冬积攒了很多的思念约你来见一面,你漫不经心地哼着清新的曲调,和四季在贵州来一场爱的拥抱。贵州,犹如一幅浓墨重彩的画卷,藏有千山万
散文馆 | 追寻“认可度”要适度 “记得给五星好评啊。”出行在外,认可度嵌入了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大众点评里精确到小数点的评分,大到莘莘学子日夜追求的大学排名,认可度被无数人视为判断事物、区分优劣的唯一准则。诚然,每个人并不只生
散文馆 | 平凡青春中的非凡华彩 深秋,夕阳西沉,我的心也沉了下去。斑驳的光点,无聊地在教室的白墙上跳动,时不时跳在发霉的墙角,打量着沉睡中的苔藓。感觉自己也像青苔一样平凡。我曾经一度用想象的油彩将花样年华装点得变幻斑斓,独特而不凡。
散文馆 | 初雪意兴 窗外纯白的晶体簌簌落下,深夜的街道、草木、路灯、熄灯的居民楼都陷入了沉睡,唯有这纷飞的雪花昭告着这世间的静谧。北京的初雪终于在一个凌晨姗姗而来。说说对雪的期待—北方血统中与生俱来的基因,让我远没有如早
散文馆 | 凌波门前的跳水 在那个寂静的黄昏,凌波门,宛若一位安静的守望者,俯瞰着湖水的无尽流淌。水面如镜,映照着天边最后的霞光,那是一抹绚烂的红,如梦一般,洒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年轻的身影伫立在跳台上,仿佛与这天地融为一体。他
散文馆 | 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 何谓“潮流”?“潮”指的是潮水、浪潮,“流”指的是洪流、流动,两个字合起来,即事物是活跃的、时兴的、热门的、流行的、时髦的、主流的,出现在大众工作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改变、塑造着我们的认知方式
散文馆 | 岛—你·我·她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题记岁月的涛声中,那座岛—人,究其一生,无法逃离。波涛与风雨,在我和她的身上雕刻出流转与恒定、生与死的深邃篇章。岛屿赋予我的是与大海同样深沉的孤独—像
散文馆 | 殊途 “一题或有百解,人生时存殊途。”“殊途”,指的就是特殊的、异质化的、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道路,引申为不同的发展方向、多元的价值选择。“万紫千红”固然美丽,“一枝独秀”也未必不动人;“众志成城”看似坚
散文馆 | 学会和解 “和解”,何义?“和”即缓和、柔和、平和、和善,“解”即开解、谅解、释怀。和解,意味着我们放下紧张、冲突、仇怨、敌意、沉重等负面情绪,进入“轻舟已过万重山”般的平静、轻盈、松弛、和谐状态,当一个内心柔
散文馆 | 历久弥新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时光匆匆,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文化绵绵,存者如斯,历久弥新。若论时间与文化的关联,我想,时间是文明的炼金石,也是文化的过滤器,一切浮华而无内涵的文化因子,终会在时间中消弭,
散文馆 | 以“懿”为宝谱华章 “壹”“次”“心”相合是为“懿”,解字说文,于“壹”中取其专一,于“次”中取其主次,于“心”中取其丰盈,三者相辅相成才构成“懿”字,方予人以行于天地的美好期望。一心一意,能助行稳致远;四载砥砺,能将淬
散文馆 | 在群山与溪流间:乡村旅游中的文化记忆与诗意栖居 桂林以奇峰异石和清澈河流闻名,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让多少人神往。在我旅居桂林的时间里,与群山和溪流做伴,如同展开了一场美丽的文化与自然之旅,让我不仅见证了乡村的静谧与美丽,更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在
散文馆 | 一生知己为翠竹 自古以来,翠竹作为“岁寒三友”之一,就有着卧寒雪而不屈,遇冰雪而不折的凛然气质。翠竹虽不及幽兰之阵阵传香,也没有牡丹之雍容华贵,亦无莲荷之淡愁含露,然而翠竹却以其中正不斜的身姿、俊逸朗润的风骨、冰清高
散文馆 | 即墨,历史的回响 青岛市即墨区,这片土地承载着深厚而璀璨的历史文化,宛如一颗镶嵌在黄海之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人文魅力。即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其中,田横岛的传说以及田横五百壮士的义举,无疑是浓墨重彩的篇章。田
散文馆 | 历史夹缝中的秦腔 文化传承,如同悠悠岁月中的一缕阳光,照亮了历史的长卷,使得古老智慧得以流传。—题记八百里秦川,连绵起伏,沟壑起伏的黄土高原上,生活着无数代粗犷豪迈的秦人。当黄土地的沟壑纵横和人们的粗犷豪迈碰撞,秦腔便
散文馆 | 母亲语录 一望无际的麦子,翻滚着金色的波浪。母亲手握镰刀,灰色的大襟布衫后背被汗珠湿透,她没有停下挥舞的镰刀,而是继续不敢倦怠、不敢直腰地龙口夺食……麦收时节,又逢母亲忌日,我遥遥想起已在天国的母亲,想起她的音
散文馆 | 粥有百味,幸福一味(外一篇) 十一月的傍晚,冷风夹着初冬的料峭扫过城市的每条街巷。细密的雨点胡乱地拍打着我的伞。我缩着脖子,裹紧大衣,加快了回家的脚步。等到家时已经浑身湿透,撑伞的手都冻僵了。先生见我如此狼狈,便赶紧给我拿好衣服,
散文馆 | 生活的缝隙里总会有花开 周末回老家住了一宿。到家时,第一个见到的是母亲,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是:“老头子在园子里鼓捣他那些宝贝呢,天天睁开眼就去,饭都舍不得吃。”有埋怨,但更多的是嗔怪。父亲已经七十四岁了,老话说“人到七十古来稀
散文馆 | 书籍生命力纵横谈(外七篇)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篇《书籍和书店未来会消失吗》的文章,是一次去王府井书店,发现书店变成了“百货商店”而发出的感慨!主要思考的是书籍和书店会不会消失的问题。书籍作为知识传播的载体,可以说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文学评论 | 新时期云南自然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隐喻化研究 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层峦叠嶂的自然景观,淳朴自然的风土人情,异彩纷呈的文化样态,构成了云南独特的生态文化景观,并内化为滇中作家的创作个性,滋长了云岭大地的文学创作。新时期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云南
文学评论 | 海子的“引路人”:但丁 在当代文学史中,海子是一位极具才华的诗人。他在短诗《夜色》中提到自己有三种幸福—“诗歌”“王位”“太阳”。在诗歌创作道路上,他一直向往“王位”,成为“王者”。“太阳”是他后期创作中常见的“父性”意象。
文学评论 | 从《曼斯菲尔德庄园》看简·奥斯丁的叙事艺术 简·奥斯丁,作为18世纪至19世纪之交英国文坛的杰出女性作家,以其独特的叙事艺术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为后世留下了多部经典之作。《曼斯菲尔德庄园》作为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现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
文学评论 | 从“幽人”到“闲人” 中国人的诗歌里,月是最亲切的抒情对象,对月赋诗的佳作名篇俯拾皆是,璨若流光。而当论及“月光如水”的境喻,则必会想到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精彩描写。《唐宋
文学评论 | 叙事学视域下《生活的艺术》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策略 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于1937年首次出版,一经发行就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林语堂以其轻松幽默的文笔,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生活的艺术和哲学,并通过对比的方式使西方读者能够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学评论 | 君子的身体观 由于君子的身体受到各种力量的操控,君子须学会管理自己的身体,以达到与外界的和谐。君子以身体为中心去思考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己推人”“天下大同”这些理念,与身体本位主义哲学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回到
文学评论 | 《诗经》中的叠词翻译 不同自然地理条件加之社会历史发展,造就了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与语言特色。文化差异中存在文化空缺,导致翻译中存在了一些不可译的现象。但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等值视角下翻译活动都以人类对于世界普遍规律的
文学评论 | 论林徽因诗歌中的水意象 林徽因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才女,她用细腻的笔法、优美的意境构筑成一篇篇耐人寻味的艺术篇章。林徽因十分注重诗歌创作的抒情性,善于借用不同的意象来传达内心复杂而又含蓄的心境。其中,水意
文学评论 | 史与艺的双重叙事 民间传说中的蔡伯喈形象与东汉末年的著名文士蔡邕形象有很大的不同。元末文人高明观照自身命运,作南戏《琵琶记》,对民间传说的蔡伯喈形象进行了重塑,塑造了一个自我毁灭的悲剧型文士形象。本文试图把《琵琶记》中
文学评论 | 女娲神话历史本质浅探 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始祖母神,是创世女神、月神、高禖神,在我国神话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女娲神话中的“女娲补天”“月神女娲”“女娲造人”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历史事件。一、“女娲补天”神话的历史本质关于神话与
文学评论 | 诗与画的“江南”:倪瓒《江南春》与文徵明《江南春图轴》 江南自古风雅。在明代江南地区经济复苏,生活优裕与文化传统积累深厚的背景下,富有且博学的文人群体活跃起来,江南渐成人文渊薮。吴门文人雅集文会,吟风赏月,题诗作画,才华卓荦,风雅无匹,在文化史、艺术史上大
文学评论 | 凝视理论视域下《丽姬娅》中女性悲剧解读 爱伦·坡是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黑暗、神秘和哥特式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常探讨死亡、恐惧、孤独等主题。爱伦·坡的短篇小说《丽姬娅》以
文学评论 | 《呼啸山庄》中主人公意识的反叛、复仇与觉醒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品之一,首次出版于1847年。英国作家毛姆曾赞誉其为世界最杰出的十部小说之一。这部小说充分展现了作者艾米莉·勃朗特的独特美学风格,即将哥特式的凄厉阴郁与精神粗犷式
文学评论 | 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关中地区习惯将正月初七称为“人七”,也叫“人日”,俗称“拉魂日”。据明代彭大翼《山堂肆考》记载,“人日”亦称“灵辰”,意即美好的日子。由此可知,人日承载着人们对于生命的美好期待与祝愿。可以说,人日是新
文学评论 | 论《命若琴弦》的极简主义叙事特征 《命若琴弦》是史铁生写于1985年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两个盲人说书者寻找人生意义的旅程。情节设置上,它以“念想”贯穿全文,将成长脉络和生命传承交织在一起,起点与终点相连回环;人物塑造方面,它运用象征的手
文学评论 | 论孙甘露《千里江山图》中的风景书写 在现代文学中,文学文本中的风景既是单纯的审美对象,“调节叙事张弛节奏的‘修饰性闲笔’和审美主体心情变化的意象性陪衬”(郭晓平《中国现代小说风景叙事研究》),同时也被赋予各种文化习俗、人物情感和社会政治
文学评论 | 文化还原下的杨义中国叙事学建构 杨义的叙事学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他的早期著作《中国古典小说史论》提到“五四”之后我国的小说多使用西方叙事学的观念进行阐释,并认为西方叙事学的体系在此被“解构”和“重构”了。因此,杨义提出从民族
文学评论 | 论司马迁的“尚奇”倾向对《史记》创作及后世的影响 毋庸置疑,《史记》是一本奇书,司马迁更是个奇人。而正是他“作意好奇”的写作倾向熔铸了这部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使其不仅在叙事上生动形象,更是在刻画人物上细致入微。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与之“不虚美,不隐恶”(
文学评论 |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社会意义探讨 英美文学不仅是文化和思想的载体,更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反映。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呈现经历了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女性自身的角色转变,也折射出社会对女性地位和身份认知的演变。通过对
文学评论 | 丁帆《中国乡土小说史论》中的乡土模式研究 丁帆的《中国乡土小说史论》率先将乡土小说作为一个研究学科的问题提出,对乡土小说作为世界性母题的发展轮廓进行了简要概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乡土小说作出概念界定及流变考察。全书将乡土小说的特征高度概括为“
文学评论 | 人格结构理论视角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人物形象研究 举世闻名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作者以小说的形式进行哲学思辨,刻画了四位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即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探讨了关于轻与重、灵与肉、媚俗与牧歌等
文学评论 | 交融与开拓:传统戏曲与当代小说的“互文”作品研究 “文本”研究作为当今文学研究的热点,与其关联的“互文本”“跨文本”及“互文写作”的研究也随之备受关注。不同文体之间本具备“互文”的潜能,加上小说与戏曲同属于叙事文学,相似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使二者的“
文学评论 | 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修辞艺术 语言修辞也即结合语言本身的特点,通过特定表现形式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让语言表达显得更加生动鲜活,从而增强文学作品的感染力。汉语言是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与世
文学评论 | 论柳宗元山水文学情感倾向及审美境界 研究柳宗元在中国古代的地位以及其思想影响的学者不在少数。从整体来看,学者研究多集中在对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和山水诗文中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同时也会与其他诗人在人格、思想和创作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对于
文学评论 | 《诗经》中藤本植物意象探析 《诗经》中记载了大量的植物意象,其中的藤本植物意象表现形式多样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藤本植物意象为比兴媒介,不仅塑造了人物形象,也抒发了先民真挚的情感,表达了美好的祝愿。《诗经》中的藤本植物主要分为
文学评论 | 人物形象鲜活立,叙述艺术巧思量 《我的叔叔于勒》出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之手,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经典短篇小说,历来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虽然篇幅短小,却有着丰富的内涵。莫泊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个在文学世界中独一无二的,既贴近现实又富有
文学评论 | 浅析钱坫《篆书语摘》书法艺术特点 本文以钱坫的《篆书语摘》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钱坫《篆书语摘》的艺术特点。本文分四部分对其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对背景、生平、取法等材料的分析,得出钱坫篆书风格的形成原因;第二部分从笔法、结体、章法三
文学评论 | “规则类怪谈”的话语构型研究 海登·怀特在《元史学》与论文集《话语的转义》中认为论证型与逻辑型的文章在本质上都是转义的,将历史话语书写判定为对无必然联系的事物的选取再组合,背后有着特定的历史观。海登·怀特的历史哲学吸收了文学理论的
文学评论 | 基于卡伦·霍妮心理学角度解读《克拉拉与太阳》中的乔西母亲形象 《克拉拉与太阳》是著名作家石黑一雄的科幻小说,讲述了一个名为克拉拉的太阳能人工智能伙伴(AF)与一个名叫乔西的小女孩及其家庭之间的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乔西的母亲是一个关键角色,她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不仅影
文学评论 | 浅析《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与存在主义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简·奥斯丁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初次出版于1813年。简·奥斯丁虽未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家庭的文化氛围为她的文学创作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创作生涯的早期阶段,简
文学评论 | 试论施蛰存小说的都市书写 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被人们称为“十里洋场”,东西方文化在这里汇聚、交流与碰撞。上海作为港口,地理位置优越,因而最易被西方文明影响,成为在当时闻名于世的“东方巴黎”。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镜像,往往映射着
文学评论 | 在场情节与不在场情节的相互建构 《红楼梦》的第七十四回是《红楼梦》情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回的情节经过大致为:傻大姐在大观园内无意间捡到了一个绣春囊,这一幕恰好被邢夫人撞见。邢夫人便以此为由,找到王夫人并对其进行责难。王夫人在
文学评论 | 《茶花女》的艺术魅力与文学价值探析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传世之作,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跨越阶级禁忌的凄美爱情,展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的风貌与人性的复杂多面。本文对《茶花女》的艺术魅力和文学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析,
文学评论 | 《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社会意义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这部史诗性巨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矛盾与女性的生存状态。在《红
文学评论 | 《黄色墙纸》中的空间与叙事 《黄色墙纸》作为女性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到的视角剖析了19世纪女性在社会中的生存困境与内心挣扎。本文聚焦于小说的空间叙事策略,通过故事空间、形式空间以及心理空间的构建,揭示出女性自我意识的
文学评论 | 《曼斯菲尔德庄园》中的女性形象与女性自我意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于19世纪初发表的一部重要小说,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细腻的人物刻画,尤其是女性形象的塑造,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旨在探讨《曼斯菲尔德庄园
文学评论 | 《古诗十九首》中的真境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萧统的《文选》,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评论其为:“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古诗十九首》上承《诗经》、两汉乐府以及民间歌谣的精华,在描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