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 妹妹 我有两个妹妹一个乖巧聪慧  一个个性张扬小时候乖巧的那个总是特别讨喜我调皮时乖巧的妹妹是妈妈口中的正面榜样张扬的那个  总是我的同壕战友我学业失意时聪慧的妹妹是妈妈口中的学霸个性不羁的
诗歌苑 | 菜的思考(外二首) 青菜  白菜  花菜长满了菜地摇晃着得意的笑容在风雨中一比高低互不认输地疯长一败涂地地忧伤一场无止境的争霸赛成了生死存亡的战场谁胜利了  谁就成了饭桌上的菜肴  然而胜
诗歌苑 | 虹南是我的回顾 虹南是我的回顾那里遍布我的脚步“工”字形的五层的教学楼载满了我的忙碌虹南是我的仰慕背了书包我踏上了征途下了车我无法考虑疲倦急忙打听虹南在虹桥的何处虹南在虹桥的西南部去的路铺垫着沙石和泥土田间栋栋橘黄色
诗歌苑 | 与春的约定(外一首) 我把梦想装进外婆的背篓采摘山上的野果寻觅林间的小鹿我把希望播撒进爷爷的麦田抚摸着青青的麦苗期待着最大的麦穗你听  竹子在拔节谁的心跳碰撞了谁的心潮小雨淅淅沥沥打湿了春姑娘的眼眸连池塘边的小虫也
诗歌苑 | 缺失的情诗(外一首) 我今夜本该写一首情诗在北方看不见的草原洒下不均匀的月光银白色的苍茫随风而扬再将它们倒进平静的湖里搅动  荡漾起来然后在岸边静静地等待等着月光的碎屑融合生长而后从你的窗子里看皓月升空的光景在静谧
诗歌苑 | 箬叶(外一首) 上桌一颗对半切开的苹果我呼吸消失的肺叶摊开在桌上你笑得像冬日锅里刚成形的煎蛋我愿为之让出莲蓉月饼中最后一点儿黄你说  这难道不像一只三角龙吗你是绝食期的水煮泡面零下四十摄氏度室外的冰箱而我屏息
诗歌苑 | 母亲 母亲是海岛的灯塔无论你身在何方回头看始终伫立在那里母亲是大地孕育了你滋养了你永远为你的成长提供自己的养分母亲是涓涓细流洗涤了你的铅华净化了你的心灵母亲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她对你的爱无边无阔那么宽广那么伟大
诗歌苑 | 看懂四川 四川是一幅山水画东部是肥沃的成都平原西部是巍峨绵延的雪山在东西之间则是一个发育深切河谷的斜坡地带这些不同的自然地理景观组合成了一幅视域空间广阔的立体画卷画中内容博大精深  使人产生联想既有色彩
诗歌苑 | 万物苏醒在春(外一首) 和风吹展盼来新绿披拂  俯首  柔波青苔细雨纷飞翩跹吹开花儿锦簇  芬芳满径  一路幽香斜燕于枝头呢喃唱着明天的歌  衔暖归筑展翅向未来初春—“故事”以时间栽下
小说林 | 飞鸟 明明是冬季,站在出发台上的小羽竟然看见了飞鸟。那是一只火红的鸟儿,不知为何滚落在雪地中。小羽远远地望着它,鸟儿在刺目的白雪中慢慢站起,抖落了身上的白雪,振翅飞去—那一抹红色就这样冲天而上。小羽低头看了
小说林 | 晚霞 晚霞在乳白色的云朵映衬下变得鲜红,美不胜收。吃过晚饭,“李大美人”穿好衣服走到穿衣镜前开始了自我欣赏:时髦的衣裙,匀称的身材。还别说,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脸上连个皱纹都没有,还真有几分姿色。其实,“李大
小说林 | 满足 南方S市的冬天像北方的春天一样:蓝天、白云,暖风、绿树、鲜花……“接孩子哟,奶奶?”一个翘着舌头从后鼻根儿发音的老太太问胡奶奶。胡奶奶正坐在红星学校大门一边的台阶上等孙子放学,看看叫自己“奶奶”的人,
小说林 | 这个季节,思念又起 他消失得毫无征兆。像一阵风刮过,转瞬间没了踪影。他们的对话框就这么沉寂下来,一直落,落到了时间的末端。她才惊觉,几个月朝来暮去的嘘寒问暖,她已习惯了他的关心与陪伴。这出乎意料的戛然而止,令她的世界顿时
小说林 | 云山雾海铸兵魂(外一篇) 在海拔上千米的山顶,驻扎着一支副营编制的海军观通部队。这里,山下是林深水秀、瀑布飞溅、怪石林立的著名风景区,山上是云雾满山飘、雷电头顶响、大雪天上飞、冰凌随处挂的艰苦环境。由于一年有五个月雾锁关山,四
小说林 | 孝 隔壁单元六楼新搬来一家住户,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因为那位花白头发的老者出现时,总是先扛着一个轮椅放到单元门口,随后便转身快步上楼,一会儿便像抱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抱着一位穿戴整齐、瘦弱矮小却满面笑容
散文馆 | 朝阳山,许我一世繁华 朝阳山位于洋县茅坪镇,海拔1535米,曾是中华炎帝魁隗氏的诞生地,为本地方圆百里的名山,历来是人们登高观景的绝佳之地,其山势较高,自然景观以高、寒、奇、险、秀为特色。山上森林植被覆盖度较高,主要有油桐
散文馆 | 且予情怀寄茉莉 你是我未曾谋面的亲人。然而,对你的敬仰之根,却深深植入心窝,在日子里发芽、抽枝,葳蕤成树。母亲说,你喜欢茉莉。于是,我便在阳台处,常年养着一盆茉莉。记着早晚给它浇水,修枝剪叶 记着蓓蕾初绽时摘取,烘焙
散文馆 | 故乡原风景 我离开故乡,已六年了。人只有离开了故乡,才会发现自己心中最深的根在哪里。故乡对我而言,是一个美丽的梦,我沉醉在这梦中,久久不愿醒来。故乡是我的精神所系,是永远牵着我的那根线。故乡很美,美在风景。故乡依
散文馆 | 归园田居 华山古民居建筑群,成为闹市中的归园田居。只要您来,什么时候都是适宜的。一声声清脆的脚步声,轻轻敲响时光的窗户,在雕梁画栋间环绕。蓦然回首,历史早已化作一处青苔,在红砖古厝不经意的缝隙中,静看日升月落。
散文馆 | 家乡那条小河 今天上午,在家乡微信群里看到了咆哮着奔腾西去的家乡河。这条河叫丹竹河,是一条令我充满回忆和依恋的家乡河。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么壮观的家乡河景象了。河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只是三十年前村民在河里筑了一段水
散文馆 | 《我和我的父辈》中父辈精神的代际传承 记得曾读过朱自清的《背影》,文中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颤颤巍巍从月台攀上爬下的细节至今令我难以忘怀。作者通过朴素的文字、平实的语言,刻画出的父亲形象,是那么真实而又感人。通常,我们用父爱如山来形容父爱的伟
散文馆 | 南方的雨 南方,是爱下雨的。走在路上,遇上细细的雨丝从空中飘下,一时间我竟失去了主意。细雨绵密不免打湿头发,却又给了我足以勉强冒雨前行的理由。暂时按捺住了自己,没有拿出随时备在包里的伞,打量着过往的人,打伞的,
散文馆 | 父亲 我老爹已是八十三岁高龄的老人啦,可是,乍一看上去像六十多岁,老爹显年轻的原因是他心宽,又一辈子省心舒坦,没经受过多少苦难。老爹一生忠厚,与世无争,平平淡淡,自在逍遥。外国有位叫杰克的心理医生说过:“六
散文馆 | 凌霄花 四月芳菲尽,五月笑颜开。早晨,住在润园小区公园旁的广玉兰发现缠绕在廊道上的凌霄花开了,花朵鲜艳欲滴,娇小玲珑。一朵朵橘红色小花,三五成群,吹着一只只小喇叭,被那满墙翠绿发亮的小叶儿衬托着,在散发缕缕暖
散文馆 | 青春记忆 记得那年初冬时节,我第一次出远门—远赴省城西安,当时只有十七岁,生命的年轮比著名作家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中的“我”还少一整圈。汽车风驰电掣般在黄土高原的皱褶里穿梭,车窗两边一闪而过的连绵群山,像是
散文馆 | 父亲的眼神 父亲是名教师,他不苟言笑,一脸的严肃,目光犀利,虽然他从不体罚学生,但学生们都怕他的威严。我从小就怕父亲的眼神,不敢接近他。我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在学校住读,学校有个小卖部,不仅卖些纸张笔墨,还卖些副食。
散文馆 | 我的爷爷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今晚下着微雨,我回家探望老母亲,但见厨房餐桌上摆了满满一桌好吃的东西,有红烧猪肉、卤鸡爪、糖醋鱼、大海虾,还有多种颜色的蔬菜:青的青菜、绿的雍菜、白
散文馆 | 汗水 你从光亮的额头渗出,你从发热的皮肤下渗出,你从每个张开的毛孔里渗出。你,不是水晶,不像珠宝,但你胜过世界上任何昂贵的珍珠玛瑙,因为无价!你,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经验、知识、技能,凝结着劳动者对土地与
散文馆 | 徐州烙馍,娘亲的味道 一个人无论离故乡多远,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背井离乡,对故乡的那份情愫总是魂牵梦萦。有的人带一抔故乡的净土,有的人带走一张亲人的照片,也有的人只能在梦里去回味妈妈的味道,一顿饭,一道菜,一段回忆。记得一次
散文馆 | 最美的风景是在心中 时间过得好快啊,回北方一晃三个月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不,来深圳又快半个多月了,因为对住所周围环境不是太了解,加之自己对方向识别能力较差,在逛街问路过程中,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今天闲来无事,我
散文馆 | 彼岸契阔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然而世事凄迷,并不是所有相守都能终成眷属,也不是所有呢喃都能谱出诗词。相反,也许天上人间,也许等候天荒。但,要是没有那海枯石烂的不渝,又怎来这飞花落月的彼岸
散文馆 | 鲜甜顺德味 谈起顺德,好像总是离不开美食,这中间也总是流传着一句话“食在广东,厨出凤城”。提起顺德味,最绕不开一个“甜”字。于许多食客而言,第一时间想起的,可能是双皮奶的醇厚香甜,可能是伦教糕的细腻清甜,抑或是姜
散文馆 | 在戏剧中邂逅“美好” 2021年4月,有机会接触到广州生白剧场的一位戏剧人。队训结束,晚上十点,我们一行人席地而坐,围成小圈聊天儿谈戏。我至今记得他与我们说的一句话:“我不会建议你们做戏剧,因为戏剧很贫穷,但是,戏剧很美好
散文馆 | 不期而遇的关联 经历了反复的回南天和倒春寒,晴朗之日的存在感就凸显出来了。阳光洒金点子般喷薄而出,天气真的出乎意料的好!在下课回生活区的路上,我忍不住贪婪地嗅了几遍周遭的空气,又重获了久违的清新气息。握着一瓶微冷的娟
散文馆 | 陌陌红尘,如沐春风 转眼又是一年,春天也如期而至。看着窗外和暖的阳光和日渐转绿的草地,似乎不出去走一走,便是辜负了春天的这番美意。现代的人喜欢“宅”,喜欢隔窗观景,对着屏幕沉浸式赏花,可这样的体验与沐浴春风、亲闻花香所获
散文馆 | 五月的乡野 当春寒料峭的日子过去后,意味着春天的奏鸣曲已经接近了尾声,在这百花盛开姹紫嫣红的季节里,岁月的步伐已经悄然迈入了五月。五月,既有春的烂漫,又有夏的生机,是一个绿意盎然的季节。五月的主色调是绿色。五月的
文学评论 | 迷魅与现实:《雪夜林边驻马》中的以物传情 罗伯特·弗罗斯特在其诗论《诗运动的轨迹》中写道:“一首诗自有其运动轨迹。它始于愉悦,终于智慧。这种轨迹就像爱情,谁也不可能真正相信那种强烈的感情会在一个地方静止不动。开始,它是欢乐,接着,变得冲动。写
文学评论 | 苏轼《赤壁赋》中“江河”的时空场域书写 一、“江河”的时空场域(一)“江河”的时间意象“江河”有关时间的意象最初出现在《论语》中,《子罕》篇记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即“川”,这里指河水,“舍”是休息、止息的意思。我
文学评论 | 《红楼梦》诗学的“清音”研究 一、古典诗歌到了清代呈现繁盛景象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古典诗歌发展到了清代,由于与后来居上的戏曲、小说等新兴的文学样式并行共存,而后者的多元化创作似乎更加吸引读者的兴趣和注意,所以古典诗歌在这一时期往往被
文学评论 | 修而不得与不修而修 有人说,《红楼梦》是一座修行场。贾府内的男女老少、大小主仆,都在属于自己的院落里修行:有人为了追逐名利功贵,有人沉溺恩深情长,有人时乖命蹇却不移矢志,有人一心求索仍不知所向……在这里,每个人年岁不同,
文学评论 | 语篇分析视野下英美文学作品文体特点解读 英美文学作品在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日趋多元化,其中以小说的发展最为突出。因此,通过语篇分析,对英美文学作品的文体特点进行有效解读,能够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中的语言意义。本文将以语篇分析为背景,以小说为
文学评论 | 女性主义视角下简·爱与苔丝之比较 《简·爱》和《德伯家的苔丝》是维多利亚时期描写女性抗争精神的两部著作,成功地在英国文学史上造就了两个意义非凡的女性形象—简·爱和苔丝。这两部经典文学作品的作者同是英国维多利亚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家,他们分
文学评论 | 论宋话本内容主题之新变 在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中,宋话本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它自上承接唐传奇的故事性,自下启发了明清小说的通俗化,作品流传甚广,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人物,值得学术界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发掘其中的文学价值。历来学者们
文学评论 | 创伤理论视角下《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的创伤解读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弗朗西斯·菲兹杰拉德的杰作之一。菲兹杰拉德是“爵士时代”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有《夜色温柔》《人间天堂》《美丽与毁灭》等。菲兹杰拉德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母亲来自富
文学评论 | 论《寒夜》中曾树生的爱情悲剧 《寒夜》是巴金关注小人物命运的长篇小说,围绕小公务员汪文宣书写他的爱情和命运悲剧,自由恋爱的小知识分子家庭在现实的困顿中消磨了爱情,只剩下旧梦的残影。对曾树生这一形象,学界历来有褒有贬。本文试从曾树生
文学评论 | 《喜福会》中华裔女性形象研究 在《喜福会》中,作者谭恩美塑造了一批华裔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自身的人生背景、时代环境。虽然谭恩美从小生长于美国,接受的是美国新时代文化潮流的熏陶,然而她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骨子
文学评论 | 民歌的文学化 “竹枝”本是古代巴蜀、川渝一带的民歌,盛行于唐代。据记载,竹枝吟唱时常以笛、鼓伴奏,并伴随舞蹈,声调哀婉动人,幽怨凄凉,因此白居易有“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一诗。竹枝歌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可
文学评论 | 《诗经》中的女性美 诗,是每个时代的风景,是灵魂。诗,是深情的岁月,亦是清凉的光阴。说到诗,那必然要提一提《诗经》了。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辟了中国文学抒情诗的先河。而我们对《诗经》的了解大概还停留在中学语文课本中的
文学评论 | 从生态角度解读《相约星期二》中的生命哲学 1997年,美国作家米奇·阿尔博姆出版了小说《相约星期二》。这部自传式长篇纪实小说自发表以来,深受广大读者欢迎,传递了作者对人生和死亡更深入透彻的思考。该小说真实记述了米奇的恩师莫里·施瓦茨教授在患肌
文学评论 | 莫言《晚熟的人》归乡叙事新探 “故乡”从古至今是中国文人心中难解的情结,“思乡”也成了作家们的“集体无意识”。对于莫言来说,“高密东北乡”已然是他生命不可割舍的部分,其短篇小说集《晚熟的人》依旧是依托于此。莫言在小说中设定了“还乡
文学评论 | 海棠——“女儿性”之影 当代“童话诗人”顾城以其独特的诗人之眼从中发现了“永恒女性之光辉”—“女儿性”。他认为“女儿性”是贾宝玉在人世间毕生所追寻之物,并将其作为宝玉为何会被女儿所吸引,并常常流连于女儿世界的重要原因。顾城毕
文学评论 | 试论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与忧患意识 杜甫一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以敏锐的眼光捕捉到渗透在各个阶层的人身上的中唐的社会弊病,又因其人生经历、家学传统以及儒家思想等方面的影响,他的创作总是带有很深的忧患意识,并能因个人之忧与家国之忧产生共鸣,忧
文学评论 | 叙事理论在英美文学作品赏析中的应用 叙事的写作手法是文学创作初期小说创作中最为基础的一种写作手法,同时也是很多文学作品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文字行为。小说本身就是以故事的跌宕起伏的内容和连续性来吸引读者兴趣的一种读物,随着故事情节持续性地发展
文学评论 | 书信体小说文学概述 《法国大学128丛书:书信体小说》是法国大学128丛书中的一本,由弗雷德里克·卡拉编写和李俊仙翻译的,并且《法国大学128丛书:书信体小说》201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法国大学128丛书:书信体
文学评论 | “扭曲”的受害者 林玉玲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美籍华裔女性作家。其首部长篇小说《馨香与金箔》反映了华人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生活情形,讲述了亚洲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面临的压迫以及她们的反抗。小说塑造的华人女性可分为三
文学评论 | 关于汉诗中的生命意识觉醒的几点见解 众周所知,文学和生命的关系是紧密相关的,这一般是通过文学创作等进行体现,在文学语言中蕴藏着生命意识的萌发,能够将诗文的精髓和灵魂展示给后人。假若失去了生命意识,那么这样的诗文作品自然就丧失了生活的气息
文学评论 | 从成长小说的视角解读《朗读者》中米夏的成长 《朗读者》是德国法学家兼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经典小说,1995年出版后轰动世界文坛。小说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少年米夏和中年女子汉娜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男主人公米夏在15岁时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文学评论 | 追求平等自由的爱情 《简·爱》是以主人公简·爱的成长经历与精神世界为线索展开描写的,以文学形式记载了一位独立女性实现自我、追求真爱的历程,注重精神追求与内心的碰撞。同时,《简·爱》还是一部带有自我描述意味的作品,作者夏洛
文学评论 |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桃花”意象的表征意义 桃花的名称来自《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鲜艳美丽的桃花繁茂地盛开着。这繁盛的桃花也寓意着古代观念中美丽的女子在婚姻中多子多福。不仅如此,我国古代观念中桃花也是春天到来的美好
文学评论 | 南朝民歌中的女性情爱意识与女性书写 南朝民歌是市井中女性口中的爱情吟唱。这些民歌显现出不同于前代的女性人格意识的初步觉醒,表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另一方面又表现出作为他者的卑柔,只能在诗歌中留下深情、孤独、美丽的身影。南朝民歌是汉乐府
文学评论 | 伊格尔顿对“文学”概念的溯源 1983年,伊格尔顿出版《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位于序言的《文学是什么》对文学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2012年,他出版的《文学事件》中的第二、三两章以《什么是文学》为标题。《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中的《
文学评论 | 格雷马斯符号矩阵理论视域下解析《人生》 小说《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主要讲述了在陕北城乡生活的时空背景下,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回到农村,离开农村,再次回到农村的人生发展历程。文学评论者对该小说给予很多评论,或论《人生》所蕴含的人文主义,
文学评论 | 关于《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探究 英雄主义在文学创作领域中较为常见,也是一种经久不衰的主题,但多数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主义过于夸张,存在很大的深化色彩,令读者感觉到英雄高不可攀,与现实生活遥不可及。而《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
文学评论 | 试论《西厢记》的空间叙事 《西厢记》具有明显的空间叙事倾向。其空间呈现丰富多样,包括佛殿、西厢、花园、草桥店等现实空间,也包括心理、梦境的超现实空间两大类别。各个空间内部及两种空间之间的冲突与契合,展现了张生与莺莺的恋情由阻碍
文学评论 | 唐诗“王孙”寓意研究 一、唐前“王孙”意象的发展(一)先秦关于“王孙”一词,书中最早并没有将“王”和“孙”连作一词使用,《史记·周本纪》中提到的“桓王,平王孙也”是说桓王是平王的孙子,所以“王孙”最早的含义就是帝王的孙子。
文学评论 | 苦行中的挚情诗人——郑珍 晚清诗人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贵州遵义人,有“西南巨儒”之称。郑珍生活在国运日蹙、日趋衰败的特殊时代,贫困潦倒、屡次考试失意、晚年颠沛流离,这些坎坷艰难的历程真实地记录在他留世
文学评论 | 论叶广芩家族小说的京剧意蕴 “家族小说”是叶广芩富有特色的代表作品,作者以“叶家”为原型,构建了一个“金家”故事系统,通过对几代人物的故事书写,描摹出一幅富有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京剧作为小说表现内容中的重要媒介,具有极其重要的地
文学评论 | 北朝民歌《陇头歌辞》的诗歌艺术特色 一、《陇头歌辞》与北朝民歌(一)北朝民歌的基本特征北朝民歌指的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所在地区产生的民风歌谣。自鲜卑族首领拓跋珪登高建立魏国开始,北方政权频繁更迭,战乱不休,使得北地民生凋敝、人民生活惨淡痛苦
文学评论 | 无韵离骚传万世,大智大勇震古今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题记我敬唐李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之豪放不羁 我羡晋陶元亮“采菊东篱下
文学评论 | 边塞诗和田园诗比较研究 边塞诗和田园诗从汉魏六朝时代初步发展起来,并于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以边塞诗为例,据有关研究者统计,《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而现存唐以前的边塞诗不到两百首,可见边塞诗在盛唐蔚成风气。而